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圣陶说:"老师给学生批改,目的在使他们达到自己能够批改的地步,自己能够批改了,无论写什么就比较稳当了。"那么,学生互改作文如何在习作教学中实现呢?一、浏览习作,做好准备每次作文批改要有目的性,要围绕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着重解决一两个问题,学生有所收获,作文水平才能提高。这要靠老师在组织学生批改前,浏览全班学生的习作,看训练要求是否达到,还主要存在着什么问题,心中要有数。例如:六年制小语第11册第7单元习作训练批改前,笔者浏览了全班48人的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单元习作教学往往是课上指导,课后写,再等老师批改后讲评、修改、誊写。导、写、改间隔时间长,使每个环节的教学效果都大打折扣。笔者认为可以将导、写、改这几个环节都融合在一节指导课上,关注“写什么”“怎么写”“怎么改”这几个核心问题的解决,实现教与写、赏与导、评与改穿插融合,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化篇的习作为片段习作,化难为易,促进单元习作教学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作文修改是老师精批细改,眉批、旁批、总评一应俱全,包含了老师对这篇习作的意见和建议,更包含着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期待。但往往学生拿到作文本之后,只简单看看得分,不去细看老师批改的内容,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大都不管,甚至老师批改出来的错字病句也不放在心上,造成以后写作时存在的问题依然如故。因此,这样的"改",也仅仅是教师方面的"一厢情愿",没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没能真正激起学生对自己习作的"再回首"。如果让学生自己修改习作,领悟能力强的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习作加以完善;但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一般只能批改一下错字错句,要求  相似文献   

4.
王保叶 《辅导员》2013,(20):51-51
<正>叶圣陶说:"老师给学生批改,目的在使他们达到自己能够批改的地步,自己能够批改了,无论写什么就比较稳当了。"那么,学生互改作文如何在习作教学中实现呢?一、浏览习作,做好准备每次作文批改要有目的性,要围绕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着重解决一两个问题,学生有所收获,作文水平才能提高。这要靠老师在组织学生批改前,浏览全班学生的习作,看训练要求是否达到,还主要存在着什么问题,心中要有数。例如:六年制小语第11册第7单元习作训练批改前,笔者浏览了全班48人的  相似文献   

5.
沈华英 《山东教育》2014,(10):30-32
鲁迅先生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化。但是,很多老师都认为批改习作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按照要求,每一篇都要精批细改,写出眉批、总评,一篇至少要5分钟,50多个学生,得5个小时。每天批10本,得批一周。这一周的作文刚刚批改好,下一篇作文又来了。  相似文献   

6.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老师们十分重视写作方法的指导研究,而在批改环节上却很少改革创新,几乎是沿袭着"学生写老师改"的传统做法,甚至有的学校还要求老师要精批细改,并把此作为检查考核教师的指标之一。却不知这样逐字逐句的批改,老师辛苦自不待说,也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面对着"江山一片红",被改得面目全非的习作,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打击,当然习作水平也难以得到很快提高。其实,改和作关系密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在自  相似文献   

7.
易华凤 《福建教育》2009,(10):21-22
缘起:山重水复疑无路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教学中,批改学生的作文却成了教师心中永远的“痛”。逐篇精批细改,如果按每节课批改5篇作文的速度,需要十几个课时。常常是这一单元的作文还没改好,下一单元的作文就已在案头等待。紧赶慢赶,好不容易才能把作文本子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却不领情,只嘻嘻哈哈地关心一下等级,很少细细地去思考教师的批改和自己的作文。再者,学生从完成习作到讲评有一段较长时间的间隔,  相似文献   

8.
习作批改,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师最繁重的劳动之一。多少年来,精批细改,一直是语文教师务必遵循的重要工作。根据报纸披露,中小学教师的大部分业余都是花在习作批改上了。如此这般,教师哪里还有时间进行本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呢?习作批改中的耗时低效往往让语文老师为疲于批改又收效不大而苦恼。每每听到老师们自责的牢骚时,我就在扪心自问:习作批改,难道爱你如此不易吗?为此,我在培养学生自改习作能力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一、激发自改兴趣1.选用故事和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我们可以讲唐代苦吟诗人贾岛“推敲”诗句的故事;可以讲王安石“春风…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佳作常自改中来。”修改是写作的一部分,一篇好文章的形成,离不开改的功夫。但是,小学生囿于认识能力及表达能力的限制,作文写完即认为无事了。“学生习作,教师批改”,似乎成为一种模式。学生对老师的改笔却不甚关心,甚至是“置之不理”,结果,老师付出...  相似文献   

10.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而学生最害怕的,也是写作。以往的习作批改方式是学生写、教师改的模式,教师在批阅时是从成人的角度去评判学生作文,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思想,学生不易将教师的评语融合于自己的习作中。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生的作文,原来是什么样,批改后还是什么样,进步微乎其微。而只有改变习作的批改方式,才能让学生的习作"乐"起来。  相似文献   

11.
黄立参 《广西教育》2012,(25):45-46
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公认最难的是作文教学,让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则是批改作文。传统的作文批改,一直遵循着“学生写,教师改”的原则,弊端是老师辛辛苦苦地改,学生走马观花地看,收效甚微。为此,笔者在《指导小学生自改与互改习作新思维》的课题研究中,尝试改变教师批改习作一包到底的做法,提倡作文由学生自改和互改,体现作文教学的过程性与合作性,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与潜力,  相似文献   

12.
习作批改,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师最繁重的劳动之一。多少年来,精批细改,一直是语文教师务必遵循的重要工作。根据报纸披露,中小学教师的大部分业余都是花在习作批改上了。如此这般,教师哪里还有时间进行本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呢?习作批改中的耗时低效往往让语文老师为疫于批改又收效不大而苦恼。每每听到老师们自责的牢骚时,我就在扪心自问:习作批改,难道爱你如此不易吗?为此。我在培养学生自改习作能力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与语文组的老师们进行交流时,大家都为作文批改的方法与效果产生了一些困惑:有些老师认为,任你精批细改、费时劳神,可是学生似乎并不领情——没有几个人能比较老师批改前后习作的异同,他们大多只扫一眼最后的得分,极少数同学会读一读老师给的总评;也有老师认为,为学生面批作文,苦于时间有限,只能找少数学生面谈,对其他学生有失公平;还有老师觉得,既然老师批改的作文,学生也不愿去认真领会,还不如让学生自己改,可这又与上级检查“精批细改”的要求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4.
(二)教师批,学生改还是让我们先看实例。下面这篇习作是贵阳铁路分局第二职工子弟小学六年级一个差等生写的。由陈晓燕老师指导批改。(《亲人》系老师出的范围题,《父与子》系学生自拟题。)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任务。目前,教师们普遍采用的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的习作模式。在对学生习作的评改环节中.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批细改.但效果怎么样呢?习作本发下后,能将老师批改的地方重新誊写的学生很少,学生一般只是看看老师的评价等级或分数,甚至连评语都不一定仔细阅读,不去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评改。这样,教师们也就无从得知学生真实的感受和看法,从而导致教师教得沉重,学生学得也沉重——习作兴趣不高,应付了事,作文水平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6.
我上初中时很爱看老师写的作文批语。那些批语既不是隔靴搔痒的批评,也不是廉价的表扬,而是一连串让我思考的问题.每次发下作文本来,我总是按照篇末的批语一条一条地对照着检查文中的问题,每次都恍然大悟似地得到不少启发.尽管老师一字也没改我的作文,我却从老师指出的问题中找到了修改的办法.我认为,这种在篇末一条条写批语的办法是一种“有的放矢”的办法.后来,我自己也当了语文教师.有一次,学校领导为了研究如何批改学生作文,要求每个语文教师认真批改一篇学生作文,交上去进行评比。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批改了一篇,唯恐别人说批改不  相似文献   

17.
作文批改历来是令语文老师头疼的一件吃力不见效的苦事.教师大多数亲自动手--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按照学校要求拿着笔杆演奏着眉批,旁批,总批,评分"四重奏".教师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篇又一篇批改案头高迭的作文,常常累得腰酸背疼,头昏眼花.  相似文献   

18.
眉批、总批,精批、细改,已成了语文老师批改习作的传统做法。这样的传统做法不知耗费了语文老师多少时间和精力,多少次让语文老师感到身心疲惫,学生却收效甚微。因此,笔者认为,传统的批改形式须要改革,要变教师单向批改的模式为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的修改形式,这样就能为习作批改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19.
作文的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实际教学中,批改学生的作文却成了老师心中永远的“痛”。如果按每节课评改5篇作文的速度,对全部作文逐篇精批细改,需要十几个课时。常常是这一单元的作文还没改好.下一单元的作文就已在案头等待。紧赶慢赶,好不容易才能把作文本子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却不领情,  相似文献   

20.
叶桂玉 《师道》2009,(4):36-36
语文教师都有同感:作文批改的压力太大。教师每每要对几十篇习作进行认真阅读,从字词句段到布局谋篇都要精批细改,先眉批后总批,在作文评改上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可学生拿到老师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往往只关心分数,而不在意老师的精雕细琢,教师的繁重劳动常常收效甚微。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自主地评改自己的习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