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伯群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50-55
精英作家因市民阶层不热衷于新文学作品,却对通俗小说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而感到失望与焦躁,于是斥责这一读者群体为“封建小市民”。“小市民”这一颇为模糊的概念可以被重新界定.“亭子间作家”与“小市民”产生隔阂有其深层原因。“为人生”与“为生活”虽仅一字之差,但却分出了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的读者群的不同需求。就文化的多元格局而言,这种“对峙”并非是“僵局”,反而因两者的“韧性”与“互补”显示了大都市的多样化和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2.
王小梅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63-65,75
继《东方主义》之后,赛义德又出版了后殖民理论经典著作《文化与帝国主义》。在该书中赛义德直接将文化与帝国主义联系起来,论述了文化叙事文本如何产生权力,同时也向读者介绍了殖民地学者如何对这种殖民文化进行抵抗。进入新时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新形式的文化扩张,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文化扩张、彰显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和谐健康发展?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胡和平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4):70-72
大型电视连续剧《解放》是一部再现解放战争全过程的艺术史诗。它浮雕般地再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英雄群体、创造出既具有传奇的英雄本色又富有普通人情感的人物形象。在艺术手法上运用宏大的叙事方法,忠于史实而又有诗意的开拓,史与诗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5.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金钱往往跟女性命运绑在一起,在女性命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笔者将结合《月牙儿》、《阳光》两篇小说就金钱对女性命运的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曹海棠 《快乐作文(低年级版)》2023,(13):10-13
<正>中国的汉字是有故事的,一个字就是一个故事。我们一同走进中国汉字,去了解更多的汉字故事。读《“贝”的故事》“贝”字是怎么来的呢?读一读课文《“贝”的故事》,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读过《“贝”的故事》,相信你已经充分了解了“贝”字,给大家讲一讲“贝”字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政治解放视域中的“宗教问题”——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将人的“解放”过程划分为“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两个不同阶段的同时,比较系统地对“政治解放”所涉及的宗教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马克思指出,犹太人的解放并不是简单的从宗教中解放出来,最根本的还是要进行“政治解放”,从而彻底颠覆了鲍威尔等人将“政治解放”与“宗教解放”混为一谈的谬论。通过分析马克思与鲍威尔关于此问题的论战,结合政教分离这一历史现象,试图更好地把握与解读马克思政治解放视域中的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8.
9.
张凤梅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4,(6):77-78
在中国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中,煤矿工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命群体备受关注,特殊的生存环境、特殊的社会身份、特殊的命运使他们不断地被“边缘化”,无法回归乡村却又无法融入城市。本文以刘庆邦的长篇小说《红煤》为例,来解读中国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作家对煤矿工这一边缘群体命运沉浮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德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并不长,它是在东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形成的,至今不过一千余年,但有九百多年处于一个分裂、割据的状态,直到1871年普鲁士最终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德国特有的国情使德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具有非典型性的民族主义。汉娜.阿伦特的民族观认为,在典型性的民族国家里,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是对立的;在德国这个非典型性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却能在一起共同作用,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它对纳粹上台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9)
20世纪六七十年,中国农村涌现出一大批有志青年,他们有才华、有理想并同时拥有传统农民所具有的朴实、勤奋等优点。陕北作家庞文梓先生的新作《命运》探讨了农村青年的出路问题,是继路遥之后,不断致力于对农村青年的出走之路以及精神情感状态的挖掘的一部作品,而这种创作上的不断尝试,也终将随着青年们的出走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刘龙凤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8):79
一、教学目标1.知道全国人民面对着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艰难中起步,开展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体会志愿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进一步发展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上节课,爷爷、奶奶给我们讲了新中国刚成立时, 相似文献
13.
刘龙凤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16):79-79
一、教学目标1.知道全国人民面对着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艰难中起步,开展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体会志愿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进一步发展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上节课,爷爷、奶奶给我们讲了新中国刚成立时, 相似文献
14.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36-42
沈从文的湘西系列小说中,反复叙事的手法运用的比较多,而在《长河》中尤其突出。《长河》中这种反复叙事手法的运用,体现出了沈从文所要表现的"常"与"变",表现出沈从文的国家认同、地方志书写以及对于湘西系列小说作总结的趋势,不仅如此,这种手法的运用,也构成他没能写完这部小说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人的意识觉醒”是《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诠释的关键概念。通过剖析“人的意识觉醒”的内涵,进而揭示其在教育场域中的价值。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人的意识觉醒”是人批判性地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开始。教育的对话方式,作为唤醒“人的意识觉醒”的途径,是以生活世界为中介开展的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生成主题”的教育课程内容意味着教育对话作为自由实践的真正开始。通过真实存在的、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成主题”来唤醒人的意识,使人在更充分人性化的过程中得到解放,实现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双方的生命发展,这也是“人的意识觉醒”的教育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6.
17.
20世纪初,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社会转型,新一代的知识精英把思想启蒙作为他们的主要使命,仿佛只要将西方文化精神植入中国老态龙钟的机体,中国便会重新焕发出青春的颜色。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知识分子精心编织了一个有关中国命运的启蒙神话,“女性解放”,“个性自由”等西方现代价值观便是这一个“神话”的故事内容。然而,启蒙理想是否存在有内在的缺陷?“女性解放”“个性自由”等神话内容能走多远?思想启蒙是否能彻底解决中国的问题?作为两个时代的作家,鲁迅和巴金在对启蒙理想的反思中都发现了启蒙神话的虚妄,洞察到了启蒙神话的乌托邦色彩。在《伤逝》和《寒夜》中,鲁迅和巴金用不同的方式打破了他们亲手编织的个性解放的“启蒙神话”。 相似文献
18.
19.
20.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读罢我国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一诗,顿时眼前出现江南春光春色,生机盎然的景象,使人有“触处生春”之感,令人愿复咏千遍。这首诗是诗人为惠崇和尚所画的《春江晓景》写的题画诗之一。惠崇是北宋初有名的九僧之一,他能诗善画,《图画见闻志》中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