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推动新时代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爱国主义教育要紧跟新时代步伐,创新教育形式。在中国故事成为主流意识形态重要叙事内容的背景下,以故事叙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载体,已然成为一种趋势。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故事叙事应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统一、情感与理性相兼容、杰出与平凡相结合、文字与图像相融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协同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新的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被赋予更大的价值诉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明主题。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规定。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积极探索富于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的教育范式,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5.
孟宪丽 《教育》2022,(13):4-6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随着新时代教育实施纲要的推出,其中的要求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科学化的引导.作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高中思想政治课需要承担起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任务.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加强,除能够帮助教师完善教学方式、助力教学理论的有效性探...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动员和鼓舞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更是青年群体立强国志践报国行的精神滋养。传承千年的仪式礼仪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资源,具化了爱国主义理论内容,有效拓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渠道,日益成为培育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然而在运用仪式礼仪推进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精神培育过程中,对其认识不足,加之其本身形式单一、内容单薄等问题影响着传递爱国报国精神的效度。为此,运用仪式礼仪培育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引导青年群体加强爱国信仰认同,坚定正确价值选择;创新仪式礼仪表达形式,合力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平台;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丰富仪式礼仪自身内涵。  相似文献   

7.
<正>《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聚焦青少年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五四运动所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用“五四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是初中历史学科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正>《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基于这样的要求,笔者尝试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数学课堂,用爱国情怀浸润学生。  相似文献   

9.
<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鲜亮的底色。2019年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要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实现这一要求,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激励着每一代人不懈奋斗,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颁布,为高职院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基于此,通过分析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涵,阐明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并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探索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旨在培育高职学生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1.
在幼儿教育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是落实新时代学前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幼儿期是情绪情感形成的关键期。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通过挖掘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家园合作、提升幼儿教师爱国主义素养等方式途径实现对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助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要坚持牢牢把握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线,坚持"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教育联动性、爱国教育氛围营造、教育形式创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阻碍了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进程.为了更好地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高校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全面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挖掘校内外资源,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活...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是新时代大学生需要践行的重要理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将爱国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能够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最大功能和价值,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因此,本文将对新时代爱国主...  相似文献   

15.
<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最重要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最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文明5000年,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形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新中国70年,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生发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信仰、精神品格和精神力量。新时代,赓续爱国主义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从孩子抓起。新时代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振奋民族精神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将爱国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中学生的精神之需、精神之钙、精神支柱,是学校工作的教育之魂,是教学工作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承担了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的重要使命,要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实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红色资源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广泛开展四史教育,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和载体,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凝聚中国人民思想共识、激励人们团结奋斗的重要力量,也是民族精神的根本支柱。爱国主义是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爱国主义思想内涵与表现形式也在发生变化。新时代,面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是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路径,对激发青年学生为国奋斗、为民服务具有关键作用,应当成为思政教育创新变革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生动的集体责任感,也是全国人民最纯洁、最朴素的情感目标,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核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涵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重中之重就是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各学校要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培养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骨干教师队伍,着力培养新时代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用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扬爱国之情、担爱国之责、立强国之志、育爱国之才,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落到实处,将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的爱国之情融入到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这堂"必修课"遍地生根发芽,在爱国教育滋养的旗帜下开出民族花,结出爱国果。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使他们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文章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以课余活动为补充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