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静 《文教资料》2008,(15):39-40
严复所译<社会通诠>在中国近代翻译史和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文从严复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例对该作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是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白热化时期,随着以严复译著为代表的一批学术刊物的出现,更加快了文化转型的步伐。严复的译著别具一格,充分突显了晚清译者的意识形态和翻译诉求。通过对严译《社会通诠》的分析,探讨严复翻译会通思想的渊源与中西批判、集思广益、求实创新思想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地了解严复翻译思想发展形成的动机和发展原因。  相似文献   

3.
严复与桐城派的关系比较复杂,以胡适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严复属于桐城派,而以刘声木为代表的学者则持相反的观点。文章从严复与晚清民国桐城派领袖吴汝纶的交往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将两种矛盾的观点置于新文化的背景中进行分析。文章认为,严复与桐城派的关系体现了新旧两种文化对严复文章的价值认同.在那样特殊的时代,严复处在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4.
王易是中国20世纪早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修辞学家。《修辞学通诠》代表了他的最高学术成就,体现了修辞学在当时的发展水平。王易建立了中国现代修辞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具有现代科学品位的修辞学体系。其修辞观的核心不是美辞而是动情。其方法论原则不是绝对化而是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集宁师专学报》2019,(1):87-90
本文试图从诗学视角出发,解读严复在《社会通诠》中译本中的改写活动。通过对语料的分析,解释在特定文化语境下,严复通过引经据典、自造新词和以字释义等典型的翻译诗学操纵形式达到韵律美、节奏美和内容美的创作目的,助其进行政治思想输出。  相似文献   

6.
严复是我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他将著名的社会学著作《社会学研究》翻译并介绍给中国知识分子,冠名为《群学肄言》,并且译文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本文拟从改写理论的角度分析《群学肄言》,从而得出严复译文的变动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和个人原因。  相似文献   

7.
马茂军先生的新著《宋代文章学》,理论新见迭出,考证成绩斐然,是一部代表了当前宋代文章学研究水平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8.
杨骏怡 《海外英语》2015,(9):147-148
严复是我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他将著名的社会学著作《社会学研究》翻译并介绍给中国知识分子,冠名为《群学肄言》,并且译文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本文拟从改写理论的角度分析《群学肄言》,从而得出严复译文的变动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和个人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有清一代,经学复兴。在复兴进程中,汉、宋之争,激烈而复杂,成为清学演变的主线。受此学术风气的影响,作为清代第一大文派的桐城派,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并积极作出回应。这种应对与参与,形塑并彰显了桐城派的学术属性。乾嘉时期,汉学如丽日中天,然姚鼐迥异时流,创辟新说,肇开桐城派治学的新途径。他提出学问之事,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相济,不可偏废。这种主张,固然是在折中汉、宋,但更重要的是,凸显了"文章"在学术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学问三端之说,实际上也是姚鼐治经说经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是新旧文化转型的产物。姚永朴在总结桐城派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创新,为适应急剧变化的时代,尊重文章学自身发展,他在《文学研究法》中提出了较为通达的文章学观点:不立宗派,骈散同源;力纠前贤空疏,关注文学本位;强调文章与时代的关系,提出了更加全面适时的文章功效观。姚永朴作为桐城旧人,在古文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时艰难努力,预流趋新,为古文求取生存空间,有一代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11.
唐武玄之所撰《韵诠》今已佚,就其佚文探讨此书的概貌及其在音韵学和训诂学等方面上的学术价值,并对其中的一些词语作了考证,指出这些词语的训释在研究唐代的词汇和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会通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基础,也是翻译会通的学术基础。严复的翻译运用了这种思想,使其译著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结合近代中国的时代背景与民众诉求,阐释严复以达旨为主要翻译策略的翻译会通思想的学术适用性。同时运用蒙娜·贝克的叙事学理论,力求论证翻译会通思想在现代的学术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唐弢是现代文学史家,也是现代文章学家。统观唐氏的文章学著述,可以发现其贡献主要有三:一,构建了较为科学的文章学体系;二,较为全面地揭示与剖析了关于文章本体的原理与问题;三,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文章写作理论。由此可见其文章学家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4.
生态翻译学是近年来流行的学科。通常生态翻译需要从原文内在的生态结构体系出发来对翻译作品进行选择,生态翻译首先注定要带有特色。我们通过这一崭新的学科来对严复的翻译进行全方位的诠释与评价,从而得出一个与以往研究不同的认识,即严译是他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另外指出严译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严复作为系统介绍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化制度的先驱,他运用“物竞天择,适生存”,“优胜劣汰”的进步观点,服务于中国当时的社会需要,并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合乎社会历史发展的时代潮流的,是进步的,这对于我们今天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仍有一定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6.
姚斯的"期待视野"理论对翻译的启示是,为了使读者接受自己的译本,译者在翻译中必须关照读者的期待视野。基于对晚清时势下读者特定期待视野的关照,严复在将Evolution and Ethics翻译成《天演论》时,通过改写、删削、省略、增加等方式,强化了译本对当时中国读者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的呼唤。因此,严复的译本激发了当时读者的积极响应,成为和读者期待视野近乎完美融合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中国文章修辞之学深入发展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史记》研究评论较之前代有了新的形式和内容,体现在出现了以词句修辞为中心的《史记》节录本《史记法语》、最早的《史记》评点本《班马异同评》,在宋人的笔记、文话之中对《史记》的评论也因为修辞学的发展而引向细致具体的方面。宋代修辞学深化、拓宽了《史记》的文章学研究思路,完善了《史记》接受的主要形式,为明代《史记》研究的大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黄典诚教授《诗经通译新诠》,在《诗经》的普及与研究方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力甚深的新,此本着《诗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神,从对《诗经》原的校勘,句读,章句的分析等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和依据,与黄典诚教授商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经传释词》与《词诠》在虚词研究方法上的特色做了分析。指出两书共同特征是运用声训、相同的句式结构和不同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虚词的句法和意义。《词诠》更是将语源学的思想运用到虚词的注释中。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为基础,从目的论视角重新阐释了“信达雅”的内涵。根据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翻译对象《天演论》,笔者提出“信达雅”是以“雅”为中心,兼顾“信”与“达”。“雅”不是外在的“润色加藻”,也不是翻译的“脂粉”。在《天演论》的翻译中,目的法则赋予了“雅”的核心地位,使“信”在严复的翻译实践中从中心走到了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