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婉铭 《贵州教育》2020,(13):13-14
<正>《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对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目标进行了明确的界定,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思政课的核心课程,其中包含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体现了国家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需求和特点。教学时,应当把握好开展法治教育的基本方法,达成法治教育目标。其中规则教育是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公民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思政课中的法治教学是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某民族地区(甘肃省Y市)的中小学法治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后发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虽基本开设了法治课,但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专职思政课教师、师资不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和评价方法单一;教师缺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思维,忽视学段衔接;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也影响法治教学的实效性。要改变现状,在民族地区,应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法治教学的能力;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法治教学的有关要求,丰富教学和评价方法;进一步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念,做好法治教学的纵向学段衔接和横向学科衔接;善用“大思政课”理念,因地制宜挖掘具有特色的法治教学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法治教育是学校思政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构建学校思政课中法治教育的启蒙式方法体系,是法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进一步深化法治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法治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完整的法治教育启蒙式方法体系,有利于实现学校思政课的法治教育目标,优化教育体系,为培育具有法治素养的合格公民打下基础。本文探讨了知识启蒙、思想启蒙和行为启蒙的启蒙式方法体系,以期为学校思政课中法治教育的开展方式提供参考,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对青少年开展宪法教育,提升其宪法意识和综合法治素养,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课题组基于统编思政课教材开发《中小学宪法教育读本》,丰富法治教育学习载体;研制中小学宪法教育实施指导意见和课程方案,为教学提供基本依据;利用全国“学宪法、讲宪法”平台,为宪法教育在中小学落地提供实施策略。基于以上方面总结出宪法知识和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途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其法治意识的高低决定了依法治国战略的实现程度。有效地开展法治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法治精神,已成为基础教育学校的当务之急。高中思政课是对高中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培养高中生法治意识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结合思政课元素开展课程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强化专业责任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将法治教育融入髙中思政课,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法律视野,提高学生自觉运用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是建设法治中国、实现法治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法治思想包含着法治与教育相协同的深刻意蕴,对培养时代新人具备良好法治素养有着深远意义。思政课是高中开展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确定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高中思政课,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大中小学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功能,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法治素养。青少年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可依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平台,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有效衔接、深度融合和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8.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影响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导向和视野格局,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育人功能的实现。在“大思政课”背景下,教师应摒弃“在思政言思政”的弊端,深度融合美育与德育,通过以美促知、以美怡情、以美塑行,实现美育与德育相互增效,以陶冶情操、涵养心灵、塑造人格。  相似文献   

9.
许凤伟 《科教导刊》2022,(12):116-118
思政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法治教育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内容。但当前高校思政课中,存在着法治教育不被重视、大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不足、教师法律专业程度有待提高、法治教育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对此应当着力从提高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注重思政课与不同课程之间配合衔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开展法治实践活动、发挥网络新媒体优势、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的法治素养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大思政课”为背景,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探讨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从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等五个方面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实施课程思政教学,促进教书育人目标的实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高中思政课作为高中生开展党史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依托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注重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这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情怀.本文以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一框题"坚持党的领导"为例,立足"何以能""如何为"两个...  相似文献   

12.
融媒体时代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平台,同时也带来了更为复杂的形势与考验。文章通过解读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是高校思政课的应然与必然,分析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与不足,就融媒体时代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实效性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青少年法治教育要遵循思政课教学的术、学、道,在育人智慧、科学根据和弘道追求方面,形成系统思维,坚持将正确方法、科学内容和价值追求统一起来,促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整体落实与推进。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法治教育中仍存在教师的法律素养和教学能力薄弱、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模式单一、缺乏渐进性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实际问题。增强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学效果需要提升教师法律素养,增强法治教育的教学能力;拓展思政课法治教育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推进思政课多元化的法治教育模式;搭建螺旋式上升的思政课法治教育架构;健全高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启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其中萌芽的新世界观对当前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具有启示性意义。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梳理“大思政课”建设的目标、本质和重点;以《提纲》的新世界观提出“大思政课”建设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大思政课”建设的内涵与《提纲》新世界观的融合,探索“大思政课”建设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16年7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正式发布;2016年9月,各地初中起始年级开始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如何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切实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成为教师尤其是政治课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我刊本期特别约请连云港市政治教研员崔维云老师,从法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层面解读《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并探讨具体实施法治教育的教学建议,希望能对广大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微传播既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环境,又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微传播具有内容碎片化、受众细分化、结构扁平化、形式多样化等内生特性。利用微传播媒介开展“大思政课”,需要关注微传播与“大思政课”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微传播视角下建设“大思政课”应该有效应对微传播挑战,坚持“大思政课”价值导向;合理选取微传播内容,丰富“大思政课”议题;充分利用微传播形式,凸显“大思政课”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至2019年间,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这套教材一个十分重要的变化就是增强了法治教育,增加了法治主题教学内容。教材中的法治内容究竟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与之前的法治学习有什么不同的要求呢?笔者聚焦小学学段,借助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纲领性文件《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与《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的对照研读及小学全套教材法治内容的梳理有了以下发现: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法治教育旨在普及法律知识、培育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大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需要协同发力。学生成长规律、教书育人规律、法治教育规律是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逻辑理路,巩固思政课主阵地、拓展第二课堂、推动网络法治教育是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党的领导、队伍建设、资源整合、统筹力量是大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坚实堡垒。  相似文献   

20.
冯专 《西藏教育》2022,(11):20-22
<正>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程。长期以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育青少年道德情操、法治意识和家国情怀上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为增强青少年民族团结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的发布,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明确了本学科必须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核心素养,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