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古代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史"可以说是两种性质的文学史.古代文学史是概念史,而现代文学史是事实史,"文学"概念并不是从历史中自然发展出来的,而是在20世纪早期被建构出来的,古代文学史同样是现代事物,它是基于现代"文学"概念的历时性梳理."文学源头"也同样是出自现代视野的概念,中国文学的真正源头不在古代.而在20世纪早期.从早期诸多文学史教材中可以看到文学史的逐渐成型,也可以看到文学的逐渐成型,两者实为一者.所谓的文学史不是一种"文学"的历史.而是一种叙事的历史,"文学史实"也不是真正的历史事件,而是现代视野的建构,更彻底地说.文学史是在叙事中产生的,20世纪早期"中国文学史"的书写格外清晰地展现出这种叙事的轨.迹.对此文学史存在形态的澄清,提供了文学史解释模式转型的某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学史书写经历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对此一过程的梳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史书写的诸多相关问题,并对当下的文学史书写有着多方面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从宏观层面论述这一学术梳理和研究工作的相关问题,包括研究的现状及其特点,进一步研究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手段,以及相应的写作策略,结构和叙述方式,体例安排,选录标准等等,以便为更加深入具体的研究打下坚实的方法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古代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史可以说是两种性质的文学史,古代文学史是概念史,而现代文学史是事实史,文学概念并不是从历史中自然发展出来的,而是在20世纪早期被建构出来的,古代文学史同样是现代事物,它是基于现代文学概念的历时性梳理。文学源头也同样是出自现代视野的概念,中国文学的真正源头不在古代,而在20世纪早期。从早期诸多文学史教材中可以看到文学史的逐渐成型,也可以看到文学的逐渐成型,两者实为一者。所谓的文学史不是一种文学的历史,而是一种叙事的历史,文学史实也不是真正的历史事件,而是现代视野的建构,更彻底地说,文学史是在叙事中产生的,20世纪早期中国文学史的书写格外清晰地展现出这种叙事的轨迹。对此文学史存在形态的澄清,提供了文学史解释模式转型的某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5.
“伤痕小说”书写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文学体制是影响较大的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分析文学体制场内的文学政策、文学出版、文学批评和文学评奖等各个子场域对文学创作场的规训,进而考察对“伤痕小说”书写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7.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不应被视为消极、颓废的抒情文学,相比启蒙文学与古典文学而言,它具有隐匿的"现实性书写"特征,同样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再现。从根源上看,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这一特征是由文学内外双重因素所共同导致;而从具体表现来看,"现实性书写"分别具有对现实呈现的碎片化、鲜明的民族性以及手法的隐喻性等特点。从创伤书写、浪漫主义反讽、文艺批评等不同视角进一步深入探究这一特征,可以加深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整体认知。  相似文献   

8.
文学经典作品具有超越族群、阶级、经济状况、性别、时代的诗学价值、审美价值、思想价值、道德价值、可读性等内部要素,但同时受到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等外部要素的影响。剖析影响文学经典建构的错综复杂的诸多要素,以布尔迪厄关于场域的社会学理论分析文学经典场域中场域、资本和文学经典建构之间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文学经典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诗经》始,中国文学素有"兴农"、"乐农"、"悯农"的传统,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描写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文学在表现农民苦难、农村凋敝、乡村批判、农民的觉醒与反抗、农民进城等五个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赵树理创作的个性特征可以得到清晰的体认:始终立足于黄土地,与农村、农民保持着血脉相连的关系;致力于表现农村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表现农业生产方式、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这一过程中农民的命运与心态的变化;反映出带有晋东南特征的农村社会伦理状况,表明了国民性批判线索的历史性超越;执著地追求乡野风格,其作品带有浓郁的乡土趣味。赵树理是现代文学史上从精神内涵到文体形式、审美风格整体上最能代表农民的作家。赵树理对于当今文学创作仍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给予分析和评价,因其鲜明的文学史观念和学术风格而被称为“重写文学史”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学研究的格局中,文学史的研究历来堪称大宗.文学史研究的重大进展,往往成为相关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学术水平标志,对其他的具体研究总能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文学史有进化论文学史观、启蒙主义文学史观、阶级论文学史观、现代性文学史观、通俗文学史观、女性文学史观等多种文学史观。纵观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史,"人的文学"是其发展中或隐或显的整体线索,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因此,以"人的文学"文学史观来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史,既符合文学史的史实,又能体现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价值和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太原大学学报》2017,(1):56-59
后期创造社以《文化批判》为平台大力提倡革命文学,并与鲁迅等人展开了革命文学论争。通过夺得象征资本、借用权力资本等策略,后期创造社在论争中实现了重新划分文学场域的愿望,并巩固了自己在文坛上的地位。《文化批判》对左翼文艺理论和作品的译介,在为其树立革命文学旗帜的同时推动了整个左翼文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现代文学史分期的政治学与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系社会意识形态背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概念、分期方法加以仔细的资料梳理和辨析,会发现新文学史研究的大突破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在其研究兴起的30年代,由于社会发展变化被视为文学发展的最重要原因,使文学史分期与政治史分期重叠和接近成为必然。新时期文学史分期的不同构想受制于新的意识形态实践并成为其表述。现实政治框架的转换引起文学史评价标准的变化,使文学史不断重新整合。建立纯粹独立的文学史秩序的企图,要通过政治转换实现,政治成为制约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力量,知识话语和政治权力构成 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世界文学史写作与世界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者从1927年撰述世界文学通史类著作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展现了深具特色的世界文学观:有"排中"的世界文学史,也有中国文学包含其中的世界文学史,后者更有利于呈现世界文学的整体面貌;在后一类世界文学史著述中,"中国文学"的位置有多种体现方式。中国的世界文学史类著述强调东西方文学的二元对立,以及东方文学对世界文学的贡献;在世界文学史动力理论的探讨上,中国学者提供了阶级论、人性论、世界主义三种有价值的模式;中国学者撰述的世界文学通史,其构成因素基本上只取那些在国别文学中"享有世界声誉的优秀作品",而国际间对此却有更丰富、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文学史术语体系中,“苏区文学”和“延安文学”因为命名方式的特点,存在外延上的模糊地带,《随军西行见闻录》《雪山草地行军记》《从甘肃到陕西——抗日人民红军北上长征的最后阶段》及《长征记》集体创作等长征文学作品,便是模糊地带上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早期长征文学作品在叙事视角、叙事手法和审美特征上,打破了苏区文学形成的固有范式,诸多文学特征在之后的延安文学中得到了响应,但因为创作于国内革命战争的语境之下,在思想内容和文学话语上依然与苏区文学保持了一致性,体现出“过渡期延安文学”的典型特征。此时的长征文学作品都有着国际宣传的背景,它为作家开拓了文学传播的空间,为革命文学的范式转变提供了契机。通过国际宣传的视角,可以看到“苏区文学-延安文学”转变的关键之处,也为“过渡期延安文学”的出现提供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中华古诗词集文字、文学与文化之美于一身,这种特质决定了古诗词教学的美学追求是深度、广度和高度的和谐统一。站定文字立场,意味着对关键字句予以深潜,以此获得丰富的生命感发;拓展文学场域,意味着引入相关诗篇展开对话,以此构建教师的课程意识;强化文化自觉,意味着观照精神人格,以此打开诗歌课堂的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19.
文学史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依附于外在的历史框架,二是文学自身内在的发展结构."文学的哲学"即体现为一种重视文学内在发展结构的文学史观.这一文学史观认为文学史乃是文学本质实现的历史,因此强调对文学本质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文学的哲学强调的是逻辑的研究方法,探讨文学本质的实现的历史及文学内在的发展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文学史.文学的哲学包含了文学史观、文学史研究方法、文学史的建构等基本内涵,这一范畴的提出对当前的文学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勇 《语文知识》2013,(2):57-58
近二十年文学发展无论从时长还是从内在素质来看,都已充分具备进入"当代文学史"写作视野的条件,但是其与当下社会现实的过于切近,以及研究者某种惰性所致,目前的当代文学史写作鲜有对其详细而充分的研究、分析和定位。作为一项亟需解决的课题,近二十年文学的入史,需要研究者破除"偏见",增强对当下文学发展的感应,提高自身的社会历史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