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赵国的重妇还是燕国的轻妇,其实质都是将女性物化为享乐或交换的工具,并不将女性作为独立的个体看待。从这个角度说,其文化内涵是一致的。至于形式上的不同,则是赵、燕两国经济发展、军事力量和社会心理诸方面的环境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对宝晴感情关系的定性,学界此前主要有三说,即"友情"说、"爱情"说和回避定性的"感情"说."爱情"说虽相对稍近于实际,但仍未尽人意.宝晴之间的感情,既不能与宝黛爱情相提并论,也有别于一般正常的恋情,只不过是多情公子与痴情丫鬟之间一段带点畸形的特殊恋情.对宝晴恋情悲剧成因,流行的"阶级迫害"或镇压"反抗"说并未触及"事体情理"症结所在,实际上这涉及为宝玉择妾以及对宝玉"规引入正"问题.作为小说情节副线之一的宝晴恋情悲剧及宝晴袭恋情婚姻(妻妾制度下的另类婚姻形式)悲剧,与作为小说情节主线之一、涉及为宝玉择妻问题的宝黛爱情悲剧及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结构上两相对称,内容上也互相影映.  相似文献   

3.
正近代以来,中国始终追赶着西方的步伐,事事皆以西方为标榜来要求自我,可得到的却总是"东施效颦"之效。这种盲目追赶西洋的心态在当时的社会始终弥漫而未能退散,尤其在士大夫与知识分子之间。科举废革令中国固有的四民社会结构崩解,传统的社会上升渠道被阻塞,在科举废除的同时,学堂也逐渐兴立起来,这种亦旧亦新的状态时常伴随于士子文人左右,于是"中体西用"的理论架构再次为世人所引用。本文拟从文化史与社会史的角度进行分析,以西学导入与中学变革为切入点,透过  相似文献   

4.
清代育婴事业中的职业乳妇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育婴事业的兴盛使职业乳妇成为一个庞大的、重要的群体。一方面,乳妇离开家庭到育婴堂哺育弃婴作为生计,间接得到救济,生活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她们救济、哺育了大量的弃婴,不但为整个育婴慈善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而且为清代社会的稳定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到了清末,随着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婴堂对乳妇管理不善的弊端变本加厉,加之利欲熏心的乳妇的各种不法行为,给育婴事业造成了一定破坏性。最终,乳妇这一职业便随着育婴事业的衰落而慢慢萎缩了。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中国文人精神"如同传统的欧洲宗教精神,是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国传统花鸟画是传统中国文人"主体精神"的艺术表现,与世界上其他画种相比,发生最早、成熟最晚、突破最难.本文应用美术原理和方法,通过艺术的分析与取舍,探讨其元素及艺术特点,综合剖析其艺术本质,折射艺术思维的"中国文人精神".  相似文献   

6.
记者:"中国精神",素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紧密相联,作为优秀的中国画家,您如何理解"中国精神"这个概念的?裴开元:作为中国画家,当从中国画的范畴谈"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我理解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表现于中国画的领域,便是文人画的精神。当然,先有文人而后有文  相似文献   

7.
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在进行文学性的针砭之际,还融入了毛宗岗对文人文化的关照,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在评点中以历史对应现实而论及当时社会文人风雅生活情态,二是在评点中表露了对当时社会文人德性失落的焦虑,三是对当时社会"文人无用论"的反思与辩驳.其中尤以最后一个层面最具有文人文化的本体性.  相似文献   

8.
王海珠 《寻根》2009,(3):86-91
紫砂陶产自宜兴,是水火土的杰作。在中国各种艺术品的发展过程中,紫砂陶与文人的缘分最为紧密。紫砂陶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文人可以以坯代纸,在开阔面上纵横捭阖地题诗铭文、作画篆刻,诗书画相互辉映。可以这样说,文人的偏爱赋予了紫砂壶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把这种具有文人气息的紫砂陶称为“文人紫砂陶”。  相似文献   

9.
《汉书》说蜀人"好文刺讥",从撰《汉书》的班固所录、所撰的司马相如、扬雄的生平事迹来看,说他们"好文刺讥"恰如其分。而从班固对他们生平事迹的撰、评看,班固对他们非常尊崇。这证明,"好文刺讥"是褒义而不是贬义。司马相如、扬雄可以说是古代巴蜀文人的榜样和代表,他们"好文刺讥",其他的巴蜀文人当然也"好文刺讥"。"好文刺讥"成为巴蜀文人很普遍的一种性格。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乡村发现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文人与乡村的关系非常复杂。反映在文学领域,就是文人在城市感觉与乡村经验变迁中的难以自适。作为一种农耕文化培育出来的中国文化,却迟至公元5世纪才有了真正文学意义上的乡村发现。这一发现,造就了中国文学的田园即乡村美学传统。然而,这一传统当今又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反思这一现象,我们得首先从陶渊明入手,剖析诗人于5世纪的这一乡村发现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雪窦禅"因雪窦寺及其住持僧而确立,屡见于唐宋以后的诗歌作品。先后弘法于雪窦寺的著名僧人,自唐至清代不乏人。声名最著者当为永明延寿和雪窦重显,而"雪窦禅"却主要与雪窦重显有关。"雪窦禅"为僧人和文人所共参,而在文人的诗里,雪窦禅的内涵已被泛化为参禅悟道和回归自然两个层面的意义,遂成为文人修心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2.
赵珩 《世界文化》2011,(10):39-41
常常有人出题,让我写一点关于中国文人与吃的文字,我想这个题目着实难写。首先是中国文人的概念本身就很难界定,文人或文化人历来不是一种职业,也不是一种文化程度和出身的划分,又有着入仕与不仕、富贵与贫贱、得意与失意的不同境遇。尤其是隋以后的一千多年以来,科举为读书人提供了平等竞争、晋身仕途的机会,文人这一社会群体就变得更为复杂和多样了。  相似文献   

13.
史家极力礼赞与推崇的"汉唐雄风",文人无限顶膜向往的"汉魏风骨"和"盛唐之音",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各方面都是雄视古人,彪炳青史.  相似文献   

14.
趙園 《中国文化》2012,(2):172-185
关於传统社会的男性心理,俗谚有所谓“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着不如偷不着”。有此诸“不如”,妻处境的尴尬可知,尽管其社会地位非妾、妓所能比,通常也非後者所敢觊觎。  相似文献   

15.
刘磊 《寻根》2014,(4):91-95
<正>情结与赤壁情结在苏轼以后的中国文学史上,传统文人不断追慕苏轼、崇拜苏轼,成为一种有趣味且有意味的文化现象,而其中,"黄州赤壁"成为崇拜苏轼现象中一个绕不过的节点。清雍正《湖广通志》卷一一八记载:"江汉间言赤壁者五,汉阳、汉川、黄州、嘉鱼、江夏。"也就是说,长江流域湖北段称"赤壁"  相似文献   

16.
《中外文化交流》2010,(1):13-14
10月21日,由北京首都博物馆承办的《中国古代文人展》在布鲁塞尔市中心的ING银行博物馆开幕,来自比金融界、企业界、政府官员和社会名流约500人出席开幕式。走进展厅,面前是一幅巨型中国古代文人像。展览通过中国古代的笔墨纸砚、书法绘画及文人的各种文房器玩和书斋.  相似文献   

17.
<正>"经典"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词汇,其内涵与外延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实际上,往往不是这样,不少以"经典"命名的事物却常常使人产生疑窦:什么书才是"经典"呢?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经典"本有明晰的所指,大多指典范的儒家典籍,如:"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汉书·孙宝传》)"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  相似文献   

18.
《寻根》2017,(3)
<正>结婚酒宴,古称婚宴。它是中国各民族普遍流传的风俗。其始于氏族公社解体、私有制产生而引发部落战争之后,胜利者掠夺战败者为奴隶,被作为胜利品的女子,有的被战胜者强为妻室,成亲时,当事者往往备有丰盛酒宴酬谢同伙。这就是婚宴的起源。《礼记·昏仪》记述:"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醑,所以合礼同尊卑,以亲之也。"《礼记·曲礼》则说:"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前者说新郎行礼接新娘入洞房后,共食  相似文献   

19.
朝鲜文人成伣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其散文蕴涵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因素。成伣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尊崇"仁政",主张君主要善于发现人才、举贤授能。他总结性地梳理、回顾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嬗变历程,指出影响文学发展的诸多因素。成伣曾多次出使明朝,"慕华"意识使他在文章中极力描摹、赞美中国的自然风光与社会风情。成伣的散文提供了域外的审美视角,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坎萨",普遍见于孟加拉国和印度东部的刺绣拼布,其制作技法和功能与北美绵絮夹层不规则"疯狂拼布"和日本津轻著名蓝染布绣"绗缝"类似,多为当地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