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刘冠华 《今传媒》2014,(4):101-102
近年来中国自然灾害频发,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媒体不可避免地加大对自然灾害的报道,使自然灾害事件的报道备受公众关注。自然灾害事件具有突发性、覆盖面广、危害严重、发生频率高等特点,而且我们只能加强预防和救治,不能消除。面对这种情况,媒体如何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如何报道灾情、引导舆论和进行反思需要讲求一定的报道策略,本文对《人民日报》《华西都市报》《纽约时报》雅安地震的报道进行分析,探析出其报道技巧,希望对新闻媒体今后的自然灾害报道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刘冠华 《报刊之友》2014,(4):101-102
近年来中国自然灾害频发,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媒体不可避免地加大对自然灾害的报道,使自然灾害事件的报道备受公众关注。自然灾害事件具有突发性、覆盖面广、危害严重、发生频率高等特点,而且我们只能加强预防和救治,不能消除。面对这种情况,媒体如何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如何报道灾情、引导舆论和进行反思需要讲求一定的报道策略,本文对《人民日报》《华西都市报》《纽约时报》雅安地震的报道进行分析,探析出其报道技巧,希望对新闻媒体今后的自然灾害报道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刘婉 《新闻世界》2011,(12):217-218
本文选取今年5月中旬到6月上旬长江流域的旱灾和10月中旬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楚天都市报》对重大自然灾害和重要社会:事件报道的不同之处,为媒体在报道自然灾害与重要社会事件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玺 《东南传播》2015,(8):98-100
本文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新浪微博在4·20雅安地震和8·3鲁甸地震中的新闻报道内容进行了统计,借此总结和分析其报道重大自然灾害的特点。研究发现:以"硬信息"打造权威性和公信力、用"以人为本"置换"以宣传为本"、不露痕迹地进行舆论引导,是《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两次地震中的主要报道特点。  相似文献   

5.
王汝芹 《青年记者》2017,(8):116-117
《申报》创办于晚清时期,是近代中国影响范围最广、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申报》非常重视对社会新闻的报道.灾害这样的突发事件,有极强的破坏性和社会影响力,历来备受《申报》关注.晚清时期积贫积弱,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吏治腐败、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灾荒严重.京畿要地的直隶地区更是自然灾害的高发.因此《申报》对晚清直隶地区的灾荒非常关注,尤其是直隶的水旱灾经常出现在《申报》的头版头条.《申报》不仅报道直隶地区的灾情、政府的救济措施,还直接参与直隶地区的灾荒救济工作,对直隶的救灾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从报道理念,所有制,监督机制,编辑方针以及记者个体差异几个方面对《时代》与《瞭望》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策略的迥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贺翔宇  许鑫 《传媒》2023,(10):94-96
作为哈萨克斯坦的主流媒体之一,《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新冠疫情等方面进行相关报道。本文选取《哈萨克斯坦真理报》2020—2021年两年间有关“中国”的相关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新闻框架理论对报道的主题、数量、来源、体裁、主要事件、背景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研究发现在后疫情时代该报将中国形象呈现为担当责任的大国形象、合作互助的伙伴形象、自然灾害面前沉着应对的可敬的邻国形象。  相似文献   

8.
黄文珍 《新闻世界》2012,(5):171-173
《南方周末》以深度报道著称于世,本文依据叙事学理论,对《南方周末))头版报道的叙述主体进行分析,探讨其深度报道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9.
《第一时间》作为民生新闻栏目,几乎每天都有灾难性报道,其中有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人为惨案。如何在准确报道灾难事件的同时,又强化对当事人的"人文关怀"呢?这就需要记者的专业精神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柴晓佩 《新闻窗》2008,(3):26-26
凝冻灾害,汶川地震……当自然灾害不幸降临,新闻工作者总会热切关注和及时报道这些事件。这不仅是新闻运作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新闻媒介的职责所在。自然灾害事件的突发性,不仅是对新闻媒体应急报道的一个检验,也是对新闻工作者应变能力的重要考验。这里仅以《劳动时报》为例,看媒体如何从自己的定位出发,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5,(17):22-28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参考消息》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期间刊登的全部1014篇以"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报道进行报道倾向、编译形式和文体风格三个维度的考察,旨在对该报关于重大社会议题的报道策略进行全面而准确的阐释。研究发现,《参考消息》相对温和新闻生产策略也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特定社会议题脱敏和预防舆论"板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4,(15):11-15
本文借助新闻建构论,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人民日报》自"中国梦"被提出以来的相关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发现,《人民日报》运用了多种报道策略完成了对"中国梦"的意义建构。但同时,在如何实现报道的通俗化、人情味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2008年5月13日和19日《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和《四川日报》汶川地震报道中新闻图片进,行统计,并对这一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宦晓渝 《新闻世界》2011,(11):151-152
《人民日报》对2003年"非典"和2009年"甲流"报道为研究样本,从报道形式、版面位置、报道态度和报道来源地等指标进行内容分析,以探讨纸质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刘卓 《现代传播》2007,(5):161-163
2007年1月1日,北京卫视对新闻、娱乐板块进行了大刀阔斧般的洗牌与整合.新闻报道面孔变化最大的是由BTV原《晚间新闻报道》改版的《直播北京》.鲜明的报道策略一改以往晚间新闻节目内容定位模糊,报道手法单一、陈旧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央视《新闻调查》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口号,以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为目标,以制作真正的理性报道为追求,崇尚理性、平衡、深入的报道风格,在报道风格上独树一帜,受到业界、学界和观众的赞誉。本文从叙事特点方面对《新闻调查》叙述要素进行解读,探讨视听新闻作品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7.
孙韶华 《新闻世界》2012,(6):99-100
《南方周末》作为国内精英类报纸的代表,其“南周体”的写作手法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特别是在新闻写作上,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独具一格。本文以《乔布斯:改变世界,能否改变中国》报道为例,从语言、结构、叙述视角以及叙述策略等方面对《南方周末》的报道进行初步探讨,总结《南方周末》讲故事的技巧,以期对新闻报道写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南方人物周刊》自2004年创刊以来,以其独特的报道视角和鲜明的报道特征,成为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杂志。本文选取其2012—2014这三年来封面"小人物"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南方人物周刊》选取"小人物"的原因及目的,并对其报道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央电视台1套《晚间新闻》栏目对广州亚运会进行了成功的连续报道,本文对从2010年10月12日至11月27日共47期《晚间新闻》进行研究,对其关于广州亚运会报道的策略和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1996年至2008年的控烟主题报道进行定量与定性地分析,探究《人民日报》控烟报道的变化趋势,继而发现媒介在控烟议题设置中的报道特点与建构策略,揭示报道现状背后的影响因素,探讨媒体在健康传播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健康信息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