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超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从属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理想追求,是更高境界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客观性、人性和合理性,它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超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军校教育改革须以学员主体性为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校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发展学员的主体性。必须充分认识培养、发展学员主体性的紧迫性 ,深入理解人的主体性、学员的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思想、主体性原则 ,更新教育观念 ,创新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韩燕 《考试周刊》2011,(25):233-233
所谓主体性就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其本质内涵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超越性)。"主体性"在教育界被广泛应用,通常称为"主体性教育",它包含三重意思:"主体性的教育、教育的主体性和主体性教育原则。"主体性的教育指教育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教育是历史与时代呼唤的结果;主体性教育思想必须注意对教育主体与教育主体性的全面认识;学生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的归宿;主体间性为主体性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来看,主体性教育是一种价值论或教育价值取向,旨在说明教育是一个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过程,因此,倡导主体教育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面对现代哲学对主体性理解的偏狭特别是过分夸大主体性,列维纳斯提出了为他的、相异性的具有他者性的主体思想,同时阐发了外在性思想的要义,强调为他性、非对称关系的伦理关系。其"他者性"的思想对全面理解主体教育、合理选择教育价值取向,乃至对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变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主体性认识论作为其哲学基础,以注入式灌输构成其实践背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马克思的实践认识论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理论基础,完整灌输论也要求注重交流与沟通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主体间性: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纠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彪 《教育导刊》2011,(1):13-16
当代西方哲学从主体性哲学正在走向主体间性哲学,这一走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和突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诉求主体间性,交往式和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教育研究:2001年的进展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学新 《教育科学》2002,18(6):8-13
主体性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一个热点。2001年,学者们围绕这一主题,在教育主客体关系、主体性与主体性教育、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主体性教育的目标及其实施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教育是历史与时代呼唤的结果;主体性教育思想必须注意对教育主体与教育主体性的全面认识;学生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的归宿;主体间性为主体性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教师是具有当代教育主体的意识、能力和价值观 ,并在教育过程中呈现出自主选择性、能动创造性和自我实现性特征的教师。主体性教师是积极而不是消极的 ,有信心而不是朝三暮四的 ,有主见而不总是依赖他人的教师。具备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是教师成为主体性教师的前提条件 ;呈现出主体性的教育品质是教师成为主体性教师的根本标志。一、主体性教师的特征在教育活动中 ,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对象性活动中 ,作为主体的教师有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性 ,具体表现为自主选择性、能动创造性和自我实现性。这三者的有机融合表征了教师…  相似文献   

11.
反思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弊端,主要表现为主体地位的缺失、主体人性的缺失、主体生命的缺失、主体人格的缺失。如今我们倡导的主要是基于选择性主体的思想道德教育、自觉性主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性主体的思想道德教育、发展性主体的思想道德教育。而要实现这一思想道德教育,就必须优化学生的主体需要、主体本性和主体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主体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学生主体人格、推动学生主体行为特征和能力发展的现代教育。高校在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不断强化和建立有利于学生主体教育的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体教育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实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德育中的自由选择是指道德主体按照其意愿独立自主地在各种客观可能性中决定采取行动.大学生作为高校德育的主体,有着丰富的自我意识、个性化的生活现、新颖的价值观,德育中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体现了道德主体的本质和人的价值.保障大学生德育中的自由选择,必须构建多层次的德育目标体系,建立多层次的德育内容模式,实施多样化的德育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4.
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首先必须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主体及其建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变迁下教育模式的转变。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关键在于转变教师职能、主体意识的塑造、科学精神与人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主体性教育思想发展的思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以中国教育学百年的发展为主线.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发展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对中国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思考应从历史和现实不同维度同时入手。对历史的求索.能发掘出主体性教育发展的基本主线;对现实的反思.则可探究出主体性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将主体性教育理论的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要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主体的研究.语文教育主体是指施教者与受教者在语文活动中应建立的复杂的交互关系.它是人际关系中重要的一类,既是一种发展、变化、动态的关系,又是一种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语文教育主体的施教者要做课堂学习的对话者、个性发展的激励者、立身行事的引导者;语文教育主体的受教者要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语文教育主体的施教者与受教者间互为条件、相互变化、相互依存.在语文教育中施教者素质的提高和受教者潜能的开发以及施教者与受教者间的互动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体性道德教育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主体性道德教育应注重唤起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 、重视个性化原则、注重启发式原则、强调激励性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18.
教育和谐、教育主体和教育创新是高校面临的三个主题。强化平等教育,促进教学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教育的基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是教育的立足点。坚持教育创新,是推进高校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9.
在终身教育体系中,成人教育是当之无愧的主体,是终身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我国现阶段的成人教育存在着不足,需要与时代相适应的创新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基于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利用多种教学媒体资源,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下自主、协作完成的教学活动,这种新型的学习形式为成人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因此,成人教育如何创新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在长期的高等教育管理中,高等教育主体没有得到全方位、正面的理解和诠释。应把高等教育管理作为一个过程,一个系统来看待,必须对其调节者和控制者有充分的认识。在“1+1+1=1”模式下,对高等教育管理主体进行新的解读将有助于促进高等学校的和谐发展,也高度体现了高等教育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