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颖颖 《考试周刊》2009,(50):215-216
海洋生化工程是一门新兴的极富生命力的综合性学科,随着人口的不可逆性增长、陆地资源和可耕种面积的不可逆性减少,全球性陆地资源短缺的压力将日益增加,海洋生化工程将成为人类缓解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矛盾的至为重要的关键技术。本文作者探讨了跨学科选修课海洋生化工程的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对如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地球改名记     
正人类高能耗、高污染、高浪费的"三高"生存模式使地球不断升温,冰川不断融化,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比例逐渐被改变。2100年,变为二分陆地八分海洋。此时小桥流水的画面不复存在,洪水滔滔才是实景;抗旱成为考古用词,治水才是现实任务,遗憾的是水太多,无论用鲧的堵法或禹的导法都治不了。2200年,变为一分陆地九分海洋。此时没了内陆,城市都沿海,或干脆就泡水里了;地产商不再建房,只造船。把资金投到火爆的诺亚方舟建造业上了。2300年,海洋比例突破九分,陆地不足一分。此时人类最大的改变是:连诗人都不肯赞美水是浪漫的了。2400年,面对基本看不到陆地的地球,大家觉  相似文献   

3.
到海底安居     
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海洋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及陆地表面的拥挤,人类向海洋空间和海底发展是必然趋势。海洋开发大体分三部分:资源、能源开发(海底石油、天然气、海底矿物、海浪发电、水产养殖等);海洋空间利用(海上机场、海上城市、海洋公园等);海底利用(海底电缆、海底基地等)。  相似文献   

4.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动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陆地资源的日渐枯竭,各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海洋是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新空间。特别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各国对海洋权益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一些沿海国家围绕岛屿归属、大陆架划分和管辖海域等问题展开的争夺也呈愈演愈烈之势,有些甚至演变成为局部战争或潜在武装冲突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和海洋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各国越加重视海洋的开发和利益的争夺,中国在海洋问题上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相对于韩日诸国,国人的海洋意识普遍淡薄,这更应引起重视。中国不但应该完成从陆地大国向海洋大国的转变,而且要加强海权、海防意识教育,树立海洋意识,这是我国国防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1998年,是世界海洋的狂欢节。国际海洋年的设立,标志着海洋世纪正向我们走来。当陆地资源逐渐枯竭,人类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时,向资源丰富的海洋寻求出路,无疑是可供人类选择的惟一方案。各国围绕着海洋权益的矛盾与争夺正越来越突出。维护海洋权益,强化海洋开发与保护,切实管好海洋,正在成为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近年加大了海洋资源开发力度,积极向海洋要资源。海洋石油、海水淡化、海底矿产等高技术领域,我国都有了一席之地。2004年,“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低温多效海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海洋认知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陆地资源开发的局限性日趋显现,海洋经济逐渐成为经济研究的重要领域,其中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建立在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存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如何客观有效的度量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通过定量分析的方式评价其经济效益,成为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本文结合温州海洋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海洋意识是指由海洋构成的人类生存环境,包括海洋国土、海洋资源、海洋竞争、海上安全等,是一个国家在开发、利用海洋方面投入力度的大小。全球化和海洋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各国比以前更加重视海洋的开发和利益的争夺。相对于韩日诸国,国人的海洋意识普遍淡薄,这必须要引起重视。中国不但应该完成从陆地大国向海洋大国的转变,而且要加强海权、海防意识教育,这是我国国防教育的重中之重。一、中国海洋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0.
一、直击高考考点1:海陆分布特点及海底地形、陆地地形【考纲解读】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地球表面积约5.1亿千米2,其中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海底地形高低起伏。海底地形高低起伏,复杂多样,主要  相似文献   

11.
陆梅 《地理教育》2013,(9):16-17
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主要达成以下两条课程标准要求。(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本条"标准"涉及的第一个问题是"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可概括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标准"的要求是能够运用以上数据说出海陆所占比例,而不要求海洋和陆地面积的  相似文献   

12.
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大致是()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B.各占二分之一C.海洋占三分之二D.三分海洋,七分陆地2.下列大洲,被三大洋包围的是()A.南极洲B.非洲C.欧洲D.大洋洲3.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是()A.亚洲B.大洋洲C.非洲D.欧洲4.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A.白令海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2007,(Z5)
与各国的空中边界一样,海洋边界也是无形的。因此,在这些特殊的区域,会实行特殊的划界方法和手段。虽然在海洋上或空气中,我们不能像陆地边界那样树立界桩、界标等明显的标志,但是我们可以确定某一片海域或某一片天空与陆地的特殊联  相似文献   

14.
陆地与海洋     
【考点点击】一、陆地(1)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变动: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问题。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二、海洋(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洋表层平均盐…  相似文献   

15.
1993年2月23日至3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政府间海洋委员会在巴黎召开第17届会议,会上建议联合国大会将1998年定为国际海洋年。1994年,第49届联大会议通过决议,宣布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意在唤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更加关注海洋,促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加强,确保海洋、海岸带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它不仅起着调节陆地气候、为人类提供航行航道作用,而且蕴藏着丰富的资源。预计21世纪,海洋将成为人类获取蛋白质、工业原料及错源的重要场所。我国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但沿海水域开发不充分,利…  相似文献   

16.
<正>众所周知,地球上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像地球的血管,是气候的调节器,是巨大的氧吧,是人类的资源宝库……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造船业从无到有,现代渔业日益发达。“蛟龙号”“潜龙号”多次潜入海底,去探究数千米以下的海底世界。“山东舰”“辽宁舰”等大国重器更令国人骄傲和振奋。回首取得的这些成绩,我们百感交集。  相似文献   

17.
随着地球人口的不断增长 ,食物结构的变化 ,人类食物需求的蛋白质供应日趋紧张 ,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预言 :“海洋能帮助我们解决最困难的食物问题。”因此 ,世界各国都把开发海洋的生物资源作为解决人口激增、资源不足和人均占有耕地减少而导致的粮食供应不足的重要途径。我国虽然拥有 96 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 ,居世界第三位 ,但我国现有人口近 1 3亿 ,人均占有陆地面积仅 0 0 8平方千米 ,远低于世界人均 0 3平方千米的水平 ;人均耕地只有 0 0 6 7公顷 ,有的地区已降到0 0 47公顷 ,降到了联合国规定…  相似文献   

18.
[原文]到海底安居李湘洲①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海洋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及陆地表面的拥挤,人类向海洋空间和海底发展是必然趋势。一般而言,海洋开发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9.
环北部湾临海产业的选择与布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临海产业要求港口的区位条件、海陆运输条件良好,腹地广阔,依托城市的工业基础良好.环北部湾海岸线长,港口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临海产业的优势.环北部湾在选择发展临海产业方面竞争多于合作,需要通过各地政府协调,培育"环北部湾"意识,制订临海产业发展规划,扩大开发和开放,科学选择布局海水养殖及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滨海电力业、重化工业、船舶制造业、港口物流业、滨海旅游业等产业,促进环北部湾临海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琼 《初中生》2007,(3):12-15,19
①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海洋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及陆地表面的拥挤,人类向海洋空间和海底发展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