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从以下几个汉字中,选择一个汉字作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讲述一件生活中的事或写一个故事。作文内容要围绕着你选择的汉字展开。约乐悔望泪暖坑一、构思引路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生僻字》勾起了很多人对汉字的兴趣。甚至有不少语文老师将学唱《生僻字》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希望借助这首歌让学生轻松掌握更多语文知识。不可否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汉字是文化的传承,是历史的印记。我们也可以用汉字记录成长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选择一个汉字,说说你对这个汉字的理解,讲述与这个汉字有关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带给学生认字的快乐,使学生对枯燥的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实践,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会写。”大量识字成为低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识字教学中若让学生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字势必让学生不堪重负。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所学的汉字呢?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不少探索。  相似文献   

5.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要让七、八岁的儿童喜欢汉字,具有自主学习的愿望,能会认2000多个生字和会写1000个左右的汉字。在施教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欣赏学生,重在引导,让小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有更多自由表达的空间,学生学得主动,识字教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工具学科,它还充满和人性一样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是最具美和灵性的一门学科。回顾过去的语文教学,我们确实在一定层面上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灵动性。因此我们要畅享"语文之美",呼唤"灵性语文",努力使学生在感受语文美的同时能丰富情感,获得智慧,拥有灵性。让我们的学生的生命在美的灵性语文中涌动。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方法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 ̄1800个,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产生悟性,更要在悟性当中开发学生的灵性和想象力,因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塑造和完善,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能敞开自己的心灵,使学生成为有灵性、有个性的人.在语文学习中,灵性表现在对语言、文章、文学的灵敏反应并具有新颖而深刻的理解,呈现出生机勃勃、能动的创新表现和精神状态,具有个性鲜明生动独特的表达方式.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灵性,让每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熠熠生辉呢?  相似文献   

9.
唐雨霞 《教师》2016,(4):94
识字是阅读和表达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让阅读提前实现,使学生可以把他们的识字成果运用于阅读中,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集中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0.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以识字教学为主。然而,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就是识字量大。《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而中同的汉字难学、难记,枯燥无味的识字活动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愉快地识记这么多的“生字宝宝”呢?笔者有如下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方面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的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善于把握“语文元素”,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品味、揣摩中习得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一、直击文字:体味汉字的意蕴汉字是最基本的“语文元素”。学习语文时,首先入眼的是一个个中国的汉字.只有从一个个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才会获得阅读的感受。所以,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识字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母语的重要过程。汉字文化源远流长,想要学好汉字必须深入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和汉字的用法,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信息技术具备形象化的特点,将其运用于识字教学能够让学生更感性地认识汉字,并能够在多样化的识字环境中更好地提升识字效果。教师如何无痕整合信息技术,灵性引导识字教学?本文结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情况,阐述了整合信息技术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课程所独有的"味",其实是"言语形式"的"味"。我们说,只要人心有灵性,诗意无处不在。但是,如果没有语言的参与,这诗意就没有语文味;只有用语言来表达诗意的时候,诗意才具有语文味。一、让语文味在"读"中发散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反复地诵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一句描写陆虞候的句子:"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  相似文献   

15.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低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的1600-1800个汉字。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欲望,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产生悟性,更要在悟性当中开发学生的灵性和想象力。因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塑造和完善,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能敞开自己的心灵,使学生成为有灵性、有个性的人。在语文学习中,灵性表现在对语言、文章、文学的灵敏反应并具有新颖而深刻的理解,呈现出生机勃勃、能动的创新表现和精神状态,具有个性鲜明生动独特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
<正>高考作文要想获得高分,对考生来说,就要设置作文的"亮点",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这就必然要求学生要在作文的"发展等级"上有突破。议论文写作虽然偏重文章的逻辑条理,然而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应是相互依存的。语文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正是考查学生的智慧思考和灵性表达。这一核心素养在作文的写作中表现为学生如何生动、丰富地将理性思想有逻辑地表现出来。为实现学生高考作文的突破,大多数教师选择在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丰富"项中寻求突破。可是他们大多只是让学生做到"丰富"项下的"材料丰富、论据充足"两个要求,让学生在作文中多列举例子  相似文献   

18.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的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一二年级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潘秀水 《考试周刊》2014,(45):48-48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有责任对传统的识字模式进行探索改革。教师要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他们真正喜欢汉字,在自主识字中提高识字效率,让一个个陌生的汉字"活"起来。学生轻松识字了,识字就不再是学生的沉重包袱。  相似文献   

20.
回首以往的传统语文教学,不禁令人沉思。课堂教学死扣章句,条分缕析的,条条框框使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成了没有感觉的容器,也没有了情感和快乐,更没有了灵活,也使“语文”这个最具灵性的学科失去了灵性。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改革,要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和活力。一、还学生以灵性。如果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灵性也就没有了。所以我们作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去左右学生,应多给他们开放、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