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陈玲 《英语教师》2023,(3):106-109
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意义。分析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阐述教育戏剧的内涵、特点及运用价值,并结合实例,探究运用戏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提出教师可通过探寻文化切入点、挖掘戏剧资源、活用戏剧教学模式、培养文化意识等途径实现英语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与精神命脉,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课程。因此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定位要准确。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存在融入目标淡化、融入评价失当、融入内容不足和融入方式固化等问题。研究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的策略主要有: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目标,改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评价,充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内容,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简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出高校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与措施:开展系列阅读推广活动,营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构建线上线下"传统文化+新媒体"服务模式,举办传统文化专题知识讲座,建设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承与交流中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等。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上升到“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意义和现实困境,归纳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四种实践模式,即以专业建设为统领,全面融入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模式”;以师资队伍为抓手,全要素融入教育教学中的“教学模式”;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全方位融入学生活动中的“文化模式”;以实践环节为纽带,全过程融入社会实践中的“实践模式”。旨在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二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具有辩证关联性。高校学生群体对新事物的追求、当前物质条件的跃升转变以及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普遍传播,造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代际困境。实现对这一代际困境的消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与教学能力,是实现有效融入的师资保障和重要前提,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理论教学是实现二者有机融合的关键渠道,积极开展高校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教学是实现二者高效融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大力倡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革新,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说教式品德教育方式迫在眉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能极大地丰富小学德育教学的内容,历史名人、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爱国故事等都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教育素材。文章针对如何有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实提升小学生品德的方法进行研究,梳理出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小学德育工作效果的实施策略,以便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数学教学,对实现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数学教学,需要解决“融入”的意义、“融入”的原则、“融入”的途径等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数学教学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人生态度,遵循科学性、主体性、关联性、综合性的融入原则,通过情境创设导入文化,经由新知探究应用文化,借助问题解决重现文化,利用材料阅读引入文化,开展实践活动感受文化等途径.  相似文献   

8.
陈志平 《新教师》2019,(6):15-16
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的建构与传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和基础。多年以来,我校将南音、刻纸、灯谜、陶艺、楹联、童谣等闽南文化的传承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荣膺泉州市“闽南文化传承基地学校(刻纸)”、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南音)”。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中,我校将传统文化多方位、全过程地融入学校的美育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大力探索学科融合,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信念和民族精神,也蕴含着坚实的文化自信底蕴。为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进路是十分必要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然而,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些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并未充分重视,一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存有偏见。树立传统文化自信、完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拓展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要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语文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寻找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基本途径,以便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不失为教育教学的积极尝试。周红梅同志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凸显政治学科德育价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中,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的意义,以建立学科自信、提升教学品位;在变革课程内容、学习方法、校本课程中拓宽融入路径,以全方位、多角度地丰富教学内容、突破学科壁垒;从因课制宜、连贯性与系统化思维、时代性、创新性原则入手,以细化融入要求,准确把握原则方向。党中央将教育的根本任务设定为立德树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肩负重要时代使命,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积累、深刻领会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实现良好道德素养及人格修养的进阶提升。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民族代代相继的血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集中彰显.幼儿时期的学生,心智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幼儿园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助于发展幼儿的人文素养,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本文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出发,探讨如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钱仕刚 《贵州教育》2023,(13):39-42
学校教育须践行文化传承之责,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课堂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不朽的文化价值。本文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草塘火龙”为例,探索将地方性非物质文化融入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的路径和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美术学习效果,提升初中生审美素养,进而促进地方性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14.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 法治教学之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性发展,对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高道德 与法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将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再传承”与“再创新”,还能充分体现学生—文化—教学三重维度的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基本目标、核心内容与方式方法三个层面都存在高度契合性,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现实基础。有鉴于此,提出具体融合路径:在理想信念层面上,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融入”的基本前提;在师资队伍层面上,要以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为“融入”的重要基础;在体系建设层面上,要以构建科学性课程体系为“融入”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服务社会、服务产业最有生命力的教育方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古今工匠精神。文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高职教育,并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及研究体系、特色课程体系、实践养成体系、平台建设体系进行探索与实践,对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认知、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滋养沁润作用,共同致力于成就职业院校学生实现就业光彩、生活精彩、人生出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还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意蕴丰富,将其融入民族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有助于增强高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提升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内涵出发,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并基于民族类院校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五条可行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唐诗宋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极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将唐诗宋词融入其中,必须坚持继承与扬弃的统一、价值引领、主次分明等原则,通过融入课堂教学、开展第二课堂、拓展实践教学、激活诗词地理游学等路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9.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既是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需要,也是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推进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现实需要。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育人机理的契合性、价值内涵的相合性以及理论内容的继承性,文章提出构建“三实一体、三堂统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可行性路径,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改革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与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文化传承艰巨使命的“执行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第一课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不仅是出于传承民族文化精华的考虑,也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必要举措。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仍表现出课程效果不佳、与优秀传统文化无法有效衔接、融入过程机械化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立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根本,找准二者的融合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