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ANSYS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对比了三种型钢截面形式和i种轴压比对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延性和耗能性能的影响。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轴压比越小,延性系数越大,抗震性能越好;带翼缘十字形型钢柱的延性比不带翼缘十字形型钢柱的延性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低强箍筋和高强箍筋的对比试验,对高强混凝上压弯构件进行了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得到了各试件的荷载-位移府回曲线,通过对荷载-位移滞回曲线、位移延性系数等的分析,研究了冷轧带肋钢筋作箍筋对高强混凝土柱延性的影响试验表明:高轴压比下的高强混凝土柱在高强度箍筋─—冷轧带肋钢筋、高配箍率下能获得很好的延性.  相似文献   

3.
以2根焊接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柱试件为研究对象,进行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试验,研究体积配箍率的变化对柱滞回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强混凝土柱体积配箍率较大的试件滞回曲线相对饱满,滞回环面积较大,累积滞回耗能大,吸收地震能量多,延性好.该研究结果对发展应用高强混凝土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 8个碳纤维布约束高强混凝土棱柱体试件的试验 ,研究了碳纤维布对提高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改善其变形性能的作用 .试验发现 ,包裹碳纤维布可以提高试件的抗压强度 ,并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其效果随碳纤维用量的增加而更加显著 .在试验基础上 ,根据理论分析和对试验结果的整理 ,归纳出碳纤维布约束高强混凝土的应力 应变全曲线方程 .最后 ,利用提出的全曲线方程编制计算机程序 ,分析了包裹碳纤维布对提高高强混凝土压弯构件的强度和延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钢筋混凝土柱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对比分析HRB355和CRB550箍筋制备的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5组钢筋混凝土试件在加载过程中的破坏形态较为相似,整体呈现弯曲破坏形态;5组试件的骨架曲线形态较为相似,CRB550箍筋试件的承载力要高于HRB355箍筋试件,最大位移也大于HRB355箍筋试件.箍筋直径的...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钢筋锈蚀后再生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破坏特征和抗震性能,对钢筋未锈蚀、锈蚀而保护层未开裂、平均锈胀裂缝宽度为0.2mm及平均锈胀裂缝宽度为0.4mm四种情况下的再生混凝土及普通混凝土框架边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对比试验;观察节点的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分析试件的荷载一位移滞回曲线、承载能力、强度和刚度退化、延性以及耗能能力等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相同锈蚀程度下,再生混凝土节点的强度比普通混凝土节点小,再生混凝土节点的刚度退化比普通混凝土节点严重,再生混凝土节点表现出更好的延性,再生混凝土耗能较普通混凝土耗能弱;随着钢筋锈蚀程度的增加,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节点的强度降低,刚度减小,延性减小,耗能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7.
对20个方钢管混凝土柱抗剪力学性能的进行试验研究,得出方钢管混凝土柱在剪力作用下的荷载-位移曲线,考察了其力学性能,研究受力破坏过程,并分析了一些参数如剪跨比、轴压比等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方钢管混凝土柱抗剪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塑性性能.最后,推荐了工程设计实用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钢管混凝土柱-环扁梁中节点静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环扁梁中节点的构造和基本受力机理,以及环梁、环扁粱节点的静载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计,环梁、环扁梁节点能有效地传递框架梁、扁梁梁端的剪力和弯矩,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约束海砂再生混凝土柱轴压试验的变形性能与破坏特征,分析了不同管材类型、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与海砂氯离子浓度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l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 GFRP)管约束海砂再生混凝土与钢管海砂再生混凝土破坏模式相近,但前者破坏较为突然;GFRP管约束海砂再生混凝土的破坏模式为管材纤维环向拉裂、核心混凝土压碎,而钢管海砂再生混凝土的破坏模式为钢管中部鼓曲、核心混凝土剪压破坏;因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海砂氯离子浓度的提高,GFRP管约束海砂再生混凝土与钢管海砂再生混凝土的峰值应力都会降低;再生粗骨料的取代率越高,GFRP管约束海砂再生混凝土与钢管海砂再生混凝土的峰值应变越大;不同约束管材条件下,试件承载力略有变化。最后,提出了针对GFRP管约束海砂再生混凝土和钢管海砂再生混凝土的轴压受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6根圆柱体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压试验,研究普通及高强混凝土柱的轴向受压性能.柱的混凝土强度为30MPa和60MPa.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为混凝土强度和箍筋用量.试验结果表明,箍筋间距越小,则柱承载能力越高,混凝土核心约束强度提高幅度越大.在相同的侧向约束下,高强混凝土柱的核心强度提高幅度低于普通混凝土柱.混凝土核心约束强度与非约束强度比率(fce^′/f′ce)及柱承载能力试验值与理论值之比(Ptest/P0)均与约束率ρs/fyt/f0′成正比.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框架加荷系统对高强砼柱进行了反复荷载下的试验。以位移延性系数为指标,对影响高强砼柱延性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强砼柱轴压比的限值和柱加密区箍筋最小体积含箍率的建议值,对高强砼偏心受压柱强度计算的基本假定进行了修正。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钢筋位移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变化对混凝土受弯构件结构性能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钢筋位移保护层厚度过大是造成混凝土结构性能的承载力下降、裂缝宽度超标、挠度超限的重要原因.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工程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个用于估算FPR加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引入了FRP强度发挥系数(套箍发挥系数). 实验结果表明, 混凝土达到极限强度时, FRP并未达到极限强度, 其强度发挥系数在0. 28~0. 59之间, 与FRP的弹性模量有关. 该计算方法可用于估算FRP加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其理论计算强度高于实测强度10%~30%, 偏差主要来自FRP与混凝土的界面粘结状况不理想及混凝土抗压强度数据的离散性等.  相似文献   

14.
对高强混凝土柱和普通混凝土板之间节点混凝土有效强度计算公式进行了综述分析,并结合大量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比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国家有关部委和湖北地方政府加快使用高强钢筋的相关政策,分析了武汉市高强钢筋使用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高强钢筋工厂化加工配送的优势,并就建立试点和加快推动工厂化加工配送中心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嘉应学院学报》2020,(3):61-65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是保障钢筋混凝土结构实现其建筑功能(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通过实验室模拟不同工作环境中带有不同初始裂缝宽度、以及不同水灰比铰梁试件,经海水浸泡180 d干湿循环或大气环境180 d等环境作用下,对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分析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破坏机理.本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钢筋与混凝土粘结破坏主要表现为混凝土沿纵筋方向劈裂破坏(贯穿劈裂破坏和部分劈裂破坏);(2)带预制裂缝试件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受预制裂缝的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应力分布改变,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破坏为部分劈裂破坏;(3)如果试件中的钢筋不能提供足够拉力时,会发生钢筋受拉屈服的破坏而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不破坏.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高轴压比下型钢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指标,设计了轴压比为0.57和0.70的2个型钢混凝土柱的水平往复拟静力加载试验。通过试验得到了高轴压比下型钢混凝土柱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计算出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功比指数、位移延性系数等;然后通过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得到合理的数值模型及参数取值;基于此数值模型,改变轴压比(0.80~1.30)得到了不同高轴压比下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试件的破坏形式为压弯型破坏;随着轴压比的增大,型钢混凝土柱的耗能性能、延性性能逐渐变差;位移延性系数为1.20~2.54,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为0.20~1.29,功比指数为2.35~9.93。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结构钢筋腐蚀的抑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凝土结构钢筋腐蚀是影响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混凝土结构钢筋腐蚀机理,认为抑制钢筋腐蚀,应控制好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氯离子含量和混凝土裂缝宽度,并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温凝土的密实性、掺入引气剂、合理选择饰面材料等。  相似文献   

19.
高强混凝土墙耐火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了钢材和混凝土热工参数和热一力本构关系,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火灾下高强混凝土墙温度分布和受力性能分析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得到以往实验结果的验证.在此基础上,对高强混凝土墙高温下的应力分布、混凝土裂缝以及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初步了解了火灾下高强混凝土墙的力学性能,为进一步确定科学合理的抗火设计方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如果只是仅仅减少水灰比,象配置普通混凝土那样获得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是行不通的,因此根据混凝土的构成机理和组成材料的特性,对水泥,砂,石、水、高效减水剂,矿物细掺料进行了合理选择,试算出配合比,通过试验得出结果:高强混凝土中以掺入硅灰为最佳,配制C80或更高强度的混凝土应为首选,从经济性上考虑,配制C80使用粉煤灰为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