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说教材《黄鹂》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1篇课文。本册书现代文阅读共三个单元,每单元围绕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以文体组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赏析散文的语言。这是阅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基础。《黄鹂》是一篇散文名作。作者笔下的黄鹂,不仅是一种美丽可爱、富有灵性的鸟儿,而且是艺术的化身、一切美的事物的化身。作者从小黄鹂身上悟出大道理,表达了对生命自由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所创造的美的意境的向往。传统语文教学仅把课文当作学…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是“叙事散文”单元。五篇课文中除《听潮》是“抒情散文”外,其余四篇都是叙事散文。学习本单元后,学生要了解叙事散文的特点,理解散文的结构、语言。这是该单元的教学要求。三篇讲读课文《背影》、《记一辆纺车》和《听潮》的学习重点分别是:叙事散文的特点,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以具体事物为线索组织材料,记事与抒情相结合;抓住景物特征描写事物,通过讴歌大海的壮美抒情。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议论的基础,情感的载体——对事物的叙述和描写,准  相似文献   

3.
〔自读导言〕  孙犁称得上是一位“美文”作家,他写于1962年的病中杂记《黄鹂》是一篇情思境界俱佳的美文。  这篇散文耐人咀嚼的东西很多,要找准切入点,指导学生自读。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加大课内教学容量。  本文教学重心可定在“总体把握文意”上,不必字斟句酌地串讲。  本文教学目标可分三个层面:一、通过对有关“黄鹂”的五次描写的比较,了解作者对黄鹂的喜爱乃至迷恋的态度,并体会作者的爱美之心和对于美的事物的热切追求,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二、通过对黄鹂在不同环境中的遭遇的分析,引…  相似文献   

4.
《黄鹂》是一篇意蕴深厚的哲理美文。作者孙犁在这篇散文里抒写了他对黄鹂的一贯喜爱之情,对摧残这类鸟儿的行为及其恶劣环境的憎恶,描述了黄鹂伴着朝霞和彩虹飞翔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作者把广泛的生活感受和独到的人生见解溶化在艺术画面里,显得情思隽永,境界高远。这篇散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阅读和鉴赏。  相似文献   

5.
《黄鹂》是以散文笔法写成的一篇艺术论文,情、景、理和谐统一,是一篇富于诗意的美学专论。它以黄鹂为描写对象,通过对不同场景的生动描绘,在美与丑的对比中写出了自己的审美理想,最终阐明了文艺理论上的“极致”——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作者用形象思维对这一理论问题作了艺术的解答。  相似文献   

6.
《黄鹂》是以散文笔法写成的一篇艺术论文,情、景、理和揩统一,是一篇富于诗意的美学专论。它以黄鹂为描写对象,通过对不同场景的生动描绘,在美与丑的对比中写出了自己的审美理想,最终阐明了文艺理论上的“极致”——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作者用形象思维对这一理论问题作了艺术的解答。  相似文献   

7.
<正>在新课标背景下,一些“老”课文的教材功能新定位与效用新发挥,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记念刘和珍君》(以下简称“《记》”)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之一。《记》是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纪念性散文”,是“纪实性较强的散文”。需要注意的是,在统编版教材中,《记》与《包身工》《荷花淀》《党费》等课文编排在一起,构成的是“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专题单元。这就决定了这篇经典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的确定乃至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有异于以往的新做法、新内涵。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中有一篇孙犁的散文《黄鹂》,用象征的手法寄托了作者对“黄鹂”这类美好事物极致的追求以及对它们适宜生存环境的期盼。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9.
[单元概说]在前两个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本单元对语文能力的要求又有了新的提高和加深。学习重点是分析评价,借鉴吸收。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夹叙夹议的文章,但又各有各的特点:《黄鹂》以叙事为主,叙述中有联想,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咬文嚼字》用几个炼字的故事生动形象地阐明了阅读和写作乃至人生态度方面都要认真“推敲”;《我与地坛》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共选了四篇散文,两篇讲读课文是:《风景谈》和《天山景物记》;两篇自读课文是:《故都的秋》和《时钟》。 对于散文,同学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到了,知道散文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就是说所选取的一切材料都要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但是可以这么说,初中课本上所选的散文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形”并不真的那么“散”,还是显得比较集中的,象脍炙人口的《井冈翠竹》、《白杨礼赞》,作者的视角自始至终很少离开所写事物本身,当然,这也是由于文章题目本身所决定的,这就好象时下流行的“跳跳球”,跳者再怎样用劲甩,但由于球上系了一根松紧绳,“跳跳球”总不离跳者的“脚”这一定点。而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散文才真正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这一特征。这四篇散文如果单从题目上来看,(“风景谈”、“天山景物  相似文献   

11.
《黄鹂》是一篇凝聚作者深刻思考的优秀散文,寓意深刻,呈现出一种"哲理升华"的情致美。如何讲好这篇课文,怎样才能做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珠联璧合,并且卓有成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一、文思导引孙犁虽以小说名世 ,但同时也是一位散文大家。 1 956年以后 ,作者因病很少写作。《黄鹂》是于 1 962年写的一篇散文。《黄鹂》写的是普通小鸟 ,记的是病期琐事。阅读本文重在理清作者行文脉络 ,把握其主旨。作者在本文中以黄鹂为线索 ,以时间空间的转换安排材料。全文重点写四次见到黄鹂的情景 :战争年代 ,初见黄鹂。惊鸿一瞥 ,黄鹂在作者的心中留下极美的印象 ,为后文作者关注黄鹂张本。青岛疗养 ,再见黄鹂。此时虽可尽兴观赏 ,但仍觉意犹未尽。其后 ,鸟市漫步 ,三见黄鹂。被卖的黄鹂凄惨的神色 ,刺痛了作者的心。江南春季 ,四…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抓住渗透点,随机渗透。课文《黄鹂———病期琐事》中,作者孙犁用黄鹂的生存环境的变迁,来寄寓政治环境对作家文学创作的影响。在教这篇课文时,教师可联系课文中黄鹂的种种不幸遭遇,让学生联想现实生活中,有些鸟类已经灭绝,还有不少已濒临灭绝。使学生了解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明白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见缝插针,巧妙渗透。又如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可让学生体会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情感的影响,对生命的启迪作用:史铁生在二十岁时下肢不幸瘫痪,青春韶华,其苦自…  相似文献   

14.
《窗口》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散文单元)写作训练中的一个文题。训练要求“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以《窗口》为题,写一篇散文。对于此题,笔者指导几届学生作过试写,但均因文体走样而告失败。今年,笔者草拟了“审题概述”、“灵思引发”、“点拨举例”和“下水作文”的教学方案,再行施教,收到好的效果。下面是这个方案的一个大概。 审题概述 关于“本单元课文的写法”: 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有三种情况:一是《荷塘月色》、《绿》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二是《灯》的托物言志,运用象征;三是《蒲公英》、《故乡的榕树》托物抒情,寄情于物。权衡三种写法,可以看出,以《窗口》为文题写一篇散文,宜采用第二种,即学习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练习写托物言志的散文。 散文《窗口》,“窗口”应是象征物,人们在“窗口”  相似文献   

15.
一、亲近文本,探寻学法先“读”《白鹅》这篇课文是丰子恺先生《缘缘堂随笔》中少有的一篇写动物的优美散文。课文为节选内容,整篇课文语言幽默、诙谐,  相似文献   

16.
《黄鹂》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较为含蓄的哲理散文,其中,黄鹂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用书认为,黄鹂是“文学艺术家的化身”,文章借黄鹂“谴责那种戕害文艺事业的极左政策”;并指出,史同志、皮衣人、卖鸟老头儿都代表破坏文艺发展的极左错误。该说法的根据主要是把篇末的“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主观地理解成“作家与创作环境”的关系。其实,只要我们稍微推敲一下篇末的最后3个句子就不难发现,“景物一体”,就是艺术上的形象(“物”)和环境(“景”)的完美结合,是艺术创作理论;“典…  相似文献   

17.
孙梨先生有一篇题为《黄鹂》的散文,其结尾有这样几句话:“各种事物都有它们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段话说的就是环境与极致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有它们的极致,只要给它们提供了发挥极致的环境,它就会绽放自己全部的美丽。黄鹂是这样,老虎是这样,生活中许许多多的  相似文献   

18.
《黄鹂》是孙犁散文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和《大学语文》课的范文。文章将黄鹂视为美的象征,精心描绘黄鹂在不同境遇中所呈现的不同神色形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痴爱、向往和追求。笔者捧读此文,在理清了该文的意境结构的基础上,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意境结构”分析法,学生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一、感知:一条"情"线贯全篇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昆明的雨》。大家已经读过课文了。那我提一个问题,看看同学们读的效果如何。请看屏幕:《昆明的雨》是一篇什么散文?(屏显)《昆明的雨》是一篇散文。生:抒情散文。生:写景抒情的散文。  相似文献   

20.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琦君的《春酒》.《春酒》是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一篇散文.我们怎么才算是读懂了一篇散文呢?陶渊明讲“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相信,我们今天一定能够在分享大家的阅读发现和阅读疑惑中,走向文字的深处.大家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