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评点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形式,它与批评对象紧密结合,主要以读者为本位,引领读者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其本身具有理论价值。从《诗经》评点看,文学评点的随意性、感悟性,及重视艺术分析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文学传播价值,其表现大致可分为内外两端。就内在形态而言,表现为评点本身在欣赏层面对读者阅读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就外在现象而言,是指评点对作品传播和普及的促进。  相似文献   

2.
蠡谈评点     
文学评点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批评样式,其以特有的形式,内容,存在形态及对文学创作、鉴赏等的影响使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占有一席之位。从评点的内涵、形式与内容、存在形态及特点四方面界定评点,建立关于评点的基本知识框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蠡谈评点     
文学评点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批评样式,其以特有的形式,内容,存在形态及对文学创作、鉴赏等的影响使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占有一席之位。从评点的内涵、形式与内容、存在形态及特点四方面界定评点,建立关于评点的基本知识框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金圣叹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批评家,尤其在评点之学上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高度。他不仅善于对诗歌、小说与戏曲之评点,如其对杜诗、《水浒》和《西厢》的评点,还善于对古文的评点,如对《才子古文》的选批。他的评点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便在于能够与作者及其作品中人物进行精神交流,使自己成为其知音。本文拟就他们之间精神交流得以顺畅实现的原因及交流之实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古代文学评点的承传,在评点体例上,有传中夹评之体和选评批点之体的承传;在评点方式上,有言简意赅的精评方式和浅易周遍的细评方式的承传;古代文学评点的承传,从内在生成着文学评点的骨架,影响着文学评点的流程。  相似文献   

6.
叶昼的小说评点,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有很大贡献。他的贡献在于他从文学的源泉、审美理想和创作方法几个方面为写实主义创作理论初步奠定了基础。在文学的源泉问题上,叶昼较为正确地回答了文学与生活、艺术虚构与生活真实的关系,他认为文学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虚构。这种理论观点对我国小说批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金圣叹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批评家,尤其在评点之学上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高度。他不仅善于对诗歌、小说与戏曲之评点,如其对杜诗、《水浒》和《西厢》的评点,还善于对古文的评点,如对《才子古文》的选批。他的评点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便在于能够与作者及其作品中人物进行精神交流,使自己成为其知音。本文拟就他们之间精神交流得以顺畅实现的原因及交流之实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从明代万历晚期到清代乾隆时期,出现了许多《诗经》文学评点著作。明清之际《诗经》文学评点的兴盛,与宋代以来诗话对《诗经》的文学阐释,晚明评点学的繁荣,明代心学的盛行,及八股文取士等因素有关。评点《诗经》是一种文学读法,但也保留着传统经学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戏曲评点在明代产生,《西厢记》是最早进入评点视野和现存评本最多的作品,堪为明代戏曲评点之代表。《西厢记》评点呈现出评点意图旨在娱情、评点方式渐趋系统、评点内容渐重叙事、评点美学重在求"真"等四个稳定的文学特征,表明戏曲评点在明代已经成熟,而这种成熟促使戏曲理论迅猛发展,戏曲文体也终得以独立于中国文体之林。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诗文评点的承传,在体例上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传中夹评之体,二是选评批点之体,三是评中带校考之体。古代诗文评点体例的承传,从内在生成着文学评点的骨架,影响着文学评点的流程。  相似文献   

11.
文本评点法     
评点是一种很传统的品评方式。比如金圣叹的评点,就很有名。正是他极大地发挥了评点的长处,从而使评点成为一种批评的形式。金圣叹是读书中人,出于对书的挚爱,才格外地标举了六才子书,又集中地评点了《水浒传》与《两厢记》。此种评点,除了对原文可圈可点之外,还在于借题发挥,从而阐述出自己的见解。评点多了,便形成一种著书方式,但这种...  相似文献   

12.
<正>评点这种传统的阅读方法形式多样,长短自如,表达及时。评点的内容可以涵盖了文本的方方面面,其过程能把学、思、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阅读更高效,因此受到广大读者的推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适当倡导评点阅读方法是笔者一直在努力尝试的,并发现要想使学生的评点更优质,更有效,教师指导时一定要注意将课前自由评点与课堂专题评点相结合。一、课前自由评点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课前自由评点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是学生与文  相似文献   

13.
文学评点是深具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形式,用在古诗词教学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新课程教学方法。不同于文人学者的学术性评点,语文课堂上的古诗评点,完全可以化繁为简,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评有所得。 一、览其概貌,学写评点  相似文献   

14.
评点教学法是传统评点阅读法与现代教育理念结合、符合中国教育教学实践的语文教学方法。徐特立极力倡导评点读书法,他认为青少年从小就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以兴起于唐代的中国评点文学为背景,援引丰瞻的史籍考证了元代蒙古族文学评点家郝天挺的生平和著述,在此基础上对他的《唐诗鼓吹集注》进行了评介和论述,涉猎的问题包括该著的特点、价值、版刻流传及其影响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6.
整本书阅读是对单篇阅读的有力补充,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路径。阅读时需要留下印记,前后勾连,才能形成对作品的深度认知。因此,评点法是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好方法。评点者可以从诸多方面对作品进行评点。本文总结前人在文章"规矩绳墨"上的评点经验,主要分析"草蛇灰线法""背面铺粉法""极不省法"与"极省法"这几种文法,以期给学生的评点提供指导,以提高其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17.
明清小说评点与西方文学批评对话体现在理论上的融通。学界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接受美学因素已有探析,涉及中国古典诗论"意境"的接受美学、中国小说文本中的接受美学、明清小说评点与西方接受理论的交互等。明清小说评点也有围绕"期待视野"的探讨,兹进行细考,以使得明清小说评点与西方接受美学贯通的路径更为明晰。  相似文献   

18.
明代是《诗经)文学评点的全盛时期,清代由于正统思想的抨击,文学评点的步伐受到阻碍,但仍然有以超越时代思潮的独立个性继而为之,将《诗经》的文学研究推向精细化的方向,为《诗经〉最终走向文学研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诸多评点之作中,以牛运震的《诗志〉、陈继揆的〈读风臆补》功力最深,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明清之际是一个特异、多变而复杂的时代。小说评点的兴盛亦错缩复杂。本文拟从时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学术思想与文艺思潮之鼎革、文学文体的新变及评点发展之递嬗,对小说评点兴盛的成因子以探讨,指出这一特异批评乃诸多因素之合力下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20.
评点是《史记》文学经典化历程中的重要途径之一。明代出现评点《史记》的热潮。从当时《史记》评点主体身份来看,评点者同时具有“文人”和“士子”双重身份,导致《史记》评点批评体现两个精神向度。以茅坤的《史记抄》为例,一是审美批评,主动进入作品所建构的文学世界,从“文”的角度打量批评的对象,包括了批评姿态的“同情的理解”、评点符号的不言之言、评点过程的文情激荡的特征;二是社会文化批评,体现了关注社会政治、匡救社会危机、抒发自己内心怨愤的“士人”情怀。这些评点的精神向度形成了一个与《史记》文本相辅相成的又一重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