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龙崇拜现象,隋唐以后佛教龙文化与本土龙文化相融合,产生了新的龙崇拜现象。宋代是龙崇拜的兴盛时期,《夷坚志》中关于龙的记载多达200余处,涉及龙的形象等内容。对《夷坚志》中龙的多层含义的分析,可以窥见宋人对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龙的原形体现了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而龙崇拜的内涵源于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对民族自身奋起的向往。这是龙的精神之所在,也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化主体精神的本质,与《周易》取龙为象所阐述的"与时偕行"的哲学思想可谓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
龙作为五千年华夏文明一直传承的精神图腾,龙从产生、发展到完全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说文解字》释"龙"有"春分而登天"之说;《易经·乾卦》中也有"飞龙在天"之说。那么龙飞于天在何时?通过分析龙崇拜与少昊氏时期鸟崇拜的关联,探求"飞龙在天"生成的基本时间。  相似文献   

4.
以长沙走马楼吴简中的"佃卒限麦"的记载为切入点,结合南方麦作种植的时间及扩展、西汉末年至三国时期长沙郡的北方移民问题以及孙吴兵员的来源等三个方面,互相参证,对孙吴屯田兵的北方移民问题做一大致的勾勒。南方麦作的种植时间并不是前人认为的吴末东晋年间,应至迟始于孙吴孙权在位时期。  相似文献   

5.
走马楼吴简中的"复民"并不是某些学者所说的复客赐客制中的"复人",而是简牍中所说的"尪羸老顿贫穷女户"和"老顿穷独女户"。他们的身份是平民,不是依附民。  相似文献   

6.
走马楼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中关于佃田的个体单位,出现了“町”、“处”二种不同形式的记载.其中佃田记“处”的竹简,具备五个共同特点,应是单独的一类.即佃田记“町”和记“处”,并非随意书写,其差别在于,记“町”佃田是平地之田,而记“处”佃田则是山地之田.  相似文献   

7.
《史记》中对龙、虎、马、牛、狗、鱼等动物的记载直接影响了后世对动物的认知,尤其以秦人对各种动物的分类方法和使用制度最具代表性,《史记》中共计载有鸟、马、牛、羊、狗、龙、蛇、虎、豺、狼、鹿、鱼等十二种与秦人相关的动物,大体可分为崇拜动物、普通动物和厌恶动物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龙的起源问题一直是古代政治史、宗教史、神话史和艺术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但长期以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本文通过对相关考古资料的分析,并结合古文字学与文献学的研究,从天文学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新探索,提出龙的形象源出中国传统天文学二十八宿体系东宫星宿所构成的形象的观点。农业文明的产生需要以准确的时间服务作为基础,而龙星在上古的授时活动中不仅是重要的时间指示星,而且也是统治者观测的重要星象,这为龙具有王权的象征意义建立了明确的文化背景。因此,古代先民对于龙的崇拜事实上源于他们对于东方星宿的崇拜,而这一崇拜的缘起则在于龙星对于远古先民的授时作用。  相似文献   

9.
"夺魁"夺魁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星辰崇拜的魁星崇拜。"魁星"或称为"文曲星",它是文昌帝君的重要随从之一。魁星崇拜,源于古代对奎宿的崇拜。奎宿属于二十八宿北方玄武七宿中的首星。东汉时期,社会上便开始流传"奎"主文章的说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甘肃天水人,早知天水别称龙城,可我后来偶然发现,别名为"龙城"的城市不止天水一个。于是我生出了好奇心:"龙城"到底有几个?哪个最"正宗"?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一国之内,号称"龙城"的城市竟不下十个!甘肃天水:伏羲人首蛇身,伏羲崇拜是龙崇拜的雏形。天水是羲皇故里,有全国规模最  相似文献   

11.
郑军 《海外英语》2011,(10):302-303
中西方"龙"文化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不同的龙的起源、不同的象征意义、不同的形象和不同的文化衍生意义。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二:中西方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不同和中西方不同的宗教信仰。但中西方龙也有一定的共同点,即不论在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里,龙的价值都在于给以人们一个永恒的崇拜和追求对象:对力、对水、对火、对天空的向往,对征服自然界所有不在人类控制之下的力量的渴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孙吴时期行政职能、丘的性质和秦汉以来基层官吏设置等传统的考察,认为走马楼吴简中"岁伍""月伍"是新出现的丘的管理者,二者分工不同,"岁伍"主要管理丘中的民户,"月伍"则负责土地管理,并且有时还要负责代缴本丘居民的赋税。  相似文献   

13.
走马楼吴简所载“炭民”“樵民”是烧炭服役户和伐樵服役户,为孙吴宫廷、郡县提供木炭、薪柴。“炭民”“樵民”都是“举户从役”,且终身服役。通过对“炭民”“樵民”的研究,既增进了解孙吴徭役制度,又进一步推动魏晋南朝徭役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缘何不见“教星”来?张连平当今中国,群星灿烂,歌星、影星、笑星、体育明星……一个个光彩照人,成为人们崇拜的偶象.以至于还出现了一个什么“追星族”。“追星”而成为一“族”,足见其人多势众。许多青少年对“星”们崇拜得五体投地,其迷恋、痴情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阐述中华民族对“龙”偏爱的心理情结,提出了“龙”崇拜包含生殖崇拜和帝王崇拜的双重精神内涵,并分析了这种双重内涵对中国人的道德心理、政治心理、社会心理乃至个人人格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同学少年》2012,(11):53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一直被视为一种并不存在的神兽。事实上,在史前时代,确实有一种叫"龙"的动物。据先秦文献记载,中国在舜禹和夏时期都曾畜养过龙。从现藏于日本的一件战国时期的豢龙纹青铜卣(yǒu)上,可以看到中国古人驯养"龙"的情景,仔细观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对龙的图腾崇拜由来已久。从龙舟、舞龙等风俗民俗活动,到与"龙"相关的装饰、服饰、习俗,再到与"龙"有关的各式语言、文字、神话传说、文物古迹,可以说中国人对龙的崇拜比比皆是。中国人对龙的这种执着的图腾崇拜,最初受原始崇拜和后期社会习俗演变的影响很大。但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崇拜还是受其内在无意识心理因素的影响、对传统文化和原型有选择的继承和发扬。龙文化和龙图腾的发展过程与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心理原型密不可分,中国人的很多无意识心理原型,都可以通过对龙的图腾崇拜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招龙是苗族崇龙习俗中的一种,盛行于贵州省雷公山区。苗族招龙之龙具有多态性,包括动物龙、植物龙、非生物龙和自然现象龙等,这突破了原有的动物崇拜论和灵物崇拜论,而将龙崇拜的实质指向了最神秘和最原始的自然,即龙崇拜源于自然崇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走马楼吴简入布文书的明细类简和结计类简进行分析后认为:孙吴仓库中有“每日编制”和“每月编制”两种账簿,来对官府纳布情况进行登记和管理.并分别对两种账簿的编制方式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两种账簿的格式进行了初步的复原.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中国人非常崇拜龙,并自称“龙的传人”。其实,龙并不存在,它是我们祖先创造出来的一种崇拜物。既然传说中的龙并不存在,那么真实存在过的恐龙肯定就和龙挨不上边了。对大量的化石研究表明,恐龙各有各的形象,与传说中的龙完全不一样。那么为什么人们会把恐龙与龙联系起来呢?问题就出在恐龙的“龙”字上。其实,恐龙只是中国人和日本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