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吴中蕃本着对乡土之热爱,写下众多黔中山水诗。其对黔中山水有着自己独特之理解,有着地域特色艺术表现之自觉。其山水情结源于天性之"痴顽"",山水之助"之思想及退隐生活之阅历。由于地域环境影响,其诗呈现出特有之雄浑美、幽深美、奇崛美。其艺术笔法注重工笔与写意之结合,注重移情与理趣之结合,然过分质实而少浑融,得奇句而未得奇境。  相似文献   

2.
情悟紫鹃     
《红楼梦》大旨谈情,紫鹃之情为其一绝。其情之专,其情之深,其情之纯,其情之真,净化人的心灵,感天动人。紫鹃之情因黛玉而生,因黛玉之亡而失去依托,步入空门;紫鹃与黛玉荣枯实相共,其情为发自内心的诗意之情,不能不为之情而恸哭。立足一个"情"字,从情之缘、情之痴、情之空三个角度分析紫鹃的情感世界,探究紫鹃之情深层精神内涵和精神价值。紫鹃之情引导人们追求真性情和诗意人生。对中华文化心灵和情感价值体系的建构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示范性高中“示范”什么示范性高中之高不在楼堂之高,而在其内涵之高;示范性高中之大不在规模之大,而在其效益之大;示范性高中之好,不在训练学生考试之好,而在其培养学生素质之好。示范性高中的价值和作用重在“示范”。  相似文献   

4.
在先秦时期,除了名家和墨家之外,在名学研究方面,其成就最大的当属荀子。荀子对于先秦名学之贡献主要是进一步批判和发展名家和墨辩之名学,使儒家之名学更加严谨。然而,历来有关荀子之研究多着眼于其心、性、天、礼等之探讨,而疏于抉发其名学之义蕴。直到近年来,由于大陆学界积极挖掘中国古代之逻辑思想,以免西方逻辑专美于前,于是有关中国逻辑史或逻辑思想之论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此等有关中国逻辑论者之研究对象主要为先秦时期讨论名实辩说之篇章,尤其是公孙龙、墨辩和荀子名学之研究。此外,由于一些国外学者之参与,使得中国古代逻辑之研究,尤其是关于荀子名学之研究,如今已成一较为普遍之现象。有关荀子之研究,日本汉学界已作出极为可喜之成绩。唯历来有关荀子之研究,日本汉学界多着重其心、性、天、礼或政治、伦理学说之阐述,而较疏于其名学之研究。然而,就目前已发表之论着而言,无论是在厘清荀子之哲学立场或对于名学之分析等,亦颇有其独到之处,值得吾人借镜。  相似文献   

5.
钱维乔兼具"三绝"之才,在绘画上与其兄钱维城被称为"常州二钱"。文学方面,诗歌、散文、戏剧兼擅。袁枚称之为清才,其诗是常州诗派中难得的"诗人之诗"。在其《竹初诗钞》中流露出浓厚的"莼鲈之思",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文章认为主要源于故园之思、烟霞之念、自适之需、稻粱之谋、循陔之愿、离鸿之悲、生命之憾等。以此为镜,可窥常州诗人心态,这是研究常州诗派的极佳向度,对了解乾嘉士风与诗风亦有助益。  相似文献   

6.
对欧阳修,人们重其政治之大节,文学之辉煌,文学之贡献,诗文革新领袖之功绩,文坛盟主之地位;而对其长期严谨治学的坚韧不拔精神,有所忽略。本文钩沉其一些生活逸事和片断,论述其在治学上终生不懈、勤奋刻苦、深钻细磨、精益求精,反流俗、敢怀疑批评的认真态度,以弥补这一方面之不足,并以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贯倡导的优良学风。  相似文献   

7.
钮祜禄·和珅,年幼失怙,少贫无藉。乾隆四十年,得遇圣恩,过蒙拔擢,兼理军政,宠任冠朝,羽翼庙堂,其势喧然。20年以往,以大火烹油亦难喻其盛也。和珅以妙才治世,以贪腐留名。世人多喜议论其家财之丰、拍马之奇,却难见其平叛之功、理藩之能、治国之精、察人之明。抛开其贤庸忠奸不谈,究析和珅为人行事本身,对领导力构建的探讨亦有助益。贪腐之名提起和珅,最为人津津乐道的,通  相似文献   

8.
六朝墓志,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其品类之繁富、书体之驳杂、写刻之精湛、气格之朴茂均为后人叹止。尤因其久埋地下出土较  相似文献   

9.
代词"之""其"的共性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中的虚词“之”、“其”原本是指示代词 ,它们都指向一定的人、事、物。指示代词“之”、“其”的主要功能是作定语 ,“之”偶尔可作宾语。用泛指、特指来区分“之”、“其”的观点很难成立 ,传统用近指、远指区分“之”、“其”的说法更切合语言实际。指示代词“之”、“其”可以兼表第三人称。作为第三人称代词 ,“之”经常作宾语 ,“其”经常作定语。“其”字还可以作主谓词组 (或称“小句”)的主语 ,“其”不能作主语的说法应该否定。另外 ,“其”在秦汉之际也偶有作间接宾语的用例 ;“其”在《诗经》中用作词头的说法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以先秦和古希腊为例,探讨比较中西古典修辞学美学思想之异同及其影响。认为其相同点是:和谐之美;真善之美;实用之美;口语之美。其不同之处主要见于内涵与形式之美、认知与体验之美、对立与统一之美、含蓄与直观之美以及审美心理等方面,目的在于从比较研究促进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中西古典修辞学在美学思想上的深刻内涵及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语·学而》:“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相似文献   

12.
朱淑真为宋代名家,纵观其诗词,有六十余首咏花之作。本文从海棠、梨花、梅花三种咏花之作入手,以海棠之感、梨花之怨、梅花之傲来探寻其人生和心灵的发展轨迹,解读其诗词“花”的审美意蕴和人生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文化理性与文化育人之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文化理性之重要1936年哈佛中国同学会在哈佛大学建校300周年的一块纪念碑文中写道:文化为国家之命脉,国家之所以兴由于文化。国家如此,以文化为灵魂的大学尤其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沉湖而去后,陈寅恪先生分析其自溺原因道:"凡一种文化值衰弱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文化可以让其熏陶者、追随者、传播者为之殉道献身,足见文化对人的教育之深、影响之甚。大学文化亦然,其在大学的办学治  相似文献   

14.
在《饮酒》(其五)中,陶渊明将情、思、理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诗中的反差、矛盾,直接抒发心远之情;同时,诗人情动于中,在意脉转折中融入南山之景,借客观之景抒主观之情,其隐逸之坚定、心远之情感、悠然之境界自然呈现出来。从这首诗中亦可窥见诗人融合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隐逸思想。在情思结合的基础上,诗人还将其升华到哲理的层面,探讨了“言”“意”之关系,展现了追求自由本真状态之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巴蜀著名二胡教育家家苟永森的二胡“琴学”观,以沉思痴迷的禅色贯穿始终。概而言之,“顿悟”是其学理的根本,“棒喝”乃其学术之正念,渡人自渡唯创作之至理,“悲悯”实是其艺术之真谛。因而其教学、表演、创作、理论四位一体的谨严规范科学的二胡“琴学”体系,在中西贯通、佛道互吮里深深浸润着宗教的出世与艺术之入世人文蕴涵,同仁之盛赞、后学之敬仰、知音之膜拜,盖由此出。  相似文献   

16.
广州话使用地区流传着众多形式优美的农谚.通过对广州话农谚所用修辞格的归纳、分析,考察其形式上的描绘之美、比较之美、词语之美、句式之美,以此解释其形成优美形式及广泛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道论思想在《淮南子》复杂的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其本体论、宇宙论还是养生论都是围绕着“道”展开的。然而,其道论也可以从道之体、道之用以及道之体用关系等三个方面来展开。从道之体来看,其作为宇宙之本原,是万物得以存在的依据,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性质;从其形而下之“用”来看,则是“无为”;从道之体用关系来看,《淮南子》中的“无为”与“道”之内涵互为表里,并且使“道”体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8.
杨才红 《天津教育》2013,(16):53-53
一、学习方法具有生成性,应当坚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早在2000多年前,孟子就指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可见,古人在其教育实践中已经发现,学习方法是自主而非被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古人在《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由此可见,早在人类文明的启蒙时期,言、声、舞都是同出一源——"心"的产物,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20.
祁团 《河北教育》2008,(1):27-28
【提示】校长的人才观就是其用人的观点和行为,是其各方面素养的集中体现。校长的科学人才观包含重才之识、爱才之心、识才之能、容才之量、用才之行、育才之方、聚才之法、护才之志、以才为师、荐才之德等十个方面。这些应当成为一切校长工作的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