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型法治应该是和谐立法、和谐执法、和谐司法与和谐守法的有机统一,它体现在法律制定、法律实施、法律遵守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法治运行的全部过程。近代自然法学派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分权制衡以及法治思想。这些思想虽然形成于几百年前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但其合理内核在现代社会仍然闪耀着理性的光芒。汲取自然法营养,必将对我国和谐型法治的构建大有裨益。具体来说,近代自然法思想对我国和谐型法治的借鉴意义体现在:立法层面有利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执法层面有利于执法的法定化、人道化、文明化;司法层面有利于司法的公正化、高效化、廉洁化、权威化。守法层面有利于守法的自觉性、自愿性。  相似文献   

2.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宣传离不开人们的日常生活。多年来,鞍山经济广播的法律咨询节目《法律会客厅》,通过为受众提供细致、精准的法律咨询服务,引领听众学法、知法、用法,以此促进社会形成良好的法律环境,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笔者在主持工作中发现,常态的法律咨询节目不仅是一个向听众宣传法治精神的专业平台,更可以成为一个积极弘  相似文献   

3.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评论是党报的舆论利器。本文着眼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着力探究法治进程与党报评论创新的关系,系统性论述了依法立言是党报评论创新的内在要求,依法执论是党报评论创新的必要路径,得出了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进步是党报评论战斗力时代性体现和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逐渐解体、封建制逐渐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阶级斗争非常尖锐。经济、政治的巨大变化,反映在社会思想领域产生了诸多的学派和激烈的思想交锋,其中以儒家、法家倡导的人治和法治两种治国思想理念最具代表性。客观分析其合理因素,对探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法治社会的创建过程中,培养起现代"法治精神"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将"法治精神"具体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二是对法律的依赖性;三是信仰法治的崇高性。  相似文献   

6.
徐超 《大观周刊》2012,(33):83-83
网络的发展对社会法治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下,法律意识有如下价值:有助于形成网络社会的自治秋序;有利于网络法律制度的建设:为网络环境下的法治建设提供思想条件。我们应该加强网络环境下法律意识的培养。随着l网络迅速的普及.网络环境下法律意识及其价值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新问题。法律意识"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称.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7.
王志俊 《大观周刊》2011,(33):48-49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然而,虽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的法治状况仍存在诸多问题。现代社会,在高度行政化的单位制社会管理体制被打破后,社会管理主体已由相对单一趋向多元化。法治之下的社会管理要遵守法治的精神。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应当归属于负责社会安全和稳定的社会管理部门之中。检察机关在参与社会管理过程中,有其自身的角色定位,并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12):I0006-I0007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于2003年5月1日开播,是一档兼具新闻时效性、法治思想性和法律服务性的法治新闻专题节目,栏目紧扣中国法治进程脉搏,关注法治领域热点,揭示人与法的复杂关系,体现人文关怀和法治精神,以鲜明的现场感和新闻性凸显栏目特色。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制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当前是各项法律法规出台的集中时期,构成了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和法治氛围。法律和法制建  相似文献   

10.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主义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之一,是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情况,应当如何贯彻这一精神,作为党的新闻事业,除要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加强德治宣传教育,重要的是要全面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辩证把握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充分认识德治在党的新闻事业中的重要性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具有强制性,具有维护社会秩序、保障…  相似文献   

11.
法治,标志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重大方略,举国上下已达成共识。法治,还意味着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把政府及公民的全部行为纳入法治运行的轨道。法治作用的发挥,特别是对国家权力的约束,离不开监督机制的保障,监督制度越健全,法治也就越完备。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对各级干部的监督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促进民主和法制建设,舆论监督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  相似文献   

12.
申媛 《大观周刊》2011,(2):72-73
管仲与梭伦分别是中国先时期齐国与古希腊雅典城邦最有影响的改革家和立法家,他们的法治观念对东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价值观念和法律文化有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两位伟人以法治国强调法治的重要性,立法符合国情民意,强调立法统一及保证法律的稳定性和权威性等相同的观点,以及立法权的归属,执法和法律监督和刑法适用等方面的不同点进行分析和探讨。如此,既有助于总结法治在东西方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又有助于在今后法治进程中的积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如果公民合法财产有可能须臾成空,社会的安全感普遍缺乏;如果社会诚信缺失,人相害而不相帮;如果政府行为朝秦暮楚,决策过程暗箱操作,如何称得上现代国家,又怎么称得上治理的现代化?”2013年2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营造法律至上的法治环境》,明确“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完治国”,号召“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必然离不开公民法治精神的支撑.法治精神包括宪法法律至上、追求公平正义、尊重保障人权、约束公权力、司法职权独立及自由平等和谐六项基本内容[1].公民法治精神能否成功培育在于社会法律宣传及普及的力度与广度及对公权力的监督等工作是否落实到位.法制新闻的"环境监测", "社会协调"及"宣传教育"功能契合了培养公民法治精神的手段要求.法制新闻促进了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法制新闻能够促进国家的法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第二,法制新闻通过对执法和司法过程的监督,达到约束公共权力的目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正能量的增长,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司法独立;第三,通过舆论的力量对弱势群体进行援助,最大程度地实现人权保障;第四,通过大量案例报道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情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社会舆情,是社会整体或部分民意在网络上的折射。在法治环境下,网络舆情应成为社会有效监督机制的一部分,并与正常的司法活动形成良性互动。司法审判则需正确面对网络舆情,接受其质询并受其监督,在公正信念的指引下,努力打造和谐社会,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兰台世界》2014,(S6):88-89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法治提升到了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全体人民,法治中国目标的实现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的法律素质和国家主人翁意识,培养人民理性的法治思维方式,这就需要掌握有关法治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用法治的理念、原则和精神来判断和分析问题。一、法治方式是治国理政的必然选择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的科学论断,为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注入了崭新的内涵,是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较长时期曲折探索和与其他社会治  相似文献   

17.
司法公正是人们追求的法治理想和目标,是司法的本质要求和最高准则,更是教育法治的内容和体现。我国的教育法治建设正处在从静态的教育法律制度的构建向动态的教育法治运行机制的转换,司法公正以其特有的性质和活动内容与方式构成教育法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公正是教育法治的必备要件,又是教育法治所追求的教育公平与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和保障。没有司法公正,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法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当前是我国法制建设不断推进,各领域法律法规频繁出台的时期。从2008年1月1日起,《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职工带薪休假条例》等一批法律法规开始实施,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法律、法治问题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热点呈现越来越高契合度,也为新闻媒体进行法治报道提出新课题、新任务。因此,报道好法律的实施,普及公民法治意识,媒体义不容辞。但目前媒体在尊重司法独立、做好案件报道、平衡法制专业性和报道贴近性、法律的通俗化解读上仍存在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如何从维护法律权威性角度,从结合社会热点、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权益角度,认真组织好相关报道,为法律实施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本刊特组织专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9.
张敏 《新闻世界》2013,(9):321-32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各项社会事务,使全社会都树立起法律至上的观念,形成依法办事的强烈社会氛围,建立起“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20.
论法治新闻报道的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项调查表明,法治新闻报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受众欢迎,成为阅读率、收视率最多的新闻之一。法治新闻在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公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