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清源 《学习之友》2010,(12):54-54
退在盛极之时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败于吴国之后,经过卧薪尝胆、休养生息,又重整旗鼓、灭吴雪耻。作为肱股之臣的范蠡,自然也是功成名就,被尊为上将军。风雨同舟易,盛世联袂难。难得的是,此时的范蠢头脑十分清醒,知道“大名之下,难以久居”,更凭着他对勾践为人的了解。深知“可与同惠,难与处安”。于是后来就悄悄乘一条小船离去,到齐国改姓更名、经商致富,成为财富的代名词“陶朱公”。  相似文献   

2.
“儒商”一般是指具有相应化和道德的商人。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先秦儒商,即儒商的形成阶段,其典型代表有三位:陶朱、子贡、白圭。陶朱公名叫范蠡,是春秋末年越国的大夫,他曾经跟随“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在吴国做了三年的人质,  相似文献   

3.
师: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生: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提醒自己要报仇雪恨。生:为了报仇,勾践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尝尝苦胆的滋味。师:如果勾践仅仅“晚上睡柴草,饭前尝苦胆”,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生:不算。因为勾践还亲自下田耕种,使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生:他还建设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生:勾践还找有本事的人为国家的强大出谋划策。师:这就叫“发愤图强”。如果勾践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生:不算,因为“卧薪尝胆”需要很长的时间。生:课文中说勾践“卧薪…  相似文献   

4.
“苦尽甘来”千古传颂,但“付出——收获”之间,谁解其中味?夸父——一个勇于追赶太阳的人。他虽精神可嘉,但未免太执着!试问,他无悔地追日,收获了什么?收获了死亡,付出了生命!勾践——坚强执着的化身。他一生历尽酸甜苦辣,最终灭吴,但他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卧薪尝胆的艰难与苦楚。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悲惨的,是苦难的同行者!  相似文献   

5.
勾践的卧薪尝胆确实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勾践的身上才被套上一个个光环:有胆有识,知人善任,忍辱负重等,教学参考书如是说,教师上课如是讲,于是勾践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也就变得高大完美起来。这样分析显然违背了辩证法,其实,只要我们淡化一些特写镜头,通过全景去透视勾践、就不难发现勾践身上那些令人不齿的“斑点”。  相似文献   

6.
初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一节,总让人感觉范蠡这个人无所不能:辅佐君王,能够忍辱负重、扭转乾坤、成就霸业;经营产业,能够“居家致千金”“居官致卿相”;从事商业,又能迅速地“致资累巨万”。而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是,他在某一项事业做到巅峰之后,毅然改弦更张,转而从事另一项不相干的事业,竟也能够取得全胜。无怪乎后人称他为“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华商始祖”。但反复读上几遍,便不难发现,他也是有缺点的,尤其是作为一个父亲,他就很不称职。何以见得?  相似文献   

7.
对于“勾践灭吴”其事、越王勾践其人,历来是佳评如潮。“卧薪尝胆”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勾践成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代名词。笔者记得,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帝修反掀起反华高潮”的时期,曾由戏剧大家曹禺创作了《胆剑篇》,把勾  相似文献   

8.
勾践十年磨一剑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了报复越国的杀父之仇,遂兴兵伐越。梅山一战,吴军大获全胜,越国几乎是全军覆没。面临着国破家亡的绝境,越王勾践与大臣文种、范蠡经过一番谋划之后,决定亲自携了妻子到吴国为人质,臣事夫差。夫差不顾大臣伍子胥的反对,接受了勾践的请求,就在死于越国之手的先父阖闾的墓旁,建了一所简陋的石头房子,将勾践夫妇贬居其中,并命他们去掉衣冠,蓬头垢面,衣着奴隶的服装,替他养马。每当夫差出游之时,勾践还得执着马鞭步行在一旁服侍。吴国百姓对他指指点点地议论道:“这个人便是原来的越国之君呵!”勾践只有忍…  相似文献   

9.
卧薪尝胆     
勾践回到了越国①,大臣们一见,又是高兴又是伤心。勾践对他们说:“我是个国破家亡的奴才,要不是大伙儿这么尽心尽意地出力,我哪儿能有回国的一天?”范蠡(lǐ)说:“这是大王的洪福,哪儿能算是我们的功劳呢?但愿大王从今往后,时时刻刻记住在坟头石屋里的苦楚,这样,越国才能出头,我们的仇准能报的。这是我们做臣下的和全越国人的愿望!”勾践说:“我决不叫你们失望!”他就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兵马,自己很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想办法救济穷苦的老百姓。这么一来,全国的人个个欢喜,恨不得把自己的能耐全都拿出来,好叫这受欺压的弱国改…  相似文献   

10.
(配合三年级上册课文《卧薪尝胆》)《卧薪尝胆》是一篇蕴含着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它讲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课文重点写了越王勾践,写他如何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的,表现了越王勾践励精图治的精神。因此,我们只要了解了越王勾践的命运变化,就能把握住文章的思路了。  相似文献   

11.
[案例]《卧薪尝胆》的十种解读一位教师别出心裁地引领学生将阅读《卧薪尝胆》的感受发散为十种:卧薪尝胆,比喻刻苦自勉,发奋图强。会稽一战,勾践战败,给吴王当奴仆。这就是“胜者王,败者寇。”勾践能称王,能为奴,这是能屈能伸。“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可见骄兵必败。会稽之战前,勾践为王,好像站在山顶;会稽之战后,勾践为奴,好像跌入山底。为王的勾践锦衣玉食、香车宝马;为奴的勾践布衣狗食,替吴王驾车养马。真是当官时幸福,不当官时痛苦啊!“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布衣,住进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  相似文献   

12.
春秋时代,百家互争短长,又往往互相渗透,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范蠡的人生态度是儒道合一的范例。他在扶助勾践的政治活动中,抱着儒家的“入世”态度,而以后功成身退、邀游天下的行为,则表现出他的道家的“出世”风范。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之所以在范蠡的身上得以和谐的统一,结合点在于范蠡始终关注个体终极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宋倩 《山东教育》2008,(11):33-33
一、结合课题质疑 在教学《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这时学生提出了“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怎样卧薪尝胆的?”这几个问题,而这几个问题正是切入课文重点的重要问题。因此,我紧扣这几个问题不放,由此来拓展到课文的前后内容,使学生不仅知道了勾践卧薪尝胆的前因,而且知道励精图治的结果,从而感受到勾践发愤图强的意志与精神,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寓言的马甲     
越国被吴国打败之后,越王勾践为了不忘屈辱,睡觉睡在柴草上,每次出门前都要尝一口苦胆,以此来激励自己,终于在数年之后战胜了吴国。后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勉,发奋图强。  相似文献   

15.
机关干部“下海”,现在成了热门话题。认真追溯起来,这其实是古巳有之的。机关干部“下海”第一人,当属两千四百多年前的范蠡。 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当时吴国和越国结下冤仇,争战不休。吴工夫差胜越王勾践,越王困于会稽,死到临头,只是靠了范蠡的出谋划策,越王才保住了身家性命,并靠了范蠡和文种的忠心辅  相似文献   

16.
“合作”,顾名思义是多人在一起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可如今许多老师的理解有失偏颇,有形无实,仅仅是“合”而没有“作”。我就看到一位老师执教《卧薪尝胆》分别安排了以下四次小组合作学习:(1)组内交流:会稽之战的经过;(2)继续交流:越王勾践在会稽之战失败后,做了什么样的打算?(3)填空交流:勾践在吴国和回国后,分别做了些什么事?为什么要这样做?(4)讨论:“卧薪”指什么,“尝胆”指什么,“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看上去,这位老师非常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课堂上气氛也确实活跃。快下课了,学生仍忙得不亦乐乎。但这热闹表面的背…  相似文献   

17.
“卑事夫差,卧薪尝胆,食不加肉,衣不重彩”.这些固然是勾践灭吴的必要准备.然而这一切又都仅仅是勾践对自身的要求,凭一己之力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灭吴大业的。之所以能灭吴雪耻.关键在于勾践改变治国政策(“寡人请更”),充分调动起了大夫、士、百姓等多个阶层的力量,从而上下齐心.取得了最后决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卧薪尝胆     
唐天 《学语文(初中版)》2005,(10):F0002-F0002
吴王夫差为父报仇讨伐越国,越王勾践兵败投降,用美女、财宝贿赂吴王宠臣才得以回国。后来勾践“卧薪尝胆”,经过十年奋斗,十年教训,从而打败了吴国,夫差因而自杀,越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相似文献   

19.
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常能发现“前人预知后人诗”的奇怪现象。早些年有部电视剧叫《浣纱女的传说》,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西施赴吴前夕,由范蠡引见越王勾践。勾践命西施弹古琴,一曲未了,便大声赞道:“此曲只应天上  相似文献   

20.
历史题材的影视、传说等作品屡见“前人预知后人诗”的奇怪现象,叫人瞠目。电视剧《浣纱女的传说》中写西施赴吴前夕,由范蠡引见越王勾践。勾践命西施弹古琴,一曲未了,便大声赞道:“此曲只应天上有!”勾践这句赞语是杜甫诗《赠花卿》中的句子。全诗为:“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勾践是春秋时人,而杜甫是唐朝人,二者相距千余年。勾践能预先使用杜甫的诗句来赞美西施的琴艺,岂不怪哉?反映文成公主进藏的电影《松赞干布》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松赞干布横刀跃马,仰天长叹:“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