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秀凤 《文教资料》2013,(14):45-46,48
朗读是一种专门的智力技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关键的不是朗读技法的指导,而是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描述的情境,体察触发作者动笔的意念和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中的角色,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作者认为有效的做法是:亲历体验入境读,联系生活入境读,语言渲染入境读。  相似文献   

2.
周义杰 《江苏教育》2022,(37):52-55
优秀的书法并不是简单的由笔画拼接而成的形式主义美学作品,而是由线条表达个人情感和体验的艺术。初入书法之门的小学生,在自我的思考与同伴的互助之中,在扎实的练习与自由的想象之中,在理智的分析与情感的渲染之中,逐步提高审美意趣,感受支撑书法文化博大精深的根基。  相似文献   

3.
诗人特殊的心理素质决定了其情感的发生率比常人更高,情感的内容更为丰富、复杂、细腻。但诗歌表现的情感不是诗人自然情感的原始重复,而是审美化了的、单纯化了的、要具持续感染力的情感,是诗人经过艺术思维,与审美观念和审美需要结合后物化在作品中的艺术情感。审美情感是一种社会意识,它源于诗人的审美实践活动,其领域是极其宽广的。审美情感贵在真实、独特,具有非实用性、普遍适应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茅盾先生曾经说过:“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活动。”可见,人物的活动与环境关系密切。景物描写是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是为了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里谈谈景物描写的八种作用。 1.渲染环境气氛。事情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的,写好事情所处的环境,能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5.
素描不仅是基础训练的手段,而且是一种艺术。现在一般艺术理论将艺术分为再现与表现两种类型、认为艺术的实质不是模仿自然,而是表现美与情感。依素描富有的审美品质而言,应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凸显其作品性。  相似文献   

6.
从张洁、张辛欣,到张弦、张贤亮,这些一度致力于爱情题材审美开掘的当代作家们,似乎都不约而同地在作品中抒写着一种共同的情感体验——在爱情的沉痛中苦苦地挣扎。这种情感体验已经引起了,而且还将继续引起千百万读者的情感共鸣。一位忘记了姓名的哲人曾经说过:个别人完全有自由去研究那些吸引他、使他感兴趣、他觉得有用的东西,但人类根本的研究对象是人。当代一位著名文学评论家说得好:“文学家比历史学家精通的,不是历史事实本身,而是历史事实中的人的情感世界。”(刘再复《鲁迅美学思想论稿》P216)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审美把握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极至!在众多的爱情题材作品中,云南作家汤世杰的中篇小说  相似文献   

7.
《河北自学考试》2006,(5):17-18
一、简答题1.什么是反讽?试举例说明。答:反讽是意不在正面而在反面或内涵与表面意义相反的语言方式。2.艺术情感与日常情感之间的区别何在?答:(1)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艺术情感是审美的情感,它是对日常情感的提炼与升华,是对现实、对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2)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读者在艺术作品中体验到的情感也不同于日常情感。我们在欣赏悲剧作品时也许会感到悲哀或悲壮,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喜欢欣赏悲剧性作品,因为我们与之保持着相当的“审美距离”,能够对作品的情感进行反思和观照,我们在此感受的是审美的情感而非日常…  相似文献   

8.
体验——审美教育的本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的世界也就是情感的世界。借助鲜明生动的美的形象,使个人的全部思想、情感倾注甚至渗透到所见所闻的美中,对所见所闻的周围世界之美给予智力的和情感的评价。审美体验是一种含有价值判断的关系融通性体验。审美体验课程不再是一种“共性化课程”,而是一种“个性化课程”,凸显审美教育的主体性、情境性和生成性。  相似文献   

9.
许敏敏 《考试周刊》2009,(23):184-184
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审美教育。音乐学习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是音乐课堂的灵魂。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造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心情动情,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中,并用各种丰富的音乐语言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教师外化的情绪总能渲染出一种特殊的课堂气氛,并借此将音乐作品中的丰富情感传递给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一切与文章的情感没有联系的风景,即使词语再漂亮也不要硬塞进作文。写景决不是为了把文章装饰得美一些,而是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评点,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等都以他们对文学作品独到的感悟和品评,在文学批评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评点,不是长篇大论,而是有感而发,寥寥几笔,点到即止;评点,也不是作系统的理论阐述,而是注重自己的阅读感受、审美体验,对作品的妙处随手批注;评点,更不是板着面孔冷冰冰地说教,而是热情地引导读者体会作者的智慧,寻找读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情感与意象问题,是文艺创作,审美心理活动中的核心问题。所谓情感,是人们感受外界而引发的一种较为强烈的心理态度。情感活动总是与生活实践紧密地联系着,但情感的发生又有着与认识过程不同的特性,它不是直接对客观对象本身,而是人的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某种关系的反映,表现为对待客体对象的一定的主观态度和主观体验。情感作为审美主体的一种内在体验,必然有它渐渐深化的运动过程,也会随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  相似文献   

13.
柳永词与唐五代、宋初相比较,具有一种新的、独特的美学风貌。显然,词的题材扩大了,审美功能增强了。词人在对现实生活进行审美观照时,不是机械的描摹,也不满足于简单地涂上一层淡薄的廉价的感情色彩,而是按词人自己的审美理想,去审视社会与人生,去发掘那些给人以振奋和启迪的生活美,表现出超越前人的社会美学意义。这种美学意义体现在其作品的社会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高度统一,是全面自由,独立的自我(审美主体)对社会生活(审美对象)进行直接地、深入地洞察、理解和总体上的把握、评价。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的演播是把由无声的文字作品变成有声语言的一种创作活动。它是一项艺术性、技巧性很高的有声语言创作,是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再创作过程,是在严格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播音员的艺术才能,将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生动准确地传达给受众的一种有声语言创作活动。它需要播读者有深厚的生活和知识积累,要有敏锐的情感感受能力和情感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15.
2 0 0 0年第 2期《文艺研究》曾发表了《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再认识》一文。作者指出 :“审美反映论是文学的第一原理。”文章的一些命题有些不妥。文学的反映对象不应当如作者所言仅是“社会中的人的情感领域” ,而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属性。文学的客体主要不是“包罗全部生活的整体的联系” ,更不是人与对象的诗意的联系 ,而是“人的世界” ,是凝结着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审美属性的事物。审美价值是客观的存在。文学反映社会生活不是越经过主体个性色彩的诗意情感的折射就越好 ,而是必须以高尚的审美理想为指导 ,以正确反映现实的审美价值为前提  相似文献   

16.
王莹 《成才之路》2009,(11):70-70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它从一个较高的音乐审美角度来表现声音。它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发声过程,而是通过情感情绪的变化来表现声音的,所以大家听到的众多的声乐作品让人感觉美不胜收。正因为人类是有感情的高级生物,情感左右声音的变化,声音又是情感的体现,才让人有美的感受,才让人们从情感的角度去对声乐演唱进行审美。这是声乐演唱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美育是指教育者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美学有关学科(哲学、教育学、文学等)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初步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能力,以增强对美的认识,陶冶审美情愫,树立审美理想而采取的一整套的以美育人的综合教育措施。美育就是情感教育。美育不是一门课程、一种教育方式,而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8.
徐红花 《教师》2014,(31):65-65
正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音乐通过乐曲在进行过程中力表现出来的力度的强弱、旋律的变化与节奏的高低,来让人获得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渲染音乐情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为实现教师的教学任务服务。一、渲染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音乐教学中渲染音乐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欣赏音乐的心理状态中去。渲染音乐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听觉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并在聆听的过程中产生想象与联想,从而不知不觉地加大自己的情感投入。例如:在学习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情感不是任何人都能准确、深刻地感受到的,更不是任何人都能恰当地表现的。因为音乐的情感不单是人的本能生理现象,而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的美感。所以对于它的感受和理解,要依赖感觉、知觉、联想、想象、思维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感受和理解是贯穿于音乐审美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心理活动。不论是对音乐的鉴赏,还是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都需要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分析和评价音乐,从  相似文献   

20.
绘本,是一种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它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的年龄段,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绘本给予幼儿的视觉震撼,引发幼儿的情感、想象、审美、思考,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