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赫甦 《教书育人》2006,(12):33-33
昨晚,有几位高一年级的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其中的一个一进门就怯生生地问:“校长,我们能不能给您说个事?”“可以,请坐”.我赶忙笑脸相迎。接着,他们告诉我: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往往在上课时在教室外转悠——看看是否有“违纪”的同学,这本身表明老师对学生负责,可是,如果有人要是与老师“眼光相对”了,那么这节课堂一定是“完”了。因为自己总感到老师该对自己产生了不好的“印象”,甚至可能认为自己是个好“违纪”的学生,如此怎能安下心来?所以,诘校长转告老师别那样“转”了,让他歇歇脚。  相似文献   

2.
一茗 《教师博览》2010,(2):30-30
男孩自小便是问题少年。在家父亲打。在校老师罚。 父亲时常用“肉蒲扇”扇他嘴巴,左右开弓,直打得他鼻血飞溅,脸肿得像馒头才罢手。母亲也不管,只是悄悄流泪。但第二天,他照样该怎么着还是怎么若。  相似文献   

3.
一天,一个学生向我告教师的状:“因为有点私事,今天我没上课间操,也没请假,班主任老师非得要罚我在操场上跑两圈。我对老师说,这是体罚。老师说,不跑步就别上课。校长,老师体罚学生对吗?不让学生上课对吗?”我回答道:“老师体罚学生不对,不让学生上课也不对。你违纪在先,虽然老师纠正违纪行为的方式不对,但动机是出于维护学校的纪律,也是对你的健康负责,不是和你故意过不去。你没有接受教师的批评,反而指责教师体罚,这就把事情闹僵了。要想解决问题,双方都应该冷静地想一想自己不对的地方。不出操却不请假对吗?如果有错误就应该向老师承认,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勇敢者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汪曦 《家教世界》2023,(32):18-19
<正>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有下面这些疑问:“我胳膊被家养的仓鼠咬了一口,怎么办呀?”“我女儿喂兔子时被咬破了手指,要打什么针吗?”“我孩子被同学咬了,要不要打狂犬病疫苗?”那么,被老鼠、仓鼠、兔子等动物甚至被人咬伤或抓伤后,到底要不要打疫苗呢?  相似文献   

5.
儿童为何阵发性脐围疼?山西庄伟问:孩子经常感到肚脐周围疼,医生给开了打蛔虫的药,可吃了药却一直不见虫子被拉出来。医生的解释是虫子被药物“打碎”后随大便便出,因而看不到虫子。可有的杂志上解释为服药方法不当。到底是怎么回事?庄伟同志:您好!儿童阵发性脐围...  相似文献   

6.
罚款当真有效吗?时下,罚款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已被纳入许多学校的管理之中。轻则以罚助教,重则以罚代教,更有甚者教即罚也。何以万变不离一个“罚”字呢?答曰:““教育不是万能的,罚款确实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约束方式。”大凡与出勤有关的迟到、早退、旷课,与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7.
男孩自小便是问题少年,在家父亲打,在校老师罚。 父亲时常用“肉蒲扇”扇他嘴巴,左右开弓,直打得他鼻血飞溅,脸肿得像馒头,才罢手。母亲也不管,只是悄悄流泪。但第二天,他照样该怎么着还是怎么着。  相似文献   

8.
追寻形形色色被统称为“儿童简笔画”之类读物风靡国内的原因不是本文的主要任务,概而言之,恐怕起码是显示了国内目前儿童美术教育(主要是绘画)现状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儿童简笔画?简笔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对儿童进行绘画启蒙教育可否使用简笔画?如果不可以的话那么该怎样对儿童进行绘画启蒙教育?如果可以的话又该如何对儿童进行绘画启蒙教育?一、什么是儿童简笔画似乎还没有权威的描述儿童简笔画的定义。笔者翻阅的一些属“儿童简笔画”类的读物,对简笔画的描述是基本相似的,即:用简单的线条和常见的形状反映出物体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如果问儿童:“假如你要打电话给一个朋友,有人把电话号码告诉了你,那么你是马上就打呢还是等你吃完了蛋糕再打?”五年级以下的孩子认为先打电话或先吃蛋糕是没有差别的,而五年级的孩子就知道该先打电话再吃蛋糕,因为他们知道电话号码马上就会忘记。年幼儿童对自己的记忆能力没有清楚的认知,他们不会主动使用记忆策略。  相似文献   

10.
对有过失的学生到底该不该体罚?这是个至今尚存争议的问题。主张罚者认为既然趋利避害是人类甚至是生物的本性,那么,对犯有过错的学生给予适当的体罚有益而无害,他们可举出许多成功的事例:贝多芬、傅聪幼时都挨过打,如果没有严父(其实也是严师)的体罚,他们未必能成为一流大师;反对体罚者却认为,体罚,是对人权的侵犯,是专制主义家长制的产物,它除了戕害儿童的心灵,毁灭儿童的自尊外,有百害而无一利。高度文明的国家大都禁止体罚。一位朋友到新加坡当中学老师,校长第一次谈话就告诫她:在新加坡,老师绝不能体罚学生,呵斥也…  相似文献   

11.
祁翠焕 《青年教师》2009,(11):41-41
“杨老师罚跑圈了……”两个三年级男生神秘兮兮地耳语着,见校长过来就跑开了。那天校长已经是第三次听到学生谈论这个话题了。他犯起嘀咕:“我三令五中禁止这种变相体罚学生的做法,难道小杨老师还在干这种事?他把杨老师叫到了校长室,严肃地问:“有罚跑圈这回事吗?”杨老师支支吾吾地说:“有,不过我罚的不是学生,而是……是我自己。”校长有点发蒙,皱着眉头问:“此话怎讲?”  相似文献   

12.
当今教育大力倡导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提倡和谐教育的理念,似乎惩罚学生就极大地违背了教育规范,这让诸多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陷入了一种困境:学生犯了错,到底是“罚”还是“不罚”?笔者认为,作为教育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当今教育需要惩罚。“惩罚”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那么,如果要罚,应该怎样罚?让我们先看看下...  相似文献   

13.
今天路过一家宾馆,看见庆典拱门上打着这样一句广告——上菱冰箱·一铜天下。“上菱冰箱”自不用解释,那么这“一铜天下”是个什么说法?笔者纳闷:难道是商家误将“一统天下”打戍了“一铜天下”。后来又寻思:毕竞是一次商业庆典,上菱公司不可能对这样大的一个错字都视之不见。  相似文献   

14.
本刊启事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的大忌,这一点在教育界已达成了共识。然而,有的教师却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我不打学生,不罚学生,批评学生有什么错?我严格要求学生,说他骂他是为他好,这也不行吗?当然,批评是必要的,但伤害学生自尊的批评不仅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会把学生推向反面。这里所说的“心罚”就是指教师伤害学生自尊的批评。  相似文献   

15.
子宜 《内蒙古教育》2009,(19):51-51
对于有过失的学生到底该不该体罚?这是个至今尚存争议的问题。主张罚者认为既然趋利避害是人类甚至生物的本性,那么,对犯有过错的学生给予适当的体罚有益而无害,他们可以举出许多成功的事例:贝多芬、傅聪幼时都挨过打,如果没有严父(其实也包括严师)的体罚,他们未必能成为一流大师;反对体罚者却认为,体罚,是对人权的侵犯,  相似文献   

16.
“六一”儿童节前,学校开了一次家长会。还没正式开会之前,众多的家长都在叽叽喳喳拉家常。当然,主题都是“谈孩子”。甲:我家鹏鹏太善,在班上总是受人家欺负,脸上被别的孩子搔了几道血痕,还哭着回家……我说你哭啥?你就不会打他么?打不赢就咬他一口嘛!孩子太善了有啥用?一辈子只会当受气包!乙:我家那小子更晦气,老实得不会说谎,值日做清洁时,孩子们都没洒水扫地,老师问时,别的孩子都说洒水了,就他红着脸说没洒水。结果,罚他把满教室的课桌全抹一遍,累得一身臭汗。老实就是吃亏哟!丙:孩子也不能太直肠直肚了,我家那…  相似文献   

17.
文章的语言有新鲜感才能吸引读者,提高感染力。怎样写出语言的新鲜感呢?一是要活用常见的词语。如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蔡老师假装打“我”时,这样描述“我”的神态和心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句话中的“狡猾”是贬词褒用,意思是“调皮机灵”。又如朱自清在《背影》里写当年父亲送自己去北平念书,在车站和车上,父亲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而自己却暗笑他的迂,接着写道:“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里的“聪明”是褒词贬用,是“愚蠢”的意思,它深刻地表达了作者为自己…  相似文献   

18.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激励”是课堂教学中不可轻视的重要手段。一些老师经常问我:“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你一不骂学生,二不罚学生,而学生上课的纪律是那么的好,学习兴趣是那么的浓,是不是有什么诀窍?”  相似文献   

19.
江南  胡雪良 《教师博览》2006,(10):22-23
一家只接收未成年男孩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因其准军事化、封闭式和“奖罚分明”的特殊训练方式,尤其是罚吃辣椒酱、黄连甚至挨鞭子的另类惩罚手段.在让一些家长收获“欣喜”的同时.也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究竟是应遵循“不打不成器”的古训.还是要更关注孩子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20.
一、损害自信的“强敌” 现象一:老师对不做作业的学生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每天都不做,真是无可救药了。 现象二:老师对反驳自己的学生说:你这是什么态度,竟敢和老师顶嘴?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 现象三:老师规定:作业错一次,罚做10遍,再错罚20遍,依次翻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