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城镇体系是生态文明、绿色湖南建设的生动体现。建设生态城镇体系是未来城市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有利于城乡均衡协调发展,有利于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在建设洞庭湖区生态城镇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有别于传统发展的战略定位,具体来说就是要突出发展核心城市,加快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和小县城,有所侧重地发展小城镇。产业发展作为支撑洞庭湖区生态城镇体系建设的基石,可以从战略合作、政策扶持、先进技术、特色产业等方面提升产业水平,为生态城镇体系建设提供持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重点加强生态城镇带建设。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做好科学准确的总体规划,将生态理念融于城市建设。积极建设各具特色的生态城镇带,发展绿色产业,结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实施双轮驱动战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构建生态宜居的城镇连绵发展带。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镇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当前无论是大中城市还是小城镇,生态化建设实践已在我国蓬勃开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镇生态发展及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加强生态城镇建设,是构筑一个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的基础,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发展呈现的新局面,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在加快城镇开发与建设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指导小城镇建设实践,坚持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并举的原则,在资源、环境和生态能承受的条件下,建设小城镇。要深刻领会生态城镇的内涵,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小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清醒地认识当前小城镇发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生态能城镇为目标,推进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5.
怀化从自身特点和现实基础出发建设生态城镇群,是实现后发赶超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整合城镇空间、优化产业布局、放大生态优势等方面对怀化建设鹤中洪芷生态城镇群进行了战略思考,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设泉州市丰泽区生态文明城区目前存在环境污染总体还未得到有效控制、中心城区城镇化进程滞后、城镇布局不合理、城区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淡薄等主要问题.立足丰泽区区情,明确建设丰泽生态文明城区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从大力发展环保型生态工业,建设城区生态服务业,大力发展城区生态农业,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业,加强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基本思路和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7.
浦北县系广西钦州市的市辖县,目前的城镇化水平尚处在城镇发展的极化阶段,其城镇空间格局呈现出散点状分布,且密度偏小、缺乏高首位度城镇、城镇沿公路交通干线及江河分布的格局较明显。影响城镇空间格局的因素主要是自然条件的制约、城镇发展的基础脆弱及区域基础设施的牵引等,但浦北县城镇发展的动力较明显,具体表现为水果资源动力、乡镇企业动力、农业综合开发动力等。从浦北县的城镇空间格局现状来看,浦北县的城镇发展应采用梯度推移战略、培育和强化增长极策略、协调发展战略及点———轴开发战略等。可以预见,随着浦北县经济实力的提升,其城镇发展将从极化阶段向集聚———扩散阶段推进。  相似文献   

8.
浦北县系广西钦州市的市辖县,目前的城镇化水平尚处在城镇发展的极化阶段,其城镇空间格局呈现出散点状分布,且密度偏小、缺乏高首位度城镇、城镇沿公路交通干线及江河分布的格局较明显。影响城镇空间格局的因素主要是自然条件的制约、城镇发展的基础脆弱及区域基础设施的牵引等,但浦北县城镇发展的动力较明显,具体表现为水果资源动力、乡镇企业动力、农业综合开发动力等。从浦北县的城镇空间格局现状来看,浦北县的城镇发展应采用梯度推移战略、培育和强化增长极策略、协调发展战略及点——轴开发战略等。可以预见,随着浦北县经济实力的提升,其城镇发展将从极化阶段向集聚——扩散阶段推进。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地区要形成“交通轴 葡萄串 生态绿化”的城镇空间发展模式;同时,要优先考虑中等城市的发展,尽可能均衡各种资源的分配与使用,通过实施中等城市发展战略,促进河北省从传统、被动的“服务京津”向主动的“接轨京津”转化。  相似文献   

10.
西藏边境地区是一个集民族、边疆、贫困、生态于一体的特殊地理区域。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中央及各省市的强力支援下,西藏边境城镇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因受制于自然、地缘、历史等因素,与其他省区相比,仍呈现出少、小、散、弱、差的发展现状。随着新时代来临,西藏边境城镇的重要地位日趋突出,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需要把西藏边境城镇体系建设与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科学规划、顶层设计以及制度创新,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发展原则,运用国家力量加快推动西藏边境地区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边境城镇经济,形成以边境农牧民就地城镇化、军民融合共建边境兵团城镇以及多层级边境城镇体系共同发展的多元、协调、共荣的边境城镇发展新格局,以满足西藏边境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愿望,进而达到强疆固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昆明市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三线建设、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目前,包括昆明在内的西部地区已经进入资源快速消耗的准衰竭期,同时产业结构趋同成为了该地区产业发展中最显著的特征,阻碍着地区城镇的发展和质量。昆明市应着力于生态文明理念,建立一种基于生存与发展、经济与环境和谐统一的产业发展战略,即控制目标体系构建战略、优化效能体系实施战略、社会公众与国际交流互动战略和理念创新务实调整战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省提供的战略机遇,以发展生态经济为前提条件,以城镇建设为空间布局,构建了以四大指标为基础的主导产业遴选模型,进一步阐述了邢台主导产业和产业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13.
论文根据湘江源、农业、山水、文化等关键词反映的实际,找寻科学发展永州路子。实施建设湘江源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城市群示范区的新战略。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和本省发展战略选择及客观环境条件的新要求。基本内涵主要是以建成著名旅游目的地为基本目标,以率先走出"两型"发展路子为根本目标;建设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紧密结合的生态城市群;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模式与路径;以"2.5产业"立市;新型城镇模式;全境建设为湘江源生态保护区。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城镇表现为“五大特性”;城镇化发展的严重滞后性、城镇的规模极次结构的断层性、城市空间布局的单体性、城市功能的非协调性、城镇生态环境的污染性。库区城镇建设,要利用移民迁建契机,建立城镇生态“自净”工程;培育三峡个性的生态移民“山水”型特色城镇带;着力发展生态产业为支撑的城镇新兴生态产业体系,为城镇发展培育根本动力;建立库区“一二三”城镇骨架体系,实现城市极次布局科学化、空间分布均衡化,从而形成三峡库区新兴的“山水”型生态移民特色城镇带。  相似文献   

15.
安徽沿淮经济带现代城镇体系初具雏形,但城镇化绝对水平仍然较低且内部发展不平衡,城市区域带动能力偏弱,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区域人口外流逐渐增多。在准确预测经济带2013—2030年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前提下,综合运用PCA方法和引力模型确定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并测度其辐射强度,提出应充分考虑沿淮经济带安徽段实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资源环境条件,依托沿淮经济带现有的城镇空间布局重点和产业发展基础,坚持城镇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施核心城市引领、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最终形成安徽沿淮经济带“一轴、双组团、多节点”的开放型、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深入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背景下,六安等沿淮城市面临充分融入经济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六安市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既有良好的产业与资源基础、生态与区位优势,也存在城镇化发展滞后、产业竞争力不强、创新动能不足、开放合作度不高等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生态经济发展内在要求,提出以生态资本为基础、生态产业为支撑、生态城镇为平台、生态创新为动力的融合战略,打造淠淮生态带、提升新型城镇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区域联通网络、增强创新发展动能、提高开放合作水平的融合路径,发挥六安市比较优势,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与绿色振兴赶超。  相似文献   

17.
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晖 《西北师大学报》2005,42(2):96-100
城市化滞后严重阻碍了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滞后的程度、原因及其影响, 结论是: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应选取“以中心城市的发展为核心,以小城镇尤其是中心城镇和特色城镇的发展为重 点”的非均衡战略,主要运用市场力量推动城市化建设,在政府的引导下,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 展。  相似文献   

18.
《集宁师专学报》2020,(5):27-31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推动内蒙古自治区持续健康的绿色经济增长与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是内蒙古新时期转型发展阶段的必然路径,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协同互动机制,针对性提出内蒙古转型发展阶段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路径,明确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体系,加快形成生态文明思想理论深度融合新型生态城镇化过程的长效机制,以期为内蒙古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研究和相关协调发展理论政策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织里镇产业和市场的互动发展,促进了小城镇建设。而织里城镇建设也带动了产业升级、市场繁荣,织里镇小城镇建设应该同时兼顾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环境生态的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战略,以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均衡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科学的生态观,它引领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新型城镇化建设不能忽略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实践证明,缺少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引的中国城镇化建设存在一些弊端,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则是有益的。由此更进一步总结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给人们带来的三点启示:要制定科学的城镇发展规划;鼓励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建设生态城镇;以人为本,重视城镇文化建设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