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少地市报没有专门的体育版,体育新闻只在时事版里偶尔用一两条。这是由两个原因形成的:一是大部分地市报主要面向"三农",读者中体育爱好者较少;二是地市报财力有限,不派记者现场采写体育新闻,难以办出高质量的体育版。  相似文献   

2.
一版,是各家报纸的“黄金地段”,都各有各的办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办好一版,办出各自的特色?江浙两省20家地市报的72位代表,4月底在江苏省盐城市召开的第五届一版业务研讨会上,交流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和可供借鉴的经验。现摘发几篇,供地市报同志们参考。——编者  相似文献   

3.
地市报的时事报道是地市报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怎样做好地市报的时事报道是地市报人应该认真琢磨的课题。湖北《随州日报》这几年精编时事新闻版,把时事新闻版办成了报纸的亮点,增强了党报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从而也增强了党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雷鸣  丁兴业 《青年记者》2006,(24):54-54
当前有许多地市报都辟有经济新闻版,但长期以来,经济新闻版留给读者的却是一幅“专业、呆板、枯燥、生硬”的面孔,往往“业内人不愿看、业外人看不懂”,经济版很难“活”起来。地市报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打造自己的经济新闻品牌,已成为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地市报想  相似文献   

5.
刘永国 《新闻前哨》2006,(10):100-101
时事报道是地市报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怎样做好地市报的时事报道,是地市报人应该认真琢磨的课题。随州日报这几年认真对待时事新闻,精编时事新闻版,把时事新闻版办成了报纸的亮点,增强了党报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从而也增强了党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一、版面设置要突出地方性近几年来,随着报业的发展,县市报也在扩版,其专副刊的版面也多了。但与地市报相似的版面设置仍较多,如法制版、科教卫生版、理论版、读书版及以散文为主的文学版等等。这样的版面设置,面对众多的媒体强手,显然还缺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力。就县市报来说,若一时没有相应的条件做到"人有我优",那么就要在"人无我有"上多下功夫。如,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外来人口、农民进城增多,城镇规模越来越大,房产市场、社区建设、人才、就业、外来人员等等,也是县域受众的关注点。尽管地市报也会有这样的专副刊,  相似文献   

7.
简讯     
△河北省地市报第九次通联工作研究会10月上旬在街水召开。全省18家地市报总编辑和负责通联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培养提高通讯队伍、办好《读者来信》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有10家地市报代表介绍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陈敏 《新闻知识》2006,(3):56-57
面对以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为特征的新时代,中国报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新时期社会大众对报纸质量和信息的多方面需求更加凸现出来。然而相当一部分地市报,硬件不足、人才匮乏,尤其是办报观念滞后,表现在地市报副刊版上就是不断地萎缩与退化。面对这一问题,如何才能使报纸副刊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地市报副刊彰显出高品位、高格调的独特魅力?本文试就《安康日报》副刊十多年的发展变化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面对报纸市场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扩版增版的地市报,冲破狭隘的地域观念,纷纷腾出版面将时事报道引入“大堂雅座”,试图让时事报道和地方新闻一样成为“拳头”,以争夺读者。许多地市报在此作了有益探索。也有不少独到之处。但毋庸讳言,总体来说地市报时事报道尚处在起步幼稚阶段。怎样把地市报时事报道办出特色,用时事新闻吸引更多的读者?笔者结合多年夜班实践,从地市报时事报道的特性、定位、取向和编排特色谈一管之见,以求教行家。  相似文献   

10.
4月中旬,湖北省县市报研究会在洪湖市举行二版研讨会,来自全省15家县市报的二版编辑参加了研讨。  相似文献   

11.
如今,我国的报纸也变得越来越厚。许多报纸已由过去传统的四版,或者八版,变成现在动辄十几版,几十版。有人预言,我国报业已经进入厚报时代,报纸变厚正成为一种趋势。厚报时代背景下,报业的发展环境、竞争格局、营销手段等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我国党报体系最基层“一族”的县市报,其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迎接和应对厚报时代的报业竞争,营造发展的优势,这是县市报必须思考和解决的课题。把握报业趋势,走出具有县市报特色的扩版之路近年来,有不少县市报,主要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县市报积极运作扩版…  相似文献   

12.
地市报应对“厚报”冲击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国内不少报纸在变厚。经过近年来的几次扩版潮之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报纸,一般都有几十版,甚至上百个版,读者拿在手里的是厚厚的一叠。有专家认为,我国报业已步入了“厚报时代”。与这些动辄几十个版、上百个版的“厚报”相比,我国绝大多数地市报在新闻的信息量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目前,大部分地市报纸的版面只有对开四版或八版,有少部分甚至还是四开四版。而由于财力的限制以及缺乏扩版所需要的广告源的支撑,对大多数地市报而言,要在短期内大规模扩版是不可能的。随着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高速公路网络迅猛发展,从省城等大城市通往各…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当今媒体已不是新闻信息稀缺的年代,那么稀缺的恐怕就是观点和见解了。于是,时评言论版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载体,便成了媒体“差异化竞争”的一个拳头产品,也有称之为“核心竞争力”。那么,作为地市报究竟该如何力求“不一样”、怎么嬗变和创新?我们试以《南阳晚报》的评论版为例,来探寻地市报评论版改革创新的一个方向——推进“地...  相似文献   

14.
简讯     
河北省地市报第九次通联工作研究会10月上旬在衡水召开。全省18家地市报总编辑和负责通联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培养提高通讯队伍、办好《读者来信》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有10家地市报代表介绍了经验。(王建英郭志玲)  相似文献   

15.
甘恬  朱永红  王冬敏 《中国记者》2012,(10):100-101
虽然业界普遍认为,从新闻品种角度观察,纸媒在新媒体时代的竞争优势,在于深度报道和高质量的评论.但在操作实务中,在市场化媒体中已成为重点标配产品的评论,却在县市报寥寥无几. 近年来,浙江的《乐清日报》《瑞安日报》,湖南的《浏阳日报》都创办了评论版.观察这三张报纸的评论版,我们可以发现县市报评论版的共性与特性.  相似文献   

16.
地市级党报的时事版稿件与上级党报的稿源大致相同,都是采用新华社电讯稿和图片,但地市报时事版的效果一般远不如大报,也不如都市类报纸的时事版出彩。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地市报的时事版水平能否再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7.
言论是一家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其重要地位,是其他任何新闻文体难以替代的。对县市报来说,办好言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县市报办言论专栏,遇到的最大的问题,莫过于稿源的不足。《萧山日报》从1988年在综合新闻版开设《群言堂》这一言论专栏以后,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相似文献   

18.
浏览国内众多都市报的一版,真是千版千面,风格即特点,本文选取北京、杭州、广州等三座城市数家都市报,观照同日一版的导读内容、语言特色、版面创新、同质新闻如何处理等进行解析,有对比,才能分高下、见风格。  相似文献   

19.
一、困境:几层冲击波 1.来自省级同质媒体的"打压". 地市党报受到省级同质媒体的"第一波"冲击,源自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省级党报纷纷创办都市报.都市报在地市级城市的影响从无到有,发行量急剧扩大,使地市报发行量受到直接影响.随着区域性经营壁垒逐渐打破,省级媒体的地方版正直接冲击地市报"一城一报"局面.  相似文献   

20.
县市报最贴近群众、接近生活,但并不等于报纸就真正面向群众。一个时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县市报一直没有很好解决。会议报道过多。从不少的县市报来看,逢会必报的情况时有发生,没有把县委、县政府的会议与部门的会议相区别;没有把重要的会议与一般性的会议相区别。一版的头条和报眼经常被会议新闻占领,一版上经常有好几条会议消息。近几年,县市报都提出改进会议报道,但收效不很明显。报道围着领导转。在会议报道中,领导的讲话和活动占较大篇幅。一些一般性的长篇讲话,甚至也原封不动的见报,一占就是一两个版。有些领导下基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