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教师获得感是小学教师需求得到满足后产生的积极体验,关乎着其存在状态和发展水平。通过对6名小学教师的质性研究发现,初任教师、经验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在获得对象、获得渠道和获得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价值观、教师主体、课程文本与支持条件是影响小学教师获得感生成的重要因素。为此,促进小学教师获得感生成需要形塑合理价值取向,引领教师获得感生成方向;提升教师主体素养,奠定获得感生成基础;注重课程文本的理解与创生,提升教师获得感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条件保障,助力教师获得感生成。  相似文献   

2.
胡燕红 《教育评论》2023,(5):116-122
学生获得感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文章在梳理以往获得感内涵、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基于马扎诺全人理论,把学生获得感分为知识系统、认知系统、元认知系统和自我系统四个构成要素。同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估七个方面构建了提升学生获得感的教学路径,以期提高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获得感和认同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学生性格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很深的影响。文章立足于此,阐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概念特征,分析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的因素,进一步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获得感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标准。提高教育对象的获得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一个时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和"需求"呈现出不匹配的现状,出现有供给无需求、有需求无供给的匹配错位窘况。现阶段,如何从供给方面进一步剖析获得感的内涵,理顺获得感的逻辑生成,搭建获得感的科学构成,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一项系统工程。以系统论视角审视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涵盖了教学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等系统要素,并具有整体性、层次性、联动性、动态性等理论特征。随着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将系统思维运用于提升思政课获得感教育实践,明确大学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过程的目标引导性、贯通融合性、要素耦合性、成效聚合性,成为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获得感是指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所获得的认知、思想与精神上的认同感和成就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主观体验。增强学生获得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试金石。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应当以学生获得感为重要指标,抓住教师、学生及教学方法三大环节: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增强获得感的重要环节,大学生主体性是能否最终取得获得感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和获得感取得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乡村教师获得感是在其客观拥有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观认知和内在体验。乡村教师的获得感水平是影响其存在与发展品质的重要因素。乡村教师获得感的生成是乡村教师主体与环境多重互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意图、主体惯习、个体资本、时空场域和主体性反思构成了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实践逻辑。其中,实践意图是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方向引导,主体惯习构成了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实践图式,个体资本是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实践工具,时空场域奠定了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支持条件,主体性反思则是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8.
教师效能感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变量,成为现代教育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对金华地区高职英语教师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发现:恰当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能增进教师效能感,且对教师效能感有持久影响力。开设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使教师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获得提升,可有效增强教师效能感,促进教师的教学内驱力,使教师获得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水平的现实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是体现学科发展成果、提升教育质量层次、落实育人使命任务的迫切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学生、供给和环境等多重维度交织影响的产物。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要抓住学生参与这个行动前提,构建教育要素准备与学生接受获得的结合机制,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贯通提升获得感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获得感表达的是主体心灵的自足或充实,表征个体对社会的依赖和归属。思想政治课具有增强青年学生获得感的独特优势,培养青年学生的获得感亦是改进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目标。然而,思想政治课面临来自学生主体、社会现实和网络发展的挑战而阻碍了青年学生对获得感的体认。因此,探索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出发点、以深化理论讲授为中心环节、以运用网络资源为重要抓手等的路径,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温度、力度、热度,对增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必须正确认识思政课学生学习获得感的构成要素,懂得获得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新维度,也是评价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努力探讨其生成逻辑,懂得学生学习获得感生成的实践基础与心理机制,不断探索学生学习获得感的提升路径,以教学活动为获得感生成的基础,努力做到主导与主体相统一、情感与道义相融通、内容与形式相适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胡明琪 《天津教育》2024,(3):119-122
<正>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手段之一,是检验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因此,提升作业的体验感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业的体验感应注重开放性、情境性、整合性,难度合理、类型多样。目前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关于提升美术作业体验感的学习策略研究的相关论文较少,还有较大探索空间,教师要围绕学生美术学习体验性的特点,结合学习、实践、创作、展示等形式,注重提升学生对自己学习中作业的获得感和体验感,从而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3.
"获得感"是对获得的感受、感知与感悟,是一种正向性、肯定性、积极性的评价。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指大学生感受到思政课是学有所获、学有所用[1]。聚焦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就是要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全面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满足成长发展需求是聚焦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内容;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评价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标准和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一环,也有利于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多元立体教学模式要求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扩大教学场域和多层次化教学,引导学生多渠道自主吸收知识.多元立体教学模式下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以参与感促进获得感的提升,以隐性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素养获得感的提...  相似文献   

15.
“五育融合”的实质在于基于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的假设,通过“五育”协同,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教学获得感是影响教师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发挥的关键因素。促进“五育融合”从理念走向实践,从育人目标转化为育人实效,亟需提升教师的教学获得感。教学获得感不仅能够增强教师的主体性存在感,强化自我效能感,而且还有助于教师将内在积极体验转化为外在的行动力量。一般而言,教师教学获得感由教学事实获得感、教学价值获得感和教学意义获得感构成。提升教师教学获得感既要注重教学事实的给与,教学价值的生成,还要强化教师的主体性反思,在内化体悟中促进意义的升华。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生成是一个积极心理体验过程,心流体验理论能够为其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引导价值。在心流体验的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生成显现出明显的“心流”特征,表征为大学生内在愉悦感、内在目标性、内在秩序性和内在意义感四个维度的心理需求和预期。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提升,需从以下三点着力:重构教育关系,加强大学生与思政课的情感融合;优化内容供给,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目标;培育获益感知,促进大学生内在意义感提升。通过对思政课获得感的内生机理及实现路径的探索,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7.
当前,获得感已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以及教育学者和教师面临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了解高职高专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现状,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学生获得感的具体对策。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研究学生思政课的基本情况,提出通过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能力、丰富思政课授课内容、优化整合教育方式方法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应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三个维度透彻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当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信息获取不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动态过程考察不够、对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认知特点的把握不准等是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不足的主要原因。为此,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模型”为参考,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认识效率;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引导,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以学生主体性研究为抓手,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以获得感提升为核心,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自我效能感高低对成人学习者的学业水平和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成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及其重要性,提出可利用成功体验、榜样、教师期望与良好的集体效能、归因训练来提升成人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20.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学生获得感。为探索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感的形成机制,对45名学生开展半结构化访谈,基于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提取196个初始概念,形成23个子范畴和8个主范畴,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感形成的两阶段模型。研究发现:资源供给、内源动机和公平感知是影响学生获得感的主要因素;资源供给是获得感形成的物质基础,内源动机有助于促进学生从资源供给中产生客观收获,公平感知有助于促进学生合理评价客观收获进而产生获得感。基于此,应从优化校园资源供给、创新教学服务体系和深化人才评价改革三方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