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第94页~95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①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②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能初步分析整理出的数据,能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70~74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经历统计的过程,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完成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或利用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学思考: 分类统计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学生第四次接触统计。教材旨在让学生在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学习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教材中的例题呈现了学生感兴趣的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然后教材提出“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产生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5.
邱燕 《福建教育》2008,(2):40-41
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本单元仍然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方法收集、加工信息,进一步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数据。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学案例概述] 笔者曾在自己班上教了<简单的统计表>一课,这是聋校数学教材第十五册,第76页例2的教学,教学目的是"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并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4~85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再创造”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认识复式统计表,会用复式统计表描述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经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增强数据意识。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能初步分析整理出的数据,能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教材简解: 本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8~99页的内容,它包括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3题.在此之前,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分类整理,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这节课是将一些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纸片混杂在一起,引导学生整理数据,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进统计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P106-10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2页。教学目标:1.在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2.经历单式统计表到复式统计表的再创造过程,体验复式统计表的应用价值。3.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会填写复式统计表。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94-95页.教材分析: 统计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初步接触到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木节课所教学的"统计"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和排列;在比较、分类、排列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为以后学习复式统计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7-28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与整理,掌握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整理的意义。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统计”是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初步掌握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解答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和统计表,增强对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P106-08第八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目标预设:1、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并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优点。2、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一单元第一节内容是统计表。学生学习了这部分教材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统计知识打下一些基础。统计表是把一些有关的数量按一定的顺序和范围进行分类整理,再用表格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和统计表的制法,就是这节教材的教学要求。绘制统计表,要从搜集数据和整理数据开始。例1、例2主要是使学生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初步学会把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范围进行分类整理的方法。由于单式统计表比较简单,教材结合讲解数据的整理介绍了单式统计表的制法。例1中的记录单记录了某校四年级一班二十四个女同学各人身高的长度。为了能清楚地看出这个班女同学身材高矮的状况把其中给的数据加以整理。整理时,可以从身材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简单的数据整理”一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使学生知道绘制简单统计表的方法,并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8页。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中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2.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美丽的大森林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正在举行小小运动会,我们一起去参加吧!(课件出示动物运动会比赛的场面。)师:比赛场面可真激烈,小动物们都在努力获得更多的奖牌。(课…  相似文献   

20.
一、说教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第93至94页的内容 ,是学生在中年级段初步接触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 ,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例1前面 ,先复习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接着提出 :有的时候不可能一次数出各项数据 ,而需要逐步收集和积累数据 ,比如例1中说的情况 ,就需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整理数据 ,经常使用的是划“正”字 ,哪种数据增加1 ,就在那种数据的名称后面加一划。这样收集起来的数据叫做原始数据。为了更清楚地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