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的互动交流,而互动交流最常用的、最主要的方式是师生的问答。只有“问”得好才能“答”得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就必须重视课堂的提问艺术,就必须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所谓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教学实践证明,任何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只有产生问题情境,对学生才会有较强的吸引力,教学的提问正是形成问题情境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教学?1979年版《辞海》这样解释:教学是“指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1980年版《新华词典》这样解释:教学是“教师把思想、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师生共同活动”。还有第三种解释: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在八十年代新形势下,我认为第三种解释准确、通俗、高明。它明确了三个“转移”,摆正了三个“关系”:一是从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能  相似文献   

3.
巧问促思     
巧设问题情境作为一种具有一定难度而经学生努力又能解决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动脑、动耳、动口、动眼、动手,形成一个发展思维的氛围,增强创新意识。它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引发知识冲突、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4.
<正>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学贵有疑,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考试为目的,以灌输为手段,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压制学生自由地探索、发现或提出问题的教育。在一次教育创新研讨会上,一位大学教授不无忧虑地说:“现在,最使我感  相似文献   

5.
[教例]《蟋蟀的住宅》一、板书“蟋蟀”,读准字音。师:你们对蟋蟀了解多少?生A:它是一种昆虫。生B:它是一种有害的昆虫。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B:我是从《小主人报》上看到的。师:你爱读报,又很注意知识的积累,这很好!生C:蟋蟀好斗。(师:一般指雄性。)生D:蟋蟀会唱歌,声音很响。(师:也很动听。)生E:我还知道蟋蟀的叫声不是从嘴里发出来的,而是靠两翅磨擦发出的。师:你从哪儿知道的?生E:我是从《十万个为什么》上看到的。师:《十万个为什么》可是本好书,你会从那上面学到好多知识,其他同学也应该读一读。二、看图讲述。出示…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大显著标志。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有创新才有腾飞。"知识创新的基础在教育,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其实,创新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它是具体的,是可以培养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课堂重视对学生自主性的启发教育。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技巧性的提问,不仅能够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自身有意识地跟着老师一起探究,而且还可以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通过巧妙地提问,让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以及学习的重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师课堂效率,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讲都至关重要。从三个方面探析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问技巧,让每一个教师学会如何提问,并在提问中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激趣·解难·启思胡承岸,孙健英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棘手的问题。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这两年,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多功能的作用,达到了激趣、解难、启思的效果,克服了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浅入深出.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有这样一段: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句话浅显易懂,但是教师如果巧设问题:董存瑞抬头眺望远方,他望到哪里,望到了什么?学生会兴趣盎然地展开讨论,从解放隆化想到祖国解放,想到新中国的建立,展望美好的未来.这样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扩散了思维,发展了想象力.   ……  相似文献   

10.
浅入深出。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有这样一段: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句话浅显易懂,但是教师如果巧设问题:董存瑞抬头眺望远方,他望到哪里,望到了什么?学生会兴趣盎然地展开讨论,从解放隆化想到祖国解放,想到新中国的建立,展望美好的未来。这样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扩散了思维,发展了想象力。点激矛盾。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写道: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不懂的词语。学生找出“焦急”和“耐心”,然后释词:“焦急”是着急,“耐心”是不着急。…  相似文献   

11.
谢玉枝 《教育导刊》2003,(8):127-128
浅入深出.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有这样一段: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句话浅显易懂,但是教师如果巧设问题:董存瑞抬头眺望远方,他望到哪里,望到了什么?学生会兴趣盎然地展开讨论,从解放隆化想到祖国解放,想到新中国的建立,展望美好的未来.这样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扩散了思维,发展了想象力.  相似文献   

12.
巧题·导思     
在教学“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后,我出示了下面一道题目: 20厘米____2 师:请您在横线上填“>”、“<”或“=” 生1:横线上应填“>”号,因为20>2。 生2:横线上应填“=”号,因为20厘米=2分米。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教学中,我训练学生根据读、思、划、议、问五个环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读,读通文字;思,思考意思;划,划出重点词语;议,议论段意和重点难点;问,问疑难问题。在训练分析概括能力时,要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和不同的内容划分层次,理清思路。学习《习作例文》时先引导学生分门别类(如写人、记事、描景、状物)。再带领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写法。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感知、理解以具体事例写人、按发展顺序写事、按空间顺序状  相似文献   

14.
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课堂教学的优化应当是教育教学过程优化的基本环节。激趣(激发兴趣)、染情(情境感染)、启思(启迪思维)则是达到优化目标的几个关键因素。激  趣古人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外国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就要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拨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第一位的工作,应当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目标激趣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引导学生树立高远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望断…  相似文献   

15.
16.
王俊霞 《教师》2015,(10):49-50
成功地设计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因而,问题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小学科学教学实践,阐述教师如何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湛江市教育局提出课堂教学“八字”要求,即:精讲、善导、激趣、引思,要求做到“讲精华、讲要领;导方法、导思想;激求知之趣、参与教学之趣、动脑筋之趣;引思路、引途径、引发扩散思维”。那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八字”要求呢?一、精讲课要讲得精确、精彩,内容精练,情趣生动,必须注意破、拨、引三个方面。破:为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而讲,不必面面俱到,应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把学生难以把握的、困惑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巧思妙导,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调控者和指导者,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抽象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创造新颖、宽松、活跃的气氛,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正>一般课堂上教师需要花大量的功夫研究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情境教学能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寓教于乐,让情与趣溢满课堂,使教学变为具有魅力的、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本文从"激趣点、激思点、动情点"三个方面谈谈追寻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途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就是用音乐、图画、声像、动作和语言描绘等给学生展现  相似文献   

20.
巧问     
林肯的辩护词林肯是美国历史上颇有声誉的一位总统。他在担任总统之前,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律师。有一次,他得悉自己亡友的儿子小阿姆斯特朗被控谋财害命,并已初步判定有罪,于是就以被告的辩护律师的资格,向法院查阅了全部案卷。阅后,他要求法庭复审。复审进行了。这个案子的关键在于:原告方面的一位证人福尔逊发誓地提出证据说:某一天(相当于我国农历九月初八或初九)晚上11点钟,在月光下清楚地目击小阿姆斯特朗用枪击毙了死者。按照美国法庭的惯例,作为被告辩护律师的林肯和作为原告证人的福尔逊,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对质。林肯:“你发誓说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