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几年,以散文为阅读材料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题目,成为高考主观阅读的必考题,且在分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研究散文阅读的规律、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应注意以下几点: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  相似文献   

2.
高二册 风景谈【一课一法】“形散神聚”领会法 散文的“形”指散文的外在形式,散文的“神”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形散神聚”是散文的基本特点。领会“形散神聚”是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它适用于阅读那些以写真实的人、事、景、物为基础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各类散文。其方法步骤一般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看选取材料,析材料组织; 二、抓住“文眼”,理清线索; 三、品味语言,学习借鉴。 【操作示例】 一、看选取材料,析材料组织 散文的题材范围极广。内容琳琅满目,材料很散。以《风景谈》为例,作者撷  相似文献   

3.
一、掌握阅读技巧,养成阅读习惯1.从文章整体入手,理清行文脉络。形散神聚是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其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的"形",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神"与"情"。如2000年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材料《长城》,作者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  相似文献   

4.
散文的阅读,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相对稳定的一块。散文阅读题也是历年高考语文中考生最难把握的部分之一,分值较高但学生得分率都很低。究其原因,是学生不明散文阅读的要求与规律,做这类题时缺乏科学的方法,在阅读步骤和解题思维上存在较大偏差,它们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不重文体特征和整体把握在现代文阅读中,文体不同,阅读的思路和方法也不同:小说有小说的阅读方法,散文有散文的阅读方法。散文的阅读应该抓住其“形散神聚”的特点,先从文章描写的对象及其特征入手,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并以此作为阅读切入口来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结…  相似文献   

5.
一.单元整体设想 1.教学目标本单元共五篇文章。组成散文单元。它分别从不同的时代背景出发,从不同的选材角度以不同的表达方式,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丰富多姿地反映了散文体裁的共同点——形散而神不散的写作特点。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并进而初步地学习散文的写作方法,逐步做到会读散文,理解散文象征的写作手法,学写这类散文。 2.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五篇散文的学习,弄懂什么是“形散”?什么是“神聚”?为什么要“形散神聚”?怎样做到“形散神聚”。使学生弄清,“形”指的是取材与剪裁,“神”指的是中心,是立意。“形”与“神”是紧密联系的。“形”是体现内容的珠宝、“神”是贯穿文章的红线、“形”由“神”穿成一串熠熠闪光的项链,光亮照人。除此之外,散文重要的表达手法之一是,作者多采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中心思想,本单元各篇均采用了这种手法,这一手法亦是本单  相似文献   

6.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是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指散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学习散文,要通过文章中“散”的材料,分析作者的用意、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这就要抓住散文的“神”。理出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的线索有的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线索;有的以人物形象的某一特征为线索,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叙事线索;有的以人物的行踪为线索,如《桃花源记》;有的则以某一事物或景色为线索,如《记一辆纺车》、《听潮》。  相似文献   

7.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神不散”有赖于作者巧妙地设置“文眼”。“眼”是一篇散文中揭示主旨的警句,散文艺术构思的“焦点”。作者于生活中经过概括与集中,提炼出文章的意旨,又通过一两句含蕴丰厚的语句,即“文眼”,体现意旨,总括全文,把零散的材料组合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蕊 《教育艺术》2024,(5):51-52
<正>散文阅读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能够高效率阅读散文、高质量理解散文,对规范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大有裨益。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通过阅读看似“形散”的文字,理解“不散”的神,能够达到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语言构建及文字灵活运用能力的目的,进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意写作能力的目标。一、读懂语言,体会作者寄予的情感阅读一篇文章首要任务是能够理解文章的语言,而散文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每一句话都是精雕细琢的。充分理解散文语言,才能从纵深角度解读文章的含义,并透过文字体会作者通过文字寄予的情感。这是学习散文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 ,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 ,要从以下几方面寻找突破口。一、因文阅读 ,定向思维现代文阅读首先要明确所给材料的类型 ,是记叙类、议论类还是散文类、小说类 ,只有明确阅读材料所属的类型 ,才可能根据每类文章的相关知识去定向思维 ,通过阅读来感知文章的内容。比如所给材料是一篇散文 ,我们就要懂得散文大多是用散碎的片断连缀组合而成的 ,需要我们挖掘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基本看法和评价 ,或受文字内外的氛围、情调和情感色彩 ,从而把握文章主旨。这就要求我们懂得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分析零散的材料 (“形”)去综合概括文章…  相似文献   

10.
散文阅读一直是同学们感到头痛的问题。其实只要弄清了散文的特点,就不难解决这个问题。散文的特点通常可以说成“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如果不散,就不成为“散文”;散文的神如果只散不聚,就不会成为好散文。所以我们在鉴赏散文时,要理清作品的形,即材料(生活画面、场景、人物、事件、景物等),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作者感受不断变化的思想脉络,揣摩作品的“神”,即立意和主旨。一句话,就是要透过散文的“形”,把握散文的“神”。只要我们把握了散文“形”与“神”之间的联系规律,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下面两篇散文,一篇…  相似文献   

11.
高二册第五单元一、根据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阅读散文首当抓住它的“神”,即把握文章的主旨,散文作者往往在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之中,运用点睛之笔,或议论,或抒情,以揭示内蕴,传其神韵。阅读中抓住了这些画龙点睛的句子,便可把握文章的“神”。本单元四篇散文中,都有这样的句子,试将它们摘录于下:  相似文献   

12.
正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形"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神"是指散文要表现的中心。正因为散文具有这一特点,所以学生在阅读散文,理解散文时觉得比较费劲,在做与散文相关的练习题时也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渎懂散文呢?笔者认为阅读散文时,应顾及全篇,从作品的整体出发,感受完美的艺术形象,理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简言之就是要学会领悟散文的主旨。一般情况下,散文阅读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教任何体裁的文章时都要揭示作者的思路,散文尤其是这样。这是由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所决定的。散文的这种“散”与“不散”的辩证统一特点要求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明确:某篇散文“不散”的立意是怎样通过貌似零散的材料得到表现的。这个“怎样”就是作者的构思,就是思路。 文章的思路是因人而异的。散文其“形散”的特点更决定了每篇散文都各有其独特的思路。因此,备课时教师要  相似文献   

14.
多年的教学体会使我认识到,把握“三类”原则,掌握“三入手”方法,散文教学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学习散文的结构美,从线索入手。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从形式上看,散文的结构是“散”的。所谓“散”,首先,指它的题材广泛。宇宙之大,昆虫之微,无可不谈。其次,散文的写法自由,结构放纵自如,样式灵活,全无定格。但散文除了外在的方面,还有内在的东西。这就是“形”相对的“神”,也就是包含在材料之中的主题、思想感情等,如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从结构上来看是一篇很散的“散文”,文章中写了日本的樱花,清国…  相似文献   

15.
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头戏,也是考生备感头疼的考题。笔者以为,散文阅读并非神秘莫测、高不可攀,解题的关键还在于把握阅读规律,在“读懂”上下功夫。读懂了文章,把握了文章的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解答后面的问题就如同顺风行船,定会事半功倍。一、从整体上把握作品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设置与平时的语文教学是一致的,强调整体阅读。解题时,要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辨明是托物言志,还是发挥人生哲理?次看话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进而把握文章主旨。2004年高考全国卷二选取了著…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一篇散文,需要捕捉哪些信息?这是考生必须明确的问题。笔者认为阅读散文应该捕捉以下信息:1.散文的主旨——“神”。常说散文是“形散神聚”,这“神”就是中心;抓住了“神”,“形”的问题也就好解决了。这就叫做“牵  相似文献   

17.
第二册 第五单元 【学习要点】 本单元为散文单元。 一、认识和掌握散文的主要特点——形散神聚,即形散神不散。先明确“形”和“神”的含义:“形”是指散文的外在形式而言,“神”是指散文的内在思想而言;外在形式包括选用的材料,材料的组织,表达方式的采用等,而内在思想体现的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再明确“散”与“不散”的关系:“散”与“不散”是相对而言的,是对立统一的;散的“形”可以使题材天地广阔,行文灵活自如,不散的“神”可以使题材凝聚在一点,主题鲜明;二者紧密结合,构成了散文这个体裁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散文是初中语文阅读的重要文体之一,其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无论形式多么多样,材料多么丰富,事情多么繁琐,终有一根主线贯穿始终,文章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在阅读散文时,如果抓住一点,带动一线,那就可以通读全文,以此剖析文本,从而领悟文章主旨,感悟真情。  相似文献   

19.
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散文,从表达方式上看,或叙事写人为主以托物寄意,或抒发激情为主以寄情言志,或议论为主以明辨事理,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散文“形散神不散”,或者叫做“形散神聚”、“形散神联”。“形”是散文的外部表象特征,“神”是散文的内在主旨灵魂,“形散神不散”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艺术辩证法。在散文教  相似文献   

20.
如何理清散文的“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才能把散文教好、读好,我认为理清“形”,让学生清晰地弄清作者思路,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文章都读不明白,就谈不上把握全文的主旨——“神”。 散文以“散”得名。题材领域海阔天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的结构常以散开为能事,穿插引伸,纵横捭阖,跌宕多姿。但无论怎样变化多端,散杂不羁,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作者思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