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教师培训体系中,欠发达地区县级培训不能为区域内教师专业成长给力,原因是培训机构领导观念滞后,培训教师不受欢迎,培训项目缺乏整合,培训管理随意,培训机会不均,培训资料欠缺,培训模式陈旧。本文为此提出了建议措施,从宏观上确立县级教师培训的战略地位,选配教育家型的领导班子,从微观上加强培训队伍建设,优化培训项目,加强培训过程监管,改革创新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2.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培训(主要是职后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不论从素质教育实施的迟缓态势,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遇到的种种障碍来看,这种状况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从认识、体制、管理、评价、督导和建设等六个方面出发,分析了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因,提出了教师培训优先化、体制一体化、管理“核心化”、评价多元化、督导前瞻化、建设“软件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受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欠发达地区仍然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师生的生命存在等现象,亟需具有教育智慧的卓越教师来改变这一现状。为此,有必要依据生命哲学理论,结合社会文化心理来探索“卓越教师”教育智慧的培养:以激发本土文化情怀作为卓越教师情感智慧培养的内在动力;以培养创新精神作为卓越教师实践智慧提升的关键;以激发教学灵感作为卓越教师理性智慧培养的重要手段;以提高人文素养作为卓越教师道德智慧培养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变革要求教师优化“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以适应数字时代的教育需求。研究以TPACK“六边模型”为框架,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法(QCA)实证探索80位乡村中小学教师的TPACK发展水平。通过TPACK不同知识维度之间“联合效应”的匹配关系,将教师分为“努力适应”、“创新进取”和“消极回避”三种类型的组态构型。研究进一步提出,通过构建“教学教研共学共商”的网络技术教研共同体、畅通“以城带乡共融共生”的教师轮岗交流通道、创建“家校社共测共评”的协同评估机制等提升策略,推动乡村中小学优秀教师TPACK的内涵化可持续拓展,助力乡村基础教育高质量数字化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教育振兴的根本力量。教育扶贫迈向教育振兴进程中,党和政府通过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政策,促进乡村教师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取得良好的成效,但在基础保障、能力提升、通道流动、空间协作、社会支持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忽视教师主体作用、缺乏信息交流、激励效应较低、学校管理缺失、尊师重教氛围的不足等,是影响乡村教师促进乡村教育振兴不力的重要原因。重塑主体认知、拓宽沟通渠道、完善激励机制、改进学校管理、优化社会支持等,是持续激发乡村教师内在动力、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的应有策略。  相似文献   

6.
教学的质量与效益的关键在教师,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度。基于国内外"职业认同感"研究,以原中央苏区赣南地区为样本,从实证调研得到的数据,分析了影响欠发达地区乡村义务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的主要因素,探讨了随着国家对乡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教师的学历在逐步提高,对教师职业认同感教育也应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7.
坐落在欠发达地区的地方师范院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办好这类院校对构建科学的高等教育体系、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地方师范院校转型发展期,暴露出学科专业发展定位不明确、引领和服务基础教育发展不够、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是制约欠发达地区师范院校科学发展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8.
惠来是粤东的经济欠发达县,发展教育受到诸多限制。这几年,惠来县解放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清晰工作思路,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破解难题,教育局面有了较大改观。  相似文献   

9.
乡村教师身份的公共属性主要指的是乡村教师作为公共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公共性。作为“乡村的”教师及其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为乡村教师身份的公共属性提供合理性支持;历史中乡村教师的角色为其公共属性的可能实现提供继承依据,乡村教师对新阶段乡村社会的重要价值是其公共属性可能实现的前提,法律政策为乡村教师承担公共责任提供直接保障。但是,目前乡村教师身份的公共属性遭遇了多方面的困境,使得乡村教师成为了疏离“乡村的”教师。因此,要实现乡村教师——作为、成为“乡村的”教师——身份的公共属性,就要重视对乡村教师公共性的培育和表达,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作为“新乡贤”积极参与乡村社会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10.
武琳 《师道》2013,(10):13-14
适逢第29个教师节,2013年中国“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圆满落幕,最美中国乡村教师们的事迹再次让大家润湿了双眼,净化了心灵.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温暖与力量。教育的至善与大美。乡村教师们用自己朴实的“做”代替了奢侈的“说”,用无私的奉献代替了索取,用创新代替了保守,在最贫瘠的土地上培育出了最美的希望之花。  相似文献   

11.
《当代教师教育》2020,(2):38-44
经历"撤点并校"和"后撤点并校",城满、乡弱、村空的现象涌现,乡村教师数量短缺和能力不足凸显出来。城镇化加速之前的乡村教师居住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家""校"都以农村为基础;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教师居住在城镇、工作在农村,"家""校"发生了变化。解决乡村教师难题要基于城镇化、市场经济、社会变迁等时代特征,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利好政策加大投资,改善办学条件;以城乡一体化优势改变乡村教师结构,鼓励"精英"参与。同时加强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提高乡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为公平而有质量的乡村教育交出满意答卷。  相似文献   

12.
13.
学前教师作为教师的一个部分,正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但欠发达地区农村学前教师专业化发展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给欠发达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较大制约。文章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等,提出应严格规范幼儿教师资格标准、重视对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加大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培养,以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学前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积极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的背景下,有必要完善乡村教师"荣誉后"管理机制。这有助于促进"荣誉后"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激发其工作热情,推动乡村教育的持续进步。乡村教师"荣誉后"管理中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缺乏规划、不够细致等问题。可从定期跟踪帮扶、搭建发展平台、参与交流学习、发挥引领作用等方面构建乡村教师"荣誉后"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乡村教师存在结构性缺编、老龄化严重、教师结构不合理等困境,严重影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乡村教师补充机制的完善和创新迫在眉睫,为此,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和实地调研,发现乡村教师补充面临许多困境,在分析其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破解乡村教师补充困境的新路径:完善乡村教师编制政策,创新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构建差异化乡村教师补充渠道等。以提升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促进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不仅是化解资源稀缺性与需求无限性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的重要保障。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涉及事、岗、人三个要素,存在着“依事设岗,以岗选人、人适其岗,用人治事、以事成人”的底层逻辑。然而,当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教师资源配置管理实践中未完全理顺“事、岗、人”之间的基本逻辑关系,陷入岗位分类粗放,“事”与“岗”未实现相互映射,“因岗定编”与“依编定岗”的因果关系倒置,乡村教师资源区域性整体供给与学校具体需求相脱节等配置管理困境,乡村教师资源浪费、错配、低效等问题依然突出。为此,应遵循人力资源配置底层逻辑,因事设岗,构建精细化的专业技术岗位体系;按岗配人,基于学校岗位体系分类分步改革编制制度;技术更迭,探索信息技术支撑的区域教师资源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17.
审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及其历史发展,其正在承担起新的使命,这个使命将其推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到了服务全社会,尤其是服务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发展的前沿地带。要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服务农村、服务欠发达地区的目标,国家、地方在政策上的宏观指导和经济上的支持是保障;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为导向,结合社会需求调整高等职业教育各项内部指标是关键;在兼顾区域化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强与外部的交流与合作是其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8.
当今是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在改变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滞后问题、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信息技术教育是实现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教师在整个信息技术教育活动以及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随着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问题成为当前欠发达地区教育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学习交流,发现目前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教师对专业发展有渴望,同时存在较多的欠缺。下面笔者谈谈对目前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学习型社区,学习化社会的构建,社区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欠发达地区的社区虽然发展的不完善,但也在探索中前进。本文从当下的时代背景出发,研究与探索欠发达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时代诉求,发掘欠发达地区社区教育的个性特征,并且针对当下欠发达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趋势尝试性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目前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运用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提出构建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