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晶 《科技与出版》2014,(4):117-120
"标签化传播"是近年来网络热点事件传播的重要特征,热点事件的标签往往是对事件的高度浓缩与概括,以充满智慧的挖苦和讽刺博得广大网民的意会言传和广泛参与。"标签化传播"既是媒介竞争的产物,也是我国目前网络新闻管理不规范造成的,而我国社会转型期民众强烈的公共表达意愿则是"标签化传播"的深层动因。虽然"标签化传播"符合网络时代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满足受众碎片化、快餐化的阅读需求,但标签的肆意张贴,不仅容易造成人们认知的简单化、随意化,也影响人们对事件真相的全面认知,扭曲社会价值观,形成社会刻板印象和社会偏见,媒体的公信力也会在大量劣质标签中逐渐丧失。  相似文献   

2.
高雯倩 《新闻世界》2012,(4):122-123
微博作为新媒介,带来广泛社会影响的同时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文从媒介环境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的微博,由于其独特的物理特征和符号特征所呈现出的传播偏向性,包括微博的时空偏向、感知偏向和内容偏向,考察这些固有偏向性和传播技术所促成的社会结果和文化结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黄清 《东南传播》2011,(4):12-14
伊尼斯(Harold A.Innis)认为,媒介的物理特性决定其偏向时间或空间,特定的偏向催生新的文化;偏向及其局限性使得这种文化形成特定群体的权力垄断;理想的传播格局是时间偏向与空间偏向相互制衡,从而为帝国的稳定打下基础。基于伊尼斯的传播偏向理论,网络的技术特性容易使草根阶层掌控话语权,形成草根偏向并催生草根文化;而传统媒体的技术特点则有利于精英阶层掌控话语权,导致精英偏向并产生精英文化。当一种偏向演变到极端时,就会破坏文化生态,从而阻碍社会的协调发展。合理的应对措施是促进网络的草根偏向和传统媒体的精英偏向相互制衡,并在和谐共存中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的中国,大众传媒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某些传媒偏向于社会的某一特定阶层忽略或遗忘其他阶层,这些被遗忘的边缘人很少有机会占据媒体话语的中心,他们成为大众传媒的缺席者.这种传播偏向会造成信息社会的不平等,导致信息鸿沟的扩大,不仅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严重后果,而且也会影响媒体自身的良性发展.本文旨在揭示分析这一现象及其产生的影响并且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向冰洁 《新闻世界》2012,(8):272-273
“90后”、“富二代”、“官二代”等各种标签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已经是过于泛滥,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习惯性地贴标签,使其形象化、典型化甚至脸谱化,这极大地影响着受众对所发生事情的判断。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媒体不应过度标签化,在信息本身真实可信的前提下,媒体应转变报道思路,分析受众心理,提高报道技巧,,避免泛标签化加深受众的“刻板成见”。  相似文献   

6.
《奇葩说》栏目作为一档为奇葩正名的说话类节目,在爱奇艺平台一播出就受到追捧。在茫茫网络中,怎样令口语传播深入人心?《奇葩说》栏目告诉我们:标签化的网络口语传播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奇葩说》栏目的传播特点,并对《奇葩说》栏目主要成员:蔡康永、高晓松两位团长、团员马薇薇、颜如晶、肖骁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探讨被贴以标签的网络口语传播的成功性。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传播学者伊尼斯最早提出了传播偏向的理论,认为传播媒介存在偏向.文章依循其研究路径,探讨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偏向,研究发现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偏向观较之以往已发生了变化,同时新媒体时代的时间与空间存在博弈,其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微出版是印刷技术发展至今的最新出版形式,表现出碎片化、娱乐化、商业化的传播特征.为深入研究微出版的传播规律,文章引入媒介环境学的研究逻辑及其核心概念“传播偏向”,以此探索微出版与历史上其他印刷技术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传播技术革新驱动媒介形态更迭,“新基建”对视频业务的渗透推动了传媒行业的“视频转向”。本文在剖析“新基建”的提出背景及其对视频行业生态影响的基础上,对中视频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文章认为,中视频具有叙事结构相对完整、信息承载量较大,强调知识观点输出、内容见解有深度,连接大中小屏终端、传播场景多元化等内容特征,在传播实践中形成了以PUGV和MCN为生产主体、以泛知识为内容生态焦点、核心用户群体年轻化等媒介偏向。  相似文献   

11.
仝鹏 《出版广角》2016,(17):85-87
近些年,新闻传播“标签化”现象明显,造成很多传播偏向,尤其在网络热点事件中“标签化”传播成为显要特征。这种带有明显价值判断的贴标签行为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负面标签更是给新闻报道的媒介载体、报道人物、报道事件和受众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媒体只有去“标签化思维”,才能真正解决客观性原则与新闻“标签化”传播之间的悖论,回归新闻客观报道。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的传播偏向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影响,运用西方传播学理论,从媒介方式与思想的时空特点、媒介事件与传播策略及其功能反转等角度讨论了当代大众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缺乏深度思考"和"快闪"的当代大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新媒体传播技术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每种技术、媒介都会塑造环境,并形成一定的传播倾向。通过把飞瓜数据抖音视频政务类月榜单的前十名作为分析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样本短视频编码分析,结果表明,抖音政务号构建了多符号聚焦、表征性主导的感知环境;多感官延伸,多素材环绕的符号环境;多媒介共行,新时代特色的社会环境。形成了空间、多感官延伸及场景融合方面的媒介偏向。准入门槛放低,群体边际延伸,信息传播更开放平等,但也造成了空间文化盛行,信息传播浅表化、碎片化、非线性化逻辑思维渐成典型,而缺乏深度。  相似文献   

14.
偏向的传播     
寸洋 《新闻传播》2009,(7):37-38
媒介作为一个社会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其无可匹敌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来临也愈加凸显.对其的研究也早已系统化和深入化。文章回顾和归纳了前人对媒介技术一些理论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一、传播偏向的现状分析麦克卢汉指出,媒介即是信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信息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财富。转型期的中国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积极推动大众传媒的发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新闻传播业统计数据表明,各类传播媒介的规模迅速扩大,技术手段明显改进,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在总体水平上显著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施星星 《视听》2023,(4):84-87
在积极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银发综艺节目频频出现。节目多以弥合代际鸿沟、展示老年生活为初心,可最终却难以逃脱“年轻化”的传播偏向。在代际观察类真人秀节目《屋檐之夏》中,互联网场域天然的年轻化偏向、技术更新的年轻化倾向、播出平台的年轻化服务、空间塑造的年轻化叙事、拟态老年形象的年轻化审美等传播偏向客观存在。无论是受众,还是节目生产者,唯有对节目制作和传播中存在的传播偏向有所意识,才能规避受到传播偏向裹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在不断增加。在过去,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种:一是广播,二是电视,三是报纸。如今,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新时代,给新闻当事人和事件贴标签的方式日益凸显,成为很多新闻工作者报道新闻的主要形式。但是,在新闻报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乱贴标签的问题,导致新闻报道出现标签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传统"标签"主要是帮助人类区分不同事物的工具,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屌丝"、"90后"、"钉子户"等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标签化新闻报道有越演越烈的态势。新闻报道的"标签化"不仅扭曲了事实,误导了舆论导向,甚至还会引发严重的公共事件,给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本文针对新闻报道的标签化现象进行研究,并联合其他新闻工作者和外部监督力量共同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个账号,一段140字以内的文字.一个提交发言的按钮,2010年,我们见证了中国"全民记者"从萌芽到爆发的全进程.见证了微博使得整个社会公民意识的提升.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储建国说,微博不是为推进民主而专门设计的工具,但这并不能掩盖它所具备的光芒.随着微博在公共事件中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例如宜黄事件中的微博直播、河北大学事件中的滚动播报、上海献花事件中的集体呼应等等,微博已经显现出它在推动新闻传播和群体性表达上所能体现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