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家三毛在《我的三位老师》中这样回忆韩湘宁,"一个不用长围巾的小王子,夏日炎热的烈阳下,雪白的一身打扮,怎么也不能再将他泼上颜色。"文章写于1985年,当时韩湘宁已移居纽约18年,三毛也结束了流浪的生活回到台湾,在  相似文献   

2.
牛达生  牛志文 《寻根》2008,(6):86-88
“印纸”,是经过印版印刷的纸张,是古代印刷术的一种凭证。在史籍中,武则天是最早被记载使用“印纸”的人。这种印纸,比现代任何出土印刷品的年代都要早,在研究印刷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于许多人来说,知道歌唱家袁晨野的名字,恐怕不是在音乐会上,而是从近一年来,特别是近几个月来,一些报刊对他在3次国际重大声乐赛中连续获奖的报道中。去年6月,在东京举行的国际声乐比赛,有16个国家107名强手展开竞争,袁晨野取得第二名(不分男女声)的好成绩。一年后,在第七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表演家比赛中,袁晨野摘取了声乐赛的金牌(不分男女声),这也是在这一届各项音乐比赛(声乐、钢琴、大提琴、小提琴)中,亚洲选手中唯一获得金牌的人,并从此结束了在柴氏赛中亚洲人与金牌无缘的历史。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月后,…  相似文献   

4.
英国当代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位阿拉伯天才:“他在作为一个成年人的54年工作生涯中,用不到4年的‘隐居’就完成了一部著作,从而达到了毕生事业的顶峰。这部著作在视野广阔和深度方面,在聪明才智方面,都可以与修昔底德或马基亚维里的作品相媲美……他精心构思和明确表述了一种历史哲学,这无疑是古往今来、普天之下任何心灵所曾经构想过的这类著作中最伟大的一部。”获得如此美誉的不是别人,正是被誉为历代最卓越的历史学家、伊斯兰教最伟大的历史哲学家——伊本·赫勒敦。  相似文献   

5.
泉莹 《寻根》2003,(1):34-39
对联,又叫对子、联语、联句、楹联等。它是我国独有的且较为普及的一种文学样式。尽管现在日本、韩国及欧美等地都有人写对联,但多数作者为华侨,所用的也差不多都是汉字。桃 符传说在黄帝时代,沧海之中有座度朔山,山上有一株大桃树,枝干屈盘起来荫遮了三千里的地面。大树东北有一座鬼门,鬼界里所有的鬼都从这里出入。桃树梢上站着一只金鸡,当太阳露出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它身上的时候,就会鸣叫起来。夜里出来游荡的万鬼不等鸡叫就要赶紧跑回去。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兄弟二人,在鬼门外把守着,查看那些形形色色的从人间游荡回来的鬼…  相似文献   

6.
近三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大跃进”使艺术圈一片“金声玉振”,不仅吸引众多投资者和藏家的关注,也引起大众的好奇。如嘉德拍卖的仇英《赤壁图》,刚刚拍出7982万的中国画全球纪录。但相比人人瞩目的股票、房地产市场来说,艺术市场的这点儿波澜只能算做小巫。如2005年6月,上海股市尚于最低的998.23点上,到当年12月便爬升至2500点,之后的一年则连续突破,一路上扬,最高达6000点。也就是说,这一年仅中国股票市场就制造了成百上千个亿万富豪,数万个千万富翁。  相似文献   

7.
冬日的一个午后,我欲歇憩,妻在一旁哗啦着报纸。我想,还会有什么新闻,萨达姆昨日不是被美军生擒了?没有想到真还被妻翻出了一条新闻: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险些遇害,他的坐骑刚刚通过拉瓦尔品第的一座大桥,大桥发生爆炸,警方称,这是一起针对穆沙拉夫的袭击事件。  相似文献   

8.
肖雅 《世界文化》2008,(6):30-31
简·福伊尔曾说:“歌舞片的仪式性功能就是重申并阐明娱乐在其观众生活中所占的地位。” 歌舞片以其最擅长表现技巧反映浪漫主义情感,表达喜悦、忧伤、欢乐、悲哀等情绪,已经成为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宣泄人类愿望和梦想的影片类型。而印度歌舞电影,以宏大华丽的布景,缤纷灿烂的色彩,悦耳动听的乐曲,轻快活泼的舞蹈,以及歌舞片独有的梦幻机制,为我们营造了一道道丰富的视觉盛宴。  相似文献   

9.
雪冬 《世界文化》2008,(11):29-31
为了纪念9·11事件中罹难的184名军职和文职人员,一座新的公园在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旁建立了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一、缘起与解题2002年10月21日,《北京晚报》上刊发一篇报道,介绍北京保利艺术馆收藏并展出的一件西周青铜器公及其铭文98字。我据刊发的铭文拓片,作了全文隶定解读,并亲赴保利艺术馆以观其庐山真面目。据介绍,这件公是2002年春天保利艺术馆的专家在海外文物市场上偶然发现的,然后将其带回北京审鉴真伪,确认真品后购买。在对其进行鉴定后,我相信李学勤、马承源等青铜器专家鉴定为真品是可信的。其铭文又一次证明禹、大禹治水、夏朝是信史,证明中国历史文献相关记载渊源有自。特别是作器者乃遂国国君,意义犹为重大。对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1932年3月18日,厄普代克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伯克斯县的先令屯镇。在厄普代克来到人世前,美国爆发了一场经济大灾难,即始于1929年的大萧条。到1933年,美国的工业产值下降到萧条前的三分之一,数干家银行关门,近1300万人失业。城市中充斥着救济平民的流动厨房,农民的粮食由于无法卖掉而腐烂。伴随着经济萧条的便是整个社会的动荡和人心的浮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凡比较敏锐的人均发现,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已经由改革开放最初的个别项目、短期项目、阶段性项目,发展成为当今,就时间而言——旷日持久;就规模而言——宏大壮阔;就内容而言——丰富多彩;就地域而言——幅员辽阔……,且不言前不久在德国结束的声势浩大的“柏林亚太周·中国文化年”活动,也不说即将与法国举办的门类齐全的“中法文化年”活动,紧紧与“相约北京”联欢活动衔接交叉并长达一年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国·日本文化年”,“纪念中韩建交10周年——中韩国民交流年”和“中日韩人员交流年”系列大型文化…  相似文献   

13.
王颖 《世界文化》2007,(4):10-11
在美国中部曾经有过一个美丽的城镇,那里的生物原本生活得很和谐。繁花似锦、果树成林,鸟儿鸣唱,狐狸在小山上叫着,小鹿穿过原野,人们常常到小溪边捕鱼。但是,一片片从天而降的白色粉剂导致了一场瘟疫:植物枯萎了,鸟儿消失了,鱼儿死光了,母鸡孵不出小鸡,新生的猪仔活不了几天,花丛中没有蜜蜂,苹果花得不到授粉、也没有果实,大人和孩子得了奇怪的疾病。这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春天,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沼泽。  相似文献   

14.
《上海文化年鉴》2011,(1):249-278
美术综述 2010年是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年。在这一年里,上海美术活动主要围绕世博会展开,从时间上可以分为世博前、世博会举办中、世博后3个阶段。在世博会举办前,美术活动主要集中于迎世博的创作和展览。为了让世界各国领导和友人在中国馆能够欣赏到更多优美的中国艺术作品,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与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共同组织来自全国的艺术家为中国馆贵宾厅创作作品,最终出色完成了中国画、油画、水彩画、雕塑、书法、漆画、陶艺、琉璃、刺绣等艺术作品共75件,为中国馆增添了艺术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这100年的历史,是一个整体性价值观念上激烈变动的时期,我们的艺术也因此不断地在今是而昨非中动荡着。从“五·四”运动始,中国激进的知识分子,从拯救中国文化出发,在打倒“以禅入画”和“文人自娱”的传统文人画口号声中,引进西方写实主义的绘画。尤其1949年以后,在冷战的背景中,中国重新与西方隔绝,且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  相似文献   

16.
有这么一条河,它的名字很美丽,叫“胭脂河”;也有这么一座桥,它是人工凿成的,但它的名字却偏偏叫“天生桥”。与一般的河、桥关系不同的是,它们并不是先有河再因为人们要过河而造桥,当然更不是因为有了桥而要有一条河。它们是同一时刻诞生,桥随河而生,河因桥而美。这条河、这座桥就坐落在江苏省溧水县境内,离溧水县城约5公里。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自此,南京成了明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为了维持明王朝朝廷的庞大开支,政府向全国各地大量征收赋税和粮食,全国各地粮饷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南…  相似文献   

17.
荣耀·和平·德行——奥林匹亚的体育文化(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皎皎明月闪耀于蓝色夜空当中,赞美歌声遍布竞技场四面八方。——品达罗斯光辉灿烂的古希腊文明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向来为世人津津乐道。其独特的体育文化更是在古代史中独树一帜,在当时的地中海区域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而众所周知的古代奥林匹亚赛会堪称最突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社会整合·社会发展缪青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把握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必须注意发展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因而,把握社会整合的机制是极为重要的。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社会整合意味着协调社会各集团、各阶层利益及行为,使之相互顺应为社会一体化过程。社会整...  相似文献   

19.
牛达生  牛志文 《寻根》2009,(6):86-88
“印纸”,是经过印版印刷的纸张,是古代印刷术的一种凭证。在史籍中,武则天是最早被记载使用“印纸”的人。这种印纸,比现代任何出土印刷品的年代都要早,在研究印刷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元朝时期(公元1279──1368),维吾尔族景教[注]徒拉班·扫马奉命出使欧洲,寻求交往。他曾谒见过罗马教皇,拜见英、法国王,顺利地完成了出使欧洲的使命。扫马此行尽管在国内鲜为人知,但实际上繁荣了元代中西交通,其直接效果当如法显和玄奖一样,辉映于世界宗教史和中西交通史中。扫马是维吾尔族人。“拉班”为叙利亚语,是“大师”或“长老”的意思,拉班·扫马即扫马大师。他于1225年生在汗八里,就是当时元朝大都,今天的北京。他的父亲昔班是一位巡察使,曾在北京景教教会中任职。扫马生在这样一个景教徒家庭中,从小就被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