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相似文献   

2.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怀有思。萦损柔肠,  相似文献   

3.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相似文献   

4.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宋朝大文学家苏轼的词以风格旷达、豪放而享誉古今。他的词作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的天空中放射着熠熠的光辉。人们知晓吟诵的也多是能表现他豪迈、恢宏气势的诗词,这位集诗、词、赋于一身的大文豪,采用托物言情,寄情于物的手法,写起“情”来,竟也能令读者…  相似文献   

5.
在苏轼词中,杨花、梅花、落花是常见的审美意象,这种意象的艺术魅力,与其说是生活的写照,不如说真实地寄托了苏轼的人生理想,再现了他的人格和精神。一、杨花意象:缠绵又无尽的哀思细观苏轼词作,杨花是他寄托情感的重要意象之一。让我们以他的经典作品《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为例细细品味: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梦随风  相似文献   

6.
品读苏轼     
美文采撷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①以相属。寄蜉蝣②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前赤壁赋》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③,可乎?——《石钟山记》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④。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⑤。——《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水光潋滟⑥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⑦,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春景》大江⑧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⑨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相似文献   

7.
想家的感觉     
曾经有过的纯真,曾经有过的梦幻,曾经有过的浪漫,曾经有过的轻狂,都无法凝成一首美丽的诗,而如今拥有的少年、激情和青春涌动,让我只能陶醉而无法诠释。少年的纯真,总希望自己,已经成大。严父的教诲,慈母的关爱,都抛在脑后尽情玩耍,写下爱我所爱,恨我所恨的潇洒。少年的轻狂,使自己总希望奔向远方,离开父母浪迹天涯四海为家,还要留下“走自己路让别人去说吧”的洒脱。如今离开了家,想家、念家、思家、盼家,构成了一首浓浓的思家诗。想家的感觉如一杯清茶,记忆如茶叶缓缓舒展,喝下的却是苦涩的泪水。人在异乡,才感到人情的淡薄;柔软的双肩担…  相似文献   

8.
迁情     
徐呆 《语文知识》2001,(12):46-49
我们在游览古今文学作品的名山时常被一种新奇的修辞之花吸引,这里采撷了几支。①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宋·李觏《乡思》)诗人写游子怀乡,迁怒于遮掩了望乡视线的碧山暮云,山云本无情,此“恨”怎合理?  相似文献   

9.
从心选择     
桑实 《考试》2011,(8):1-1
有两个普通的女孩,靠着不普通的态度和信念,普通地走着她们自己的路。她,是个阳光文静的女孩,听话,爱笑。她不回避家世,别人问,她就平静地答,除非问到妈妈,话里才会夹杂着感伤。是的,她没有妈妈,或者说,妈妈留给她的,仅是恨或不恨、爱或不爱的挣扎。在她很小的时候,妈妈抛夫弃女,离开了家,从此杳无音信。  相似文献   

10.
苏轼咏物词《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是一首具有结构表层互文性与深层隐喻性的奇妙作品。在表层结构中,杨花的漂泊无着、化为流尘与思妇的梦寻落空、悲慨落泪相互交融;而在深层结构里,杨花、思妇的不幸遭遇又共同隐喻苏轼前半生仕途辗转漂泊,甚至贬谪九死一生的刻骨铭心伤痛。杨花、思妇、创作主体鼎足而三,表里互融,同场共振,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情感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水龙吟》的诞生,是苏轼仕宦漂泊、贬谪生涯的深刻遇合与天才创构,可遇而不可求。从某种意义上,章词也是苏词的互文。  相似文献   

11.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古诗词中描写离愁别恨题材的作品很多,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思家心切,而归乡之路又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词,叫做“傍家”,初听也许会让人云里雾里。考证了几回,依山傍水的“傍”,人家的“家”大约是不会错了。何谓“傍家”呢? 两人世界,既不是阿爸阿妈,也不算“露水夫妻”;既不同于情妇情夫红杏出墙,也不同于异性朋友两小无猜,更与同性恋变态人不沾边。“傍家”就是  相似文献   

13.
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已逝、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惆怅。缤纷的落花,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伤春主题的核心。而这片片落英中。杨花却有些特别。别的花只有盛开枝头,绿叶相扶,才会格外妖娆。杨花却是要离开枝头飞起来。才能给春天增添一种况味。古人把柳絮称作杨花。本身就有感情色彩。把这样一种絮状物叫做花。至少有一种喜爱的表示。  相似文献   

14.
在《My Girl》之前提起“骗子”二字,也许你会一脸厌恶地痛斥一番。可现在,就是有这样一个特长、职业、兴趣都是说谎的女骗子,纵使她如何损人利己、厚颜装蒜、大言不惭,我们非旦提不起恨,相反却对她喜爱有嘉。从现在开始,我们可要打起12分精神,细数她的“罪状”,一定不能再轻易相信她的“谎话”!  相似文献   

15.
陈宏 《学语文》2002,(4):44-44
余恕诚先生说:“诗词不是自然的语言,非看不知道它们的意义,非吟不能体会它们的口气。‘吟’好像电影中的慢镜头,将那些不自然的口气慢慢显示出来,让人好琢磨。”又说:“诗是最近音乐的文体,有许多情感内容体现在声音里面,有许多美也体现在声音里面。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大量的仄声,显得似长嘘,似短叹,把她的情感体  相似文献   

16.
野有蔓草     
正1962年4月末,张充和在打理自家花园。她与弟宗和信中记此事:"后园中有许多花,也叫不出字来,只有芍药还认得。这几日在拔草,拔草除得好空气外,还可以消恨,拔一棵又顽固又坚硬草根,好像是除了一个坏人。不怪旧书上常提到草之忧恨。"她所说的旧书应为《左传》,其中有一段"郑伯段于鄢":"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在里,蔓延不绝的杂草,成为敌手的意象。  相似文献   

17.
小雪 《中学生博览》2012,(23):68-69
这年头谁要没有个心目中的少年没有个可以供着的男神都觉得好像出不了门。昨天闺蜜特得瑟地问我有没有一起过七夕的人,我淡定地抬头45°仰望了一下天空后决定屏蔽她,万年单身党什么的不是她那种人可以理解的。但是闺蜜好像料到了我有这么一招,特惹人恨地开了小号给我发来了一串测试,并附上一句话——“你第一个想起的人就是你家骚年”。  相似文献   

18.
带“像”的句子都是比喻旬吗比喻中的明喻常用“像”、“好像”等喻词,但并不是用了“像”、“好像”等词语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具体有以下四种情况:一、表同类事物相比。如:“她的眼睛好像她姐姐的眼睛。”“眼睛”像“眼睛”,属同类事物相比,不是比喻句。二、表举例。如:“牡子劲大,晚上省喂,不喂料也行,不像骡子,不喂豆饼和高粱就得掉膘。”句中的“像”是“比如”、“例如”的意思,全句也不是比喻句。三、表揣度或想象。如:“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句中的“好像”表示揣度,不是比喻的标志。四、表“符合”或…  相似文献   

19.
她不是性感尤物,也非众星捧月的美女,她扬言不做玉女,却自是不染铅尘,朴实无华。有这样一种女人,似花非花,似梦非梦,没有花的娇艳和妩媚,却散发着花朵的芬芳;没有梦的美幻,却如幽幽梦境中那一缕暗香。杨千桦就是这样一种女人,她或许不够悦目,没有远观的惊艳,却可以靠得近点,再近点,直到跌进她天生亲和的笑容里,就这样,释了怀,暖了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正>甲乙两事物具有"某点儿相似之处",当需要说明乙事物时,便以甲事物喻之;当需要说明甲事物时,便以乙事物喻之。像这种甲乙两事物都可以互为喻体的比喻,修辞上称之为"互喻"。这种语言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的应用很是广泛。先来看苏轼的《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上片借"飞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一对互喻来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