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为从事新闻报道而进行的收集新闻素材的专业工作,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同时也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心理交流的过程。影响新闻采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情感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因为在新闻采访工作中,情感不仅构成了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交流的环境和氛围,而且还是双方思想、心灵碰撞的必要桥梁和润滑剂。  相似文献   

2.
陈秋萍 《今传媒》2013,(11):128-129
新闻采访是一种以人际交往为基础的特殊调查研究活动,信息的获取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新闻采访中记者的心态,情感上的变化对新闻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基于新闻采访的大量资料扼要分析了新闻采访中记者所要秉持的心理素质,切记不可因个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影响采访和采访对象的情感,以保证新闻报道和新闻稿件编辑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让新闻心理学进入采访过程 新闻心理学把心理学引进了新闻工作的各个领域。 在采访中,采访者和采访对象都有着复杂的心理活动。而采访的材料经过写作,是供给读者的,读者的心理也不能不影响采访活动。因而,采访者、采访对象、读者这三者的心理状态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采访。 采访者心理 采访者心理是决定新闻采访最活跃的因素,其心理状态与采访活动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采访者必须具有对新闻事业的强烈热爱和对新闻事件的高度敏感,必须具有对善与恶、美与丑的鲜明爱憎,心理上必须有强大的抗干扰能力等等。这些,是保证新闻采访成功的最佳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叶金品 《报刊之友》2013,(7):120-121
采访是记者获得新闻的主要途径,记者只有掌握娴熟的采访技巧,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新闻信息,才会写出具有较强新闻价值的新闻作品。采访技巧体现在整个采访活动中,从接近采访对象到提出问题,再到进行交谈,还有穿插于这一过程中的心理控制等。本文旨在通过对著名记者采访经验的梳理,探讨新闻记者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5.
叶金品 《今传媒》2013,(7):120-121
采访是记者获得新闻的主要途径,记者只有掌握娴熟的采访技巧,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新闻信息,才会写出具有较强新闻价值的新闻作品。采访技巧体现在整个采访活动中,从接近采访对象到提出问题,再到进行交谈,还有穿插于这一过程中的心理控制等。本文旨在通过对著名记者采访经验的梳理,探讨新闻记者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6.
<正>新闻采访中,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受访者心理做出预期判断,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对于报道活动的最终成功非常重要。作为新闻活动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受访者是记者在新闻现场或新闻事件追踪报道中所直接面对的信息来源,记者能否通过交流沟通获取受访者提供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并进行翻译加工,影响最大的,就是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可以说,受访者的心理活动通常会贯穿整个新闻采访活动,甚至直接影响采访和报道活动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中受众心理的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闻记者来说,一起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是记者要采访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新闻媒体面对的受众之一。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核心问题是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只有掌握了受众心理,采访才能顺利展开,并能取得最具新闻性的信息,还原真实的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8.
张良箭 《新闻传播》2010,(8):124-124
对新闻记者来说,一起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是记者要采访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新闻媒体面对的受众之一。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核心问题是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只有掌握了受众心理,采访才能顺利展开,并能取得最具新闻性的信息,还原真实的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9.
姚丹 《新闻窗》2012,(5):41-41
作为一种频繁而深入人心的人际交往活动,新闻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进行的一个心理沟通的过程。影响在采访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情感因素是决定采访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和采访任务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成功的接近采访对象,才能够捕获更有价值的新闻材料。要与被采访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将其心灵的闸门打开,这样可以更深层次的挖掘其内心世界,从而使记者所获取的信息资料更多更丰富。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访是记者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新闻信息的过程。信息可以通过语言表达,也可以通过非语言传递。采访中通过记者仔细观察、正确解读并利用非语言信息与采访对象进行有效沟通,会大大提高采访效率,并能够顺利获得采访结果。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让"非合作型"采访对象开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青年记者》2006,(14):41-42
近年来,新闻采访遭到拒绝的事件屡屡发生,记者被打被骂的暴力纠纷也时常见诸报端。当然,在记者被拒事件中,新闻记者采访遭拒更多的是以非暴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可以说,这种新闻采访遭受软拒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更为普遍,对新闻活动的影响更大。“非合作型”采访对象的心理分析新闻采访学把采访对象分为“合作型”和“非合作型”两种类型,“非合作型”的采访对象,即在特定的情境下,对记者采访明确持不欢迎、不合作态度的人。面对记者的采访,为什么有的采访对象积极协作,有的采访对象则消极对抗呢?采访对象这些形形色色的心理有无规律可寻,受…  相似文献   

12.
宋兴明 《今传媒》2006,(12):43-45
准确地认知采访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调节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状态,运用恰当的态度、方法进行相应的采访。在民生新闻的采访中,记者对于自身、采访对象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知和把握,不但符合这个普遍的规律,并且更为重要,因为民生新闻的采访内容涉及到多个领域,采访对象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常常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有效配合,对其体制保护处于较边缘的状态,因此,深入认识和掌握民生新闻采访中人际互动的心理规律,对民生新闻的采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对采访对象的认知(一)记者对采访对象…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是记者通过访问、观察等方式采集新闻材料的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关键。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可见采访的重要性。在采访中,同样包含两个方面,即获取采访对象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前者固然是新闻采访的主要目标,然而在成功的采访中,非言语信息采访同样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情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影响新闻采访的因素很多,其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而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情感交流,则会对采访质量的优劣产生直接影响。根据理论与实践,笔者从情感的界定、情感在新闻采访中的积极意义、合理运用情感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浅析记者采访的心理活动和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访是一种社会活动,记者不仅要到现场观察,更多的是要访问直接的当事人、目击者和新闻信息的提供者,从他们那里了解客观事实。在人际的交往中,记者的心理活动还会受到采访对象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两者之间心灵(精神、心理)的碰撞,是人与人之间知识、意见、感情、愿望以及对社会认识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双向的交流,记者的意向和形象影响着采访对象,采访对象的意志也制约着记者的心理,表现出双向心理活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新闻采访中非语言要素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是记通过访问、观察等方式采集新闻材料的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关键。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可见采访的重要性。在采访中,同样包含两个方面,即获取采访对象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前固然是新闻采访的主要目标,然而在成功的采访中,非言语信息采访同样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采访是写好新闻的基础,如何成功地采访到新闻对象,直接关系到新闻稿件的内容和质量。人际互动是指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往、交流,在新闻采访过程中,采访者与被采访者构成了一种角色互动,怎样通过良好的人际互动来完成采访活动?这成为记者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8.
心理分析在采访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要研究被采访对象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采访对被采访心理状态的分析和把握程度也必然对被采访的兴趣、情感、愿望产生影响。他们或表现为热情、坦然、平稳,或表现为冷漠、激动、紧张。因此,如何对被采访心理进行正确分析把握,就成了新闻采访成功与否的重要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采访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许多有经验的记者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而采访时除了要善于察言观色、进行现场观察外,了解采访对象心理也相当重要。特别是批评报道的采访,犹如短兵相接,少不了斗智斗勇,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既要对记者的心理进行必要的调节,又要采取相应方法调节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使记者和采访对象两方在采访过程中互相协调配合,提高采访工作效益,达到圆满的采访目的。 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非常活跃,而这种活跃的程度又与采访对象在新闻事件中所处的位置有很大关系。有的新闻同行把它称为“新闻座位”,按采访对象在某一新闻事件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中心人物、边缘人物;局中人物、局外人物;素材提供人、素材佐证人;顺意人物、不顺意人物等。座位不尽相同,意愿不相同,会导致他们临访心理活跃程度,乃至接受采访的意愿。显然,批评报道的采访对象,除了素材提供人和部分佐证人外,作为报道对象的采访对象,本身就是批评的对象,难免  相似文献   

20.
新闻采访的主要对象是人。人的行动都受到心理的支配。记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采访活动中,必然会遇到不同采访对象的不同心理。记者怎样摸清人的心理规律来指导新闻采访呢?这是一个重要课题。有人说,我没有学过心理学,没有研究过采访对象心理,也采访到不少新闻素材,写出了较有分量的稿子。是的,有的人没有专门研究过采访心理学,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一些观察人物心理的经验,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应用,取得一些成功。在采访中,由于不了解采访对象心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也不乏其例。下面是一位记者采访一名有创造发明的科技人员的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