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学者魏子云先生,曾作《<金瓶梅词话>注释》一书,(由台湾学生书局印行,1984年版,以下简称《注释》)对《金瓶梅词话》作了大量的、严实的考证,很有见地。但内中也还有些可商榷或补充之处。笔者就《注释》中存疑或待考的几处,作些考证,以期求教于海内外《金瓶梅》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博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界上现行的棋牌用具大多与之有关。博戏源自商末的"六博",早在春秋及秦汉时期就非常盛行,《孔子家语》《淮南子》《博经》《楚辞》等古代文献对此多有记载。从史料上来看,早期博戏是一种高雅的游戏,博戏之人受人尊重,西汉甚至还设有博侍诏官,只是后来和赌输赢联系在了一起,《盐铁论》中的"博戏驰逐之徒,皆富人子弟",李白的"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辉",便是对该现象很好的说明。于是博戏的大众娱乐功能渐渐消失,六博也因此遭到社会的排斥,加之围棋的盛行,隋唐以后几乎不复存在。但是到了北宋年间,有人将两个骰面刻在一扇牙板上,形成"牙牌";由于诞生于宋徽宗宣和年间,牙牌也称"宣和牌";后来改用牛骨制作,又称"骨牌"。牙牌发展到明朝,有人将宣和牌副和相关诗句编印成册,形成《宣和牌谱》。清朝时期宣和牌谱的应用进一步拓宽,出现了牙牌数等用法。临沂大学闵凡信教授对《宣和牌谱》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出版了《宣和牌谱清玩》(以下简称《清玩》)一书,对骨牌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解读,成为目前第一部细致解说骨牌文化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词话》中出现了"猪八戒",经考证这些都来自于小说《西游记》而不是杂剧《西游记》或其他,《金瓶梅词话》中还出现了一副对联及一句俗语,也极可能来源于小说《西游记》。小说《西游记》现存最早的刊本为万历二十年(1592年),则受小说《西游记》影响的《金瓶梅词话》不太可能早于此年,由此可得出《金瓶梅词话》当成书于万历年间。  相似文献   

4.
第一奇书《金瓶梅》语言索解匪易,向称难读。台湾《金》学家魏子云先生《金瓶梅词话注释》,为学人研读《金》书,扫清了语言障碍。日人植田均先生《<金瓶梅词话>词语汇释》②,已将其全部收录;内地中州古籍出版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曾两度予以重印。足见其需求、影响之大。是书于方言俚语诠释,多有创见,笔者披读,获益良多。然亦间有未惬人意之处,兹摭取十七条,略陈鄙见,以就教于作者及博雅大方。  相似文献   

5.
概略言之,《金瓶梅》版本有四种:一、抄本,书名题作《金瓶梅》,明万历二十年以后开始流传。抄本《金瓶梅》有多种,具有研究价值。二、词话本,书名均有“词话”二字。最初出现的词话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大约刻于明万历四十五年,故又称“万历本”。词话本是根据抄本改编的。国内外能见到的词话本有多种。根据刻本作了某些删改的新排本,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于性描写中每每提及烧香疤一事(即男子用香火烧灼妓女或姘头的肉体以留下印记),《词话》本第八、三十二、六十一、七十八诸回均有记述。其烧灼部位多指明在阴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中江淮次方言臆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金瓶梅》中出现的“江淮次方言”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针对以往《金瓶梅》研究者漏注的部分,以及今人白维国《金瓶梅词典》、王利器《金瓶梅词典》、李申《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魏子云《金瓶梅词话词语注释》诸书中误注的部分进行了补释。  相似文献   

8.
日本大安株式会社将两个在日本的万历本《金瓶梅词话》取长补短,合为一本。香港梦梅馆总编辑梅节先生为了使《金》书成为普及性读物,对大安本进行了校改,加了注释,出版了重校本《金瓶梅词话》。这是一个很好的普及本。但在校、注两个方面,仍有若干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最早当刻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冬季至四十七年(1619)秋元,即所谓“万历本”,今已亡佚。今存《新刻金瓶梅词话》当刻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秋冬之际,刻成于天启三年(1623),称之谓“万历至天启刻本”。《新刘绣像批评金瓶梅》为“崇祯本”,它以《新刻金瓶梅词话》本为底本,刻成于崇祯年  相似文献   

10.
日本大安株式会社将两个在日本的万历本《金瓶梅词话》取长补短,合为一本。香港梦梅馆总编辑梅七先生为了使《金》书成为普及性读物,对大安本进行了校改,加了注释,出版了重校本《金瓶梅词话》。这是一个很好的普及本。但在校、注两个方面,仍有若干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台湾学者魏子云的《金瓶梅词话注释》是较有影响的一部学术著作,然也不免有差错和缺漏,本文作者列举书中的九条注释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2.
小引《金瓶梅词话》虽然是一部自话长篇小说,但是读懂读通并不容易。香港学者马力先生在《评梅节点校本<金瓶梅词话>》中说到:“大陆研究《金瓶梅》的学者王汝梅也承认,《金瓶梅词话》‘有很多句子、词语尚读不懂、读不通’。”(《明报月刊》1988年3月号)他引述的这句话是我本着实事求是精神说的。我深感读《金瓶梅》之难。概言之,读《金瓶梅》之难有三: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词话》的重新发现,是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到1933年前后,孙楷第先生说:《金瓶梅》小说是李开先所作。(这是胡适授课时在讲坛上公开宣布的,我尚未看到孙先生论证此一公案的文章)。专攻明史的吴晗同志当时也发表论文确定《金瓶梅词话》一书所反映的税制和职官,大多是始见于万历年  相似文献   

14.
对《金瓶梅》的版本进行了梳理,认为现存所谓“万历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实刻于清初;说《金瓶梅》作者是兰陵笑笑生,这不过是三百年前的书商作伪;兰陵笑笑生不可能是《金瓶梅》的作者。  相似文献   

15.
在笔者系列论文的第一篇《(金瓶梅词话)作者为武进作家白悦》之后,从皇甫济为白悦诗文集《白洛原遗稿》所作的序、徐阶为白悦撰墓志铭及《金瓶梅词话》内证等入手,可以进一步证实《金瓶梅词话》的作者为江苏武进作家白悦,并由此对这部小说的最早传播作出合理的推测。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也是世界文学名著。现存于世的最具有权威性的本子,是付刻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本”);大约过了一二十年后的崇祯年间,有一种对词话本删改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以下简称“崇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词话》载录令曲甚多,颇引人注意。于是,《野获编》卷二十五《时尚小令》条也频频为研究者称引。究其原因则是因为沈氏似乎在此透露出一点点与《金瓶梅》令曲有关的信息: 元人小令行于燕赵,后浸淫日盛。嘉隆间乃兴《闹五更》《寄生草》《罗江怨》《哭皇天》《干荷叶》《粉红莲》《铜城歌》《银纽丝》之属。……比年以来又有《打枣竿》《挂枝儿》二曲,其腔调约略相似,则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至刊布成帙,举世传诵,沁入心腑。其谱不知从何来,真可骇叹!《金瓶梅词话》采录那么多令曲,却恰恰没有沈氏写此节文字时最流行的《打枣竿》《挂枝儿》,自然会让人联想到这或许与《金瓶梅》成书的时代等问题有关。但引证者往往有失考察,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的作是谁,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诸多说法中,“大名士说”是较有影响的一种。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仍会发现此论多有不能自圆其说之处。在《金瓶梅》研究中,有一块不被人们注意的死角。那就是它的诗词部分。《金瓶梅》及《金瓶梅词话》有着大量的诗词,以洁本《词话》而言,共有诗词362首,一是创作出现的错误,如混韵、重韵、失律、重字、串调等。从《金瓶梅》的诗词中存在着大量谬误来看,可以证明:《金瓶梅》的作绝对不是什么“大名士”或“名士”,甚至绝对不是中地举的“士”,《金瓶梅》的真正作,应该是无名的民间艺人,是说书艺人的“脚本”。  相似文献   

19.
论《金瓶梅词话》的助词“着”与“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着 助词“着”在《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用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的持续或事物存在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动态助诃;(二)用在句子末尾,煞句,表示某种语气,即语气助词。现将两种用法分别阐述于后。 (一)“着”作动态助词 《词话》中的“着”附在动词后作动态助词,所表语法意义可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词话》校读拾零(二)@刘世杰$泉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