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人的遭遇》是肖洛霍夫后期创作的重要作品。这部小说以其对传统战争文学的突破实现了思想和艺术上的探索与开拓,达到了高度思想性和卓越艺术性的成功结合。肖洛霍夫关注普通人在战争中的命运,在作品中成功塑造了具有民族特性的人物形象,作品蕴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哲理情调,在艺术创作上也进行了探索发展。本文试从题材、人物、思想、艺术等方面来论述这部作品的探索与开拓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中的文学后现代主义特征作为研究对象,以“文学后现代主义”在《洛丽塔》中所展现出来的艺术意志自由、现实经验的艺术范式、对传统的反抗等因素为线,以小说片段解读为点,以作家创作的时代思想动态为面的结构进行逐步展开,对纳博科夫小说中的“现代性”特征的书写进行整合和解析,以此来把握作家对《洛丽塔》的语言风格和审美价值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俄罗斯伟大作家肖洛霍夫短篇小说《野小鬼》的分析,并结合其童年与青年时代人生的经历,阐说了作者的观点:肖洛霍夫通过小说《野小鬼》与自己同名的小主人公米什卡表达出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政治信念、审美追求,释放出了自己的心理重荷和压力,是主观情感的表现,实践了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就是情感表达”的伟大理论。  相似文献   

4.
卡夫卡在小说观念和艺术形式上的探索与革新,对20世纪以来的小说表现方法、技巧和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他在短篇小说《中国长城建造时》中,解构了19世纪以来现实主义文学对外部世界的客观反映与摹写、通过情节和场面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传统,转而探索和发掘人物内心世界的隐秘。他反对传统小说"僵死的模式",而是用其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生活场景的独特表现方式,展现了现代主义创作隐藏在现象之后的生存含义。  相似文献   

5.
端木蕻良是“东北作家群”的主将之一,他的前期小说,尤其是以《科尔沁旗草原》(以下简称《草原》)为代表的小说创作,与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表现在他们部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近似,而且更重要的表现在托尔斯泰的影响决定了端木前期小说的创作方向和总体风貌。因此,深入阐析他如何创造性地学习和把握托尔斯泰在表现重大社会题材、深刻地探索时代矛盾和人生意义时表现出来的精神价值和  相似文献   

6.
萧红"天赋型"的小说创作,一方面源于她个人的艺术天赋和审美趣味,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她对异域作品的学习和借鉴。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汉译苏俄文学,特别是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等大家小说的精神视野、创作手法、叙事结构对萧红小说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的创作建立在文学是现实生活的虚拟的艺术观基础之上。生活是实,文学作品是虚,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由实生虚、用虚来表现实的过程。日记记录了卡夫卡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也透露出他创作的秘密:重主观表现,重艺术想象。《变形记》、《诉讼》和《城堡》等代表性作品在总体构思上设置了一个虚拟的情境,但本质上又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8.
分析小说《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时空反映客观时空的三种方式:真实地再现客观时空,反角度地表现客观时空,以时空体对位和多重对话的复调形式升华客观时空。探析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作家肖洛霍夫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9.
中篇小说《白轮船》是艾特玛托夫的重要作品之一。它于1970年问世时,轰动了苏联文坛,引起了读者和评论界极大的兴趣。这篇小说与作者前期作品不同,表现了新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格。作品不仅对现实社会生活作了真实描绘,而且使神话传说成为它的重要内容,在艺术形式方面特别重视象征手法的运用,抒情色彩也很浓厚。浪漫主义因素与现实主义因素溶为一体,使这篇小说成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杰作。艾特玛托夫继承了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传统,怀着满腔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通过自己的创作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在1970年发表的《白轮船》中,作者对国内邪恶势力的揭露和批判更加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中篇小说《白轮船》是艾特玛托夫的重要作品之一.它于1970年问世时,轰动了苏联文坛,引起了读者和评论界极大的兴趣. 这篇小说与作者前期作品不同,表现了新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格.作品不仅对现实社会生活作了真实描绘,而且使神话传说成为它的重要内容,在艺术形式方面特别重视象征手法的运用,抒情色彩也很浓厚.浪漫主义因素与现实主义因素溶为一体,使这篇小说成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杰作。艾特玛托夫继承了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传统,怀着满腔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通过自己的创作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在1970年发表的《白轮船》中,作者对国内邪恶势力的揭露和批判更加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1.
作为荒诞派戏剧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塞缪尔.贝克特不仅在戏剧创作过程中坚持以崭新的艺术形式来深刻揭示现代人的生存困惑,也在其小说创作中以独特的艺术技巧表现杂乱无序、荒诞不经的生活现实。被誉为贝克特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三部曲——《莫洛伊》《马龙之死》和《难以命名者》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反常规、反逻辑、反审美习惯的实验小说精神,同时这三部小说荒诞的内容及其极端具有实验性的形式将贝克特的反传统尝试推向高潮,并使之抵达巅峰。  相似文献   

12.
《家庭的幸福》和《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先后创作的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在内容表现方面,从前者对庄园生活的赞美抒情到后者更多的无情揭露;结构上从前者的一线贯穿到后者采用双线发展;在心理描写上则后者比前者更为出色和丰富,由此看出托尔斯泰在小说艺术技巧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内容形式和创作手法上看,《天赋》是一部典型的元小说,它是关于创作的创作,小说中的小说。虽然《天赋》以激进的方式与传统小说告别了,但纳博科夫正是通过它,宣告了自己与俄罗斯文学传统的血肉联系:俄罗斯文学是作品真正的主角,俄罗斯文学传统不仅鼎力支持了小说男主人公费奥多尔·戈都诺夫天赋的成长,也成就了《天赋》,它成为作家写得最好的一部俄语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14.
肖洛霍夫的研究者勃里吉科夫认为:“《静静的顿河》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这部现代世界文学杰作的悲剧性.”的确,象生活本身一样错综复杂、难梳难捋的史诗巨著《静静的顿河》,有着非凡的艺术魅力,而其最强烈的审美震撼力,则来自于它深厚的悲剧蕴含.悲剧意识是作者架构作品的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它表现在肖洛霍夫处理战争题材的独特视角选择和对主人公葛利高里形象的把握上.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的文学观受到卢梭"返归自然"学说影响,但将"自然"推到了"生"的力量的层面,强调以"艺术的真实"来表现生活,主张在保证文学的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发挥其社会效应,把自然作为小说人物的精神栖止所,表现的是人化的自然。卢梭则将自然作为批判近代社会的参照物,强调以朴实风格来表现生活,主张小说创作的教育作用,其在创作中极力表现自然之美。郁达夫在吸收卢梭理论的同时,立足于贫苦多难的祖国,以艺术家的自觉,大胆地进行了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巴人从二十年代初开始就以表现家乡的风土习俗、农民的遭遇命运而为文坛所瞩目,直到解放初还在努力修改《莽秀才造反记》这幅五十年前“中国江南农村生活的风俗画”。乡土小说的创作纵贯了巴人整个文学道路,并以其个性特色和可观的艺术成就而在新文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巴人的乡土小说创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本文拟就其变化发展作一番探析。一“乡土文学”这一概念来自鲁迅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所作的导言。按鲁迅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代表作的解析,揭示出萧红小说创作文学独创性所表现的三个方面是:主题意蕴的多重性及深刻性;介于小说与散文、诗歌之间的新型小说样式;颇具特色的小说语言。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女性文学写作成绩斐然,从写作主题到创作艺术都有了新的突破.同时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她们的小说探索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用多样化的手法特别是现代主义的创作方式反映生活的真实性,表现女性特有的性别体验,成为20世纪文学创作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她们的作品很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9.
王蒙的早期作品,虽然还谈不上什么创作风格,但已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在一批一九五七年前后发表的“毒草”小说里,例如在《重放的鲜花》那本作品集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创作,明显受到五十年代前中期某些苏联小说,如《勇敢》、《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影响。这类小说的特点,是将表现苏联青年的理想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劳动热情与反官僚主义的主题相交织。王蒙的早年经历使他对此深感亲切。单纯而热情的青春、膝跪的初恋、对于生活的坚定而不无幼稚的信念,以及革命的原则和理想,所有这些,构成了以…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女性文学写作成绩斐然,从写作主题到创作艺术都有了新的突破.同时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她们的小说探索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用多样化的手法特别是现代主义的创作方式反映生活的真实性,表现女性特有的性别体验,成为20世纪文学创作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她们的作品很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