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纬 《出版史料》2007,(2):61-63
百花文艺出版社坚持数年,出版了一套《“收藏一绝”文化丛书》,其中第18种为《尘封的珍书异刊》,第24种为《纸上观影录》(以下分别简称为《尘封》和《纸上》),两本书的作者都是上海图书馆的张伟先生。《尘封》是一本关于清末民初书报刊的书话集。上海图书馆清末民初书报刊藏品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藏书机构在清末民初实现了从“藏书楼”到“图书馆”的转型.这一转型经历三个阶段:维新变法、清末新政和民初的新图书馆运动.经过三代中外知识分子(传教士、维新派知识分子、留美学人)的不懈努力,近代西方图书馆先进的构建方式、管理模式、服务理念、本质属性等近代特质被介绍到国内,最终实现了从“楼”到“馆”称谓上的转变,这种转变其实质是一次文化上的“范式”选择.近代图书馆人文化交流上采取的“拿来主义”策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行百里者半九十──由一套人遗憾了好书说起淮茗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话出自《战国策》,现在人们常用在体育比赛上。赛车跑道或田径场上,冲在最前面的不一定就是冠军,因为稍有闪失,就会人仰马翻,前功尽弃。在阅读“清末民初小说书系”这套书时,我脑海中反复出现这句...  相似文献   

4.
汉字的历史至今有五千年之久了,这一事实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不断为考古发掘得到的资料所确证。将书写汉字活动作为文人们的精神寄托,并认为书写成的作品是个人心灵的象征这样一种艺术活动,出现在中国文化之中也已经有两千年的时间了。人们时论书家,纵谈书艺,言必称魏晋“钟王”,盛唐“虞、欧、颜、柳”,宋元“苏、黄、米、蔡”及赵孟頫,明代董其昌,清时郑燮、石涛,对清末民初,或者说对生活在二十世纪的诸多杰出书家反而知之不多,遑论对他们的艺术成就的理解和感知了。那么,对二十世纪书法成就如何理解和感知并应该给予什么样的评价呢?  相似文献   

5.
民初(1 91 2年~1913年)公文程式主要体现于1 91 2年元月与十一月所制定的两个公文程式中,并在推行过程中遭遇不解、异议甚至反对,困难重重.这既与民初政制不健全、中央与地方“弱干强枝”有关,又与民初也与各级官署官吏“逊清”特征有联.  相似文献   

6.
石志敏 《大观周刊》2013,(10):11-12
易顺鼎是清末民初一位有着重要影响力的诗人,其一生不仅诗歌创作之多令人咂舌,而且其诗歌创作主张也是大胆独特。本文试从“真性情”的标举、“诗界说”的打破、学古而不“泥古”三个方面对易氏诗歌创作主张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7.
绿林学校     
张作霖名声大噪,成为奉系军阀首领以“奉张”称雄于北方,叱咤在民初的政治舞台。穷苦出身的张作霖最不愿意被人提及早年落草当“胡子”的经历。在袁世凯任总统时他是海陆军奉天大元帅,他身边的军官大多是名校毕业,随便谁拿出的文凭学历都叫得响,只有他是土匪出身。有一次,张作霖出席宴会,一些军官便以文凭、学历来戏谑他。  相似文献   

8.
《两汉三国学案》是清末民初一部重要的学案体著作,在编辑思想、体例和按语上均特色鲜明,对当今的学术史编纂仍有参考借鉴价值:编辑思想明确,以“明道”为根本宗旨;编辑体例创新,综合了学案体和纪传体两种体裁,对学案体史书进行了大胆创新;按语精辟,编纂者的学术独立性鲜明.  相似文献   

9.
杜定友访日开启中日图书馆学双向交流的“鯻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中日图书馆界的交流基本上以中国学习日本为主,1926年夏杜定友访日向日本图书馆界展示了中国图书馆学家的风采,以间宫不二雄为首的日本图书馆界,不仅全盘接受了杜定友首创的由“图书馆”三字简写而成的新字“鯻”,而且先后创办以《鯻》和《鯻研究》命名的图书馆学期刊,在为日本图书馆界提供学术交流平台的同时,积极开展与中国图书馆界的学术交流,从此中日图书馆学实现了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10.
张雪雯 《报刊之友》2014,(3):92-92,106
2013年8月,新浪微博上掀起了一场“炫富大赛”,网友们以花露水、洗脸盆、胶带等常见物品为拍摄对象,配以夸张幽默的介绍,将人们司空见惯的物品吹嘘成为奢侈华丽的物件,由此迎来了众多网友甚至明星们的围观。在此次“炫富大赛”中,传统意义上的“炫富”被解构,可视信息不再是奢侈品,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高端产品”被戏谑贬低,本无长处的物品被冠以“财富”的象征。此外,微博上仍然有许多类似的“热门话题”,如“女汉子大赛”、“变美大赛”等,均是打破人们传统的视觉印象,以夸张的语言和图片为主要标志而颠覆人们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本文以“炫富大赛”为例,以网络亚文化为基本框架,旨在分析其中的戏仿案例,探究微博“热门话题”的解构手法。  相似文献   

11.
“男儿第一志气高”所谓“学堂乐歌”,指的是清末民初的学校歌曲。其特点大致有选曲填词、文白兼用、以西洋模式为主的音乐风格。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痛败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奋起救国,鼓吹维新,倡言废科举、办新学。新学课程设置中,就音乐一题,梁启超认为:“今日不从事教育则已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变革剧烈。加之受欧风美雨的冲击,使燕赵地区(主要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等地)传统婚俗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清末民初燕赵地区婚姻生活中出现新动向,首先表现在主婚权利、媒介方式的转变上。传统婚姻缔结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而男女青年毫无婚姻自主权。近代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社会风气大开,家长独断的主婚权利受到冲击,男女当事人对自己的婚嫁有了相对自由的权利。如盐山县“民国以来,男女平权之说倡,而婚配自择”;新城县婚姻“不由父母之命,男女自行择配,谓之自由结婚”;南宫县“民国以…  相似文献   

13.
浙江太湖吴兴,自古为文化渊薮,文人学者层出不穷,藏书家不知凡几。自清末以来,更是大家迭起,产生了当时海内四大藏书家之一的陆氏醑宋楼。民初又崛起声势直追四大家的张氏“适园”、蒋氏“传书堂”、刘氏“嘉业堂”,这三家不但都是吴兴人,且为吴兴南浔镇同乡,彼此或有姻戚之谊、或是通家之好,又都以富豪而好藏书,并且在开始收藏后短短数年或十数年中,即相继蔚然成家,颇为奇观。这其中,由张钧衡创立的适园藏书楼就是一典型代表。本文就其藏书聚散源流、藏书特点及刊印图书等作一考释,以绍介同好。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文艺小说的各种流派,最早要数民初时期包天笑、周瘦鹃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后来有以写上海题材的“海派文学”以及某些以地域为特群体的文学流派诸如山西以赵树理、马烽为代表的“山药蛋派”,河北以孙犁为代表的“白洋淀派”、广东以秦牧、陈残云为代表的“岭南派”等出现。近些年又有以程乃珊、王安忆为代表的新海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时期,随着交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歌舞音乐成为人们的重要休闲方式。清末民初我国的早期钢琴创作,就是国人生活方式、民族文化心理在钢琴作品上的体现,是对民族变迁的真实记录,蕴含了十分丰富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晚清我国新闻事业发时期,一般知识分子往往视报业一途为“末路”。能够不醉心于科举,已经十分难得;如果仕途得意,在中了“举人”、“进士”之后,却又不为高官厚禄所迷,而宁愿走上“末路”,当个记者,那就更是凤毛麟角。民初的著名记者黄远生,就正是走过这条路子的—个人物。  相似文献   

17.
新剧是中国话剧最初的名称,以区别于传统京、昆旧剧,清末民初曾盛极一时。民国初年,上海、北京许多演新剧的剧场后台,常挂有一幅照片,照片上那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就是辛亥烈士、被称为“新剧泰斗”的王钟声。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中国早有“事实”之说,并在“虚-实”对应的话语框架中被国人长期使用。而清末对译英文“Fact”的“事实”则源自日本,构成“事实(客观)-理论(主观)”二元对应的话语框架。此框架被引入报界后,转化为新闻思想领域关于“事实”和“言论”关系的话语辨析,影响深远。清末侧重“言论”的作用,主张“言论为事实之母”,民初则突出“事实”的地位,强调“言论必于事实上负责任”。文章指出,两种“事实”概念在清末是分离的,至民初则结合到一起,它们最终促成彼时新闻界重“事实”轻“言论”的认知取向。此种取向,为“五四”时期新闻本位思想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程维高同志在全省宣传工作会议上曾尖锐地指出:“有些地区、部门、单位的班子相当的不协调、不团结,不是‘战斗的堡垒’而是在‘堡垒里战斗’”。这种现象,形象地讲,叫“窝里斗”。斗的结果,势必内耗严重,贻误大业。许昌市第二内燃机配件厂的·情况,便是典型一例.我省有些地方或单位,工作长期上不去,只要认真查一查,“窝里斗”往往是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发表这一报道,旨在立一面镜子,望那些正在以“内战”内耗为业的人们,照一照自己,从而有所鉴戒,能够立即偃旗息鼓,刀枪入库,以四化大业为重,把精力集中在改革上,认认真真地搞好工作,以不辜负时代对我们的期望.  相似文献   

20.
曹廷杰生平活动年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廷杰,是清末民初研究东北史的著名学者。在中国近代史上,他是第一个对黑龙江中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进行了实地考察的中国学者。他对于特林悬崖上永宁寺碑文的拓取和研究,为探讨东北边疆的历史沿革开拓了新的领域,被认为是“震惊当时学术界”的一大贡献;他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东三省舆地图说》等著作,是研究东北历史、地理、民族以及沙俄侵华史的重要历史文献。因此,一些史学家称赞曹廷杰是清末民初研究东北史的“后起之劲”,是“在精通吉林掌故方面首屈一指的史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