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有4大内容、10个得分点,其中“丰富,形象生动”、“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等四个得分点要靠“描摹”的写作技巧来实现。什么是描摹呢?描摹就是“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等。它是一种语言表达技巧,能把静的变动,死的变活,抽象变具体,无形变有形。举个例子,比如放学后,同学们隔着铁栅子门看外面快餐店炒菜,一位同学说,“外面快餐店正在炒菜”,这是叙述。叙述语言通常只能告诉我们“情节”。让我们变换一下表达方式:快餐店里的掌勺师傅正忙个不停。锅烧得…  相似文献   

2.
一篇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如果语言上进行了精彩的描摹,势必会增加文采,也会得到批卷老师的青睐。那么,什么是描摹?描摹就是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等。它是一种语言表达技巧,能把静的变动,把抽象变具体,把无形变有形。举个例子,比如放学后,同学们隔着铁门看外面快餐店炒菜,一位同学说:“外面快餐  相似文献   

3.
和大多数科技小论文一样,本文也遵循着“发现问题一解决问题”这一结构模式。但在“发现”部分,小作者较好地运用了记叙这一方法,把发现的过程写得生动而有情节过程,有了记叙文的生动性。在“解决”部分,小作者也较清楚地讲清了原理,让我们看懂了一个鸡蛋捏不碎、两个鸡蛋却捏碎了的道理。只是,这部分的叙述在条理上还有一点不足,如果能把“人们利用拱形的这一原理”的内容放在“两个核桃也能将它们捏碎”之后,就更好了。因为“一个鸡蛋……”和“两个鸡蛋……”是同一原理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叙述更恰当些。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例1 :9 21.数学活动师 :学校关心同学们的身体健康 ,买了好多皮球。一盒装满了是10个 ,现在盒子里面有多少个皮球?(9个)外面呢?(2个) ,一共有多少个?生 :11个师 :你是怎样知道的?生甲 :我是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生乙 :我是先记住9 ,再接着数10、11。生丙 :我把外面的皮球拿出1个 ,放在盒子内 ,凑满10个 ,外面还有1个。一看就知道共11个。请生丙演示(屏显示)师 :这三种方法哪一种最好?为什么?生 :丙的方法最好 ,他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了 ,十加几就是十几 ,很好算。师肯定了把9加几…  相似文献   

5.
在语言文字的王国里,有三个好兄弟。它们长相迥然不同,工作岗位也不一样,但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却是相同的。 的我——翻出一件隔着冬雾的隔着雪原的隔着山隔着海的隔着十万里路的别离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母亲亲手为孩子织的沾着箱底樟脑香的旧毛衣读了《的》这首小诗,你一定会惊异于“的”哥哥的功力:尽管隔着巨大的空间,隔着漫长的时间,可是,一个又一个“的”就像一个又一个挂钩,把隔着的事物连接起来,最后连接上的是一件旧毛衣。那深沉含蓄的感情,一下子就越过千山万水,涌入读者的心田。得大汉——吃得嘴角流油喝得脸红脖子粗说得唾沫四…  相似文献   

6.
描写风景,如诗如画;刻画人物,形神毕肖;叙述情节,波澜起伏;抒发情感,酣畅淋漓;表达思想,隽永深邃;表现生活,妙趣横生……这就是描摹所独具的艺术魅力. 什么是描摹?描摹是一种语言表达技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等."如能娴熟运用这种表达技巧,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化腐朽为神奇.  相似文献   

7.
思品课上我向同学们宣布:“这节课我们进行一次考试。” 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思品课也要考试,这可还是第一次。” “你猜,老师会出些什么题目呢?” “题目难不难?” 短暂的喧闹之后,教室里恢复了安静,许多同学都拿出了纸和笔。看着他们忙碌的样子,我说:“请大家先把纸和笔收起来,跟老师到外面去走一圈。” 同学们可高兴了,跟着我来到校园里,快活得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 二十分钟后,大家随我回到了  相似文献   

8.
我们写作文,除了要刻画事物的形状、色彩外,还要记录各种声音,以使文章“绘声绘色”,引人入胜。而要绘声绘色,就必须学会使用各种象声词。因为这些描摹声音的词语,能把人带进美妙的音响世界,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有位小朋友在写《记一次野炊活动》时,就使用了一系列的象声词,使文章显得特别生动:伴着灶膛里枯枝“辟辟啪啪”的响声,各小队炒菜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嚓嚓嚓”的炒蛋声,“咝咝咝”的煎鱼声,锅铲的“丁丁当当”,切菜的“笃笃笃笃”,再加上同学们“嘻嘻哈哈”的笑声,汇成了一曲动听的锅碗瓢盆交响乐……请看这…  相似文献   

9.
快乐野炊     
星期一下午,大队辅导员罗老师宣布:星期四组织四年级去月亮岛野炊,同学们高兴得跳了起来……当晚在寝室,同学们纷纷谈论着野炊。有的说:“力大无比的周中一去捡柴,瘦弱如柴的刘柄余炒菜”。还有的说:“活泼可爱的王颖芳淘米,胖乎乎的段迈尝味”。  相似文献   

10.
上课铃一响,同学们都静静等着成老师上课。一会儿,成老师走进教室,神秘兮兮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要举行一场特别的比力气游戏!我们的对手是个很特别的家伙!”“是与谁比赛呢?”同学们都急于想知道这个神秘“人物”。只见成老师从兜里掏出一个鸡蛋,一本正经地宣布:“就是这只鸡蛋,咱们就和它比一比,看谁能把它捏碎!”同学们一听全乐了:捏鸡蛋,太简单啦,这不是开玩笑吗?“那谁来试试?”成老师笑着问。接着老师说明了游戏规则:第一,不能用指头去捏;第二,必须把鸡蛋放在手心里,靠整只手的力量去捏。游戏开始了,大家都跃跃欲试,一个个做着热身…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我们听了本校李老师执教的“圆的面积计算”一课,这堂课非常精彩。片断一:师:同学们探究得如何?请把你们的探究成果展示出来好吗?生A:(边演边说)我们是把圆对折,再对折,一直把圆平均分成了32份为止,每一份就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每一份的面  相似文献   

12.
文章叙述不畅、描写无神,内容空洞无物,是许多同学在写记叙文时的通病。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个问题呢?"点状描摹"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如果我们把事物的整体或事件的过程看作一条线的话,"点状描摹"就是,在具体写作中抛弃细枝末节,把重点放在这条线的几个重要的点上,按一定的顺序,如放大镜般,把这些点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古人说:“男女有别。”现代人把这句话理解得特别好,尤其是我们现在的小学生,甚至有点 过了头。同学们,你们觉得呢? 比如:在学校里,男生不小心碰到了女生, 女生都会骂他一句:“色狼。”这不免让人觉得很难堪。或是,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在一起研  相似文献   

14.
作文时,怎样才能把所要叙述的情节生动形象地告诉读者呢?很多同学常常为此而烦恼不已。其实,采用多问几个“怎样”的方法扩写情节,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烦恼。例如,我们经常看到像下面的叙述笼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说话要做到“言之有序”,往往要先考虑哪些内容先说,哪些后说,应该怎么去说,力求把自己要说的意思表述得有条有理,清楚明白;反之,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或急急忙忙把想到的一古脑儿“倒出”,就可能前言不搭后语,让听者如坠五里雾中,不知所云。写文章也同样如此,杂乱无章就不成其文了。同学们现在接触到的作文大都是写人记事。而写人总是通过具体的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行、精神面貌的。事情无论大小,总有个起因原委、发展过程和最后结果。因此,我们在叙述事情时,就得按照这一客观实际,循“序”交待,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叙述清楚。  相似文献   

16.
“小管家”     
你当过“管家”吗?一个好的管家能把家里的大小事务管得头头是道,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分毫不差……我们班就有这么一位了不起的“小管家”。让我来给你讲讲我们班“小管家”的故事吧!她———我们班的中队长刘舒琴,一个小巧玲珑的女孩。虽然个子不大,却有一套叫人佩服的“管家”本领。把我们班大大小小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记得三年级的时候,学校为遭洪涝的灾区人民举行捐款活动,同学们纷纷把自己的零用钱捐献了出来。可是,偏巧班主任莫老师生病住院了,同学们的捐款谁来收呢?这时,刘舒琴毛遂自荐了:“我来替莫老师完成这个任务吧!”同学们…  相似文献   

17.
现在我国各大中城市开了许多“肯德基”、“麦当劳”等一些洋快餐店,好多中小学生都喜欢吃“洋快餐”,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请同学们和有关专家来聊一聊。  相似文献   

18.
<正>八年级(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生们写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时,常会出现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事情的经过笼统空洞。这是因为同学们对事情的经过了解得不具体,于是只好将事情概述几笔了事。在叙述事件时,同学们要学会把事情的具体经过分解成若干小过程,列出细目,逐项叙述。二是热衷于"虚构",不写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看到的作家在创作时的虚构,是一种很  相似文献   

19.
今天这一节课是复习课,以往我总是采用这种方法:把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摆出来,指出错误的原因,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出错情况加以改正。今天,我改变了以前的做法,一上课,我就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好”。同学们一下子欢呼起来。因为以往的数学课除了老师讲解就是做题,今天一说做游戏,同学们都非常高兴。我宣布了游戏的名称:“今天我来当医生。”这时同学们都瞪大了疑惑的眼睛看着我,我忙笑着说,我们当医生不是给病人看病,而是给我们做的题找毛病。我把游戏的方法和规则讲了讲,然后把前一部分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20.
“你们看,外面的天是黄色的,好像是沙子在飞呢!”下课了,幻想学校初一(1)班的同学们却都待在教室里不肯出去。因为外面的风太大了,吹得尘土满天飞,而且还是盘旋的,有点像电视里经常提到的“龙卷风”。丁奇跟同桌贾铃吹牛:“你猜猜今天的风有多少级?”“嗯……”贾铃想了想刚要开口,前面的高大虎抢先一步回答:“12级!”“笨蛋!12级的风早就把你刮——跑——了!”丁奇站起来把手指向远方。“呼呼,”忽然一阵风盘旋着冲进教室,吹得窗帘“啪嗒啪嗒”响,“呼”的一声,窗帘被吹落,正好掉在丁奇的头上,把他捂得严严实实。丁奇怎么也摆脱不了大窗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