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诗歌的主要类别中国古代诗词曲数量极大,种类丰富,主要有如下类别: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思念。如柳永的《雨霖铃》抒发了与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也属于这类诗,写的是作者送友人时的离愁别绪。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例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表达的是面对越宫遗址的凄凉景象所产生的昔盛今衰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的是在京口北固山…  相似文献   

2.
思想感情     
考点分析古代诗歌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大致可分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送别类,表达依依不舍之隋。唐诗宋词有很多诗人词人写过这方面的作品,特别是婉约派词人写这方面的内容更多。二是怀古类,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或借怀念古人写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三是思乡类,表达对家人的思念或对远游他乡亲人的思念。四是战争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的渴望。杜甫写这类诗较多,  相似文献   

3.
一、审视标题,推敲诗歌意旨看人先看头,赏诗先赏题,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类型等。有不少诗歌考题的设置和该诗的题目有关,研读诗题,往往能从中得到提示性的暗示。1.怀古诗。凡标题中点出古迹或在古迹(或古人)前冠以“怀古”、“咏怀”或“咏”等字眼的,多为此类。这类诗歌或表像古代英雄那样建功立业之志,抒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发昔盛今衰之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或批判,多借古讽今。如陶渊明的《咏荆轲》、杜甫的《咏怀古迹》、杜牧的《赤壁》、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  相似文献   

4.
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清代沈德潜评论:“三句说盛,一句说衰,其格独创。”(《唐诗别裁集》)李白此诗打破了绝句起承转合的规则,因此沈德潜称赞他“其格独创”。  相似文献   

5.
<正>李白的《越中览古》流传盛广,人教版选修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就录入该诗。对于本诗对比的艺术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清代诗人查慎行在《初白诗评》中说:"用一句结三句,章法独创。"沈德潜在著名的《唐诗别裁》中道:"三句说盛,一句说衰,其格独创。"《唐宋诗醇》评:"此诗从盛说起,而末句转入荒凉,此立格之异也。"[1]但以往所评所批多数只从诗内容所表达的"盛"与"衰"这一局部着力,而没有从整首诗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材中选入了李白的诗《越中览古》,诗人借“鹧鸪”这个意象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诗中的鹧鸪和杜鹃、鸳鸯、鸿雁等一样,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禽鸟意象。鹧鸪是产于我国南方的一种飞禽,形似母鸡,头如鹌鹑,背腹部有黑白两色相杂,脚黄色。其鸣为“钩辀格磔”,俗以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成为迁客骚人所歌咏的对象。鹧鸪大量出现在古诗词中,如唐代的李涉、李珣、郑谷,宋代的苏轼、辛弃疾,元代的萨都剌等,都借鹧鸪抒写了丰富深沉的情感内容,使鹧鸪具有了某种固定的意象功能。鹧鸪作为一种意象,在送别诗中经常见到,借以渲染和烘托离愁别绪。…  相似文献   

7.
一、从感情层面进行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情感有以下几种:忧国伤时(如杜甫的《春望》),建功报国(陆游《书愤》).思乡怀人(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瞑》),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刘禹锡《乌衣巷》),长亭送别(如柳永《雨霖铃》)。二、从技巧层面进行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技巧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8.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三册第12课是姜夔的词《扬州慢》,词的小序中有“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一语。课下注释说古人常用“禾黍”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笔者认为此处的“禾黍”是对“黍离”典故的误用。  相似文献   

9.
“捣衣”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是李白诗《子夜吴双·秋凤》中的名句。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写到捣衣或捣练,以及用于捣衣的杉和杆,特别是写到砧上搞农声的名篇佳作,为数不算少。这类名篇佳作大都是描写夫妇或情人相思相化之情的,是描写妇女罹思念征戍边塞的丈夫之情。除了李白的《子夜吴敬·秋歌》之外,比较著名的如北宋温子升的《捣衣诗》、唐代杜甫的五律《捣衣》、北来贺铸依词牌本义写的《古捣练子》组词《现有五首》等,都是描写妇女为远戍边地的丈夫捣衣时所引起的思念之情的作品。虽然,涉及搞衣的诗词,未必都涉及征成之事,但…  相似文献   

10.
鉴赏古典诗歌的前提是读懂,即能准确解释诗句,整体感知诗歌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何人、何事、何景、何物),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态度(某种感情、道理、情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了解古典诗歌的类别1.写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美好志向,或体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抒发对人生世事感慨。如杜甫的《登高》,借对秋江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志不得伸的感情。2.怀古咏志类。或缅怀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苦闷,或抒发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描绘赤壁古战场的雄奇壮丽,表达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  相似文献   

11.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这首诗或某联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答题步骤:先答出因昔盛今衰引发的感慨,然后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如有手法当结合诗句指出手法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在洛阳与杜甫第一次相遇,两人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并遇到了高适,三人畅游甚欢。第二年,李白与杜甫在东鲁(今山东)第二次会面,知交之情更加深厚:同年秋,两人分手,杜甫西去长安(今陕西西安),李白南游江东(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两人再未见面,但都十分思念对方,留下多首表达思念之情的作品。下面选取李白与杜甫互赠的诗作各一首,加以赏析。  相似文献   

13.
《西湖香市》是明末散文家张岱的作品。文章以小见大,用今昔对比之法,简练而传神地记写了西湖香市昔盛今衰的原因与经过,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故国也是故乡风俗的赞美与怀念之情。其间薪火相传的香市更是江浙一带风俗人情的见证。  相似文献   

14.
苏轼被贬谪黄州期间,写下了震烁文坛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一词二赋,尽抒赤壁之情。苏轼何以对赤壁如此情有独钟呢?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其诗词文赋足以令后人驻足瞩目,仰之弥  相似文献   

15.
诗歌意象分类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相似文献   

16.
诗歌鉴赏题自2002年作为主观题进行考查至今,已成为近几年来高考的必考题。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学生在做这种类型的题时,都存有畏难情绪,如何才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地去应对鉴赏呢?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我有了一些心得。现将认识总结如下:首先我认为做任何一类高考题型都要先具有一种思路。我是以下面这种步骤去引导学生完成诗歌鉴赏训练的。一、看类型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③思乡怀人类。以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  相似文献   

17.
关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旨,今人似有定论:借咏史怀古委婉传达“建功立业”的报国情怀,抒发“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感慨。新编教材第三册《教学用书》也承袭了此说。然考之苏轼谪居黄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闺怨诗的思想内容有:描写儿女情长,歌颂美好爱情;表达闺中孤寂,抒发思念之情;感慨青春易逝,向往自由生活。这些闺怨诗的艺术特色有丰富的意象呈现、细腻的心理描写、浓重的感伤色调。在闺怨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音乐激趣法、诵读品情法和比较赏析法。  相似文献   

19.
古人在言语方面是很讲究对比美的,他们往往把不同类别的事物,或不同的情景,或人的不同心理、言行及处理问题的不同方式进行对比,阐明所要表达的观点,让后人得其要领,悟其实质,获得教益。下面就古人语言对比美的四种形式作举例分析。 纵向对比。这种对比一般出现在时间的推移上。李白在《越中览古》中写道“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诗的前三句写越国当年兴旺繁荣的景象,末句写越宫旧址今天的荒凉与凄清,用的是一种今昔对比法,令人为之感慨。刘开《问说》一文中,对比古今之人的不同表现,由古及今。谈“古之人”的表现,他们是“虚中  相似文献   

20.
登上高处,凭栏远眺,壮丽山河尽收眼底,因而容易激起人的豪迈之情,古代诗词中也不乏这样的作品。但是纵观古人的登高诗词,大都兴起的是满怀愁绪,也许正如苏轼所说的"高处不胜寒"吧。细细揣摩这些登高诗词中的愁情,或感慨岁月沧桑,或倾吐漂泊之苦,或表达思念情浓。一、登高咏古,感岁月沧桑站在高处,四面远望,固然会有"荡胸生层云"之感,但也容易令人慨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尤其是登临古迹,这种情感更为强烈。王勃在《滕王阁》一诗中写道:"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