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防“左”作为反倾向斗争的重点,是邓小平在新时期的重要思想之一。文章从他对“左”的表现及其危害的揭露、对“主要是防止‘左’的原因的分析、提出的防“左”基本原则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的防“左”思想,阐明这一思想是我们正确开展反倾向斗争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2.
把防“左”作为反倾向斗争的重点,是邓小平在新时期的重要思想之一。文章从他对“左”的表现及其危害的揭露、对“主要是防止‘左”’的原因的分析、提出的防“左”基本原则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的防“左”思想,阐明这一思想是我们正确开展反倾向斗争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3.
对党内反倾向斗争与党内和谐的互动关系和互动状态进行研究是个很有意义的新课题。从理论上看,开展党内反倾向斗争是实现党内和谐的重要手段,而党内和谐的政治生活局面也能够有效规避党内错误倾向的产生;从历史上看,党内反倾向斗争的历程承载着党内和谐的构建历程;从实践上看,党内反倾向斗争的基本经验实际上指明了现实中构建党内和谐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反"左"理论具有四个方面的理论特质,即辩证性特质,历史性特质,现实性特质和超越性特质;邓小平反"左"理论的正确指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确开展党内的反倾向斗争,对于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至关重要.党内政治性的错误,通常被划分为"左"与右两种类型.毛泽东在民丰革命时期曾经是反"左"的英雄.但建国以后却在"左"倾道路上渐行渐远,虽然偶尔也否定"左",但总体看法是"左"比右好,而且常常本身并不自觉.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制定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很有稗益.  相似文献   

6.
自一八四八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党宣言》开创了一个时代以来,反倾向斗争就成了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和保持无产阶级政党路线的正确性而斗争的重要内容。所谓反倾向斗争,主要是指反对从“左”的方面或右的方面背离或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正确路线的错误倾向,属于党的思想政治斗争范畸。这种既反对“左”倾又反对右倾的反倾向斗争,自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上从未间断过,并逐步形成为“两条战线斗争”的科学概念。两条战线斗争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两条战线的斗争,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内反倾向斗争的一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们党的全部历史表明,正确地进行反对违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原理,脱离党的路线的“左”右错误倾向的两条战线斗争,是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使党发展、壮大、巩固,并且不断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粉碎“四人帮”以来,邓小平同志率领全党克服“左”右倾向的实践,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凝结着全党反倾向斗争经验的《邓小平文选》,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准确判断错误倾向的理论依据,而且提出了进行反倾向斗争的正确方针和方法,是我们在当前和今后夺取两条战线斗争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准确判断一定时期党内的主要错误倾向,是正确开展两条战线斗争的前提。要准确判定主要错误倾向,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党的正确路线,按照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对客观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一九七六年十月打倒“四人帮”以后,党内的主要错误倾向是什么?在今天谁都会说,是“左”  相似文献   

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左"倾错误给我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其特点主要是"左"倾错误的干扰往往多于右的干扰;"左"倾机会主义者,大都有一套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强加给中央,在中央形成决议,危害极大;"左"倾错误往往是在压制和打击正确主张的同志中得到推行和泛滥的;共产国际对"左"倾错误的泛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左"倾错误之所以会有如此特点,有着极其深刻而复杂的国内和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左"倾机会主义给我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给我们党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党来说,开展反倾向斗争,清除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中央确定今年全党工作的大局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从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看.关键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深入学习《邓小平选》第三卷,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坚持正确的斗争方法.防止“左”右路线偏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仍是我党面临的重要任务。笔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在反倾向斗争中的一贯思想和长期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多次出现过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曾给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严重损失。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党内反倾向斗争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既有‘左’的干扰,也有  相似文献   

11.
中央确定今年全党工作的大局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从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看,关键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深入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坚持正确的斗争方法,防止“左”右路线偏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仍是我党面临的重要任务。笔者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在反倾向斗争中的一贯思想和长期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反腐思想是我党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南.反腐败斗争要从源头抓起,一反到底,决不能手软;要从领导干部抓起,教育、制度与监督并重.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我党反倾向斗争历史经验的概括.回顾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辉煌胜利的征程中,曾犯过多次“左”、右倾错误.毛泽东高擎两条战线斗争的旗帜,对错误倾向特别是民主革命时期三次“左”倾错误进行坚决斗争和理论分析,留下大量理论财富.当他晚年因种种原因陷入“左”倾泥潭时,是邓小平领导全党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拨乱反正.他们的论述,为我们研究“左”倾思想的认识特征,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4.
彭应翃 《文教资料》2008,(23):41-43
英国女作家奥斯丁的最后一部小说<劝导>,其情节模式表面看来与婚恋小说中常见的"灰姑娘"原型极为吻合,但是,从深层来看,却是一种"反灰姑娘"模式.这种对传统原型的背离使文本中出现了一些颇具浪漫色彩的要素,但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女性观的发展变化.因此,<劝导>并非意味着奥斯丁晚期创作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是其现实思索进一步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不断走向"保守化"的日本政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大慧 《教学与研究》2005,12(12):36-42
战后日本政治史是一部"保守"与"革新"相互对立与斗争的历史.从保革对立格局的演变过程来看,日本政治是不断走向保守化的.日本政治的保守化,自上世纪80年代起日渐明显,在冷战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呈现出明显的"总体保守化"倾向.这种保守化潮流的形成,固然与日本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有关,但其中日本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更是不能低估.今后日本的保守化趋势无疑会继续发展下去,并将对日本的未来走向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左”倾错误及其启示李东明邓小平同志指出,当前改革开放的阻力主要来自“左”的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十分关注正确开展反倾向斗争问题。指出“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什么是“左”,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反对“左”右倾向的理论基础,为重新建立党的思想路线做出了贡献。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左”和右的实质与危害所作出的新的科学概括,也是对党关于反对错误倾向思想的具体运用和发展。邓小平同志还把党内反倾向斗争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联系起来,不搞政治运动,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理论建设有效抵制和克服错误倾向,以其对党内斗争理论极为重要的建树,丰富了党建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学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四个方面基本经验谈对于邓小平"学校应当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指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反腐败斗争策略思想内容丰富,集中表现为七个"坚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反腐败从领导干部抓起;坚持从重从快打击腐败分子;坚持从思想上防范腐败;坚持反腐败斗争更要靠制度建设;坚持对腐败现象进行日常性、持久性斗争:坚持以加强监督体系建设进行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邓小平反倾向重点论。它是在总结国际共运和我们党在历史上,尤其是建国后反倾向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主要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形势为背景。 邓小平对“两个凡是”的批评,揭开了反“左”的帷幕。他支持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是根本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重点是打破“左”的精神枷锁。 1989年的政治风波,苏东剧变,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反和平演变,“左”的思潮抬头,滞阻了改革开放。邓小平告诫全党,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 以反“左”为重点,主要是因为“左”的根子很深,严重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成了改革开放的主要障碍。 邓小平反倾向重点论的实践,恢复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