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隐私权作为隐私权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险。因此应构筑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全面性法律框架。采取立法、技术与行业自律的综合模式作为中国对个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徐静 《考试周刊》2007,(21):115-117
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空间的隐私权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挑战表现为网络技术使侵犯隐私权的频率更高、后果更为严重,并因此阻碍了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加强网络空间的隐私权法律保护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网络环境下的风险也伴随而来,个人信息随时都有可能被他人非法窥探、搜集、传输,由此可见,如何完善我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隐私权是现代社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隐私权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网络隐私权具有对网络技术的依赖性,客体的教据化、侵权行为的隐蔽性和侵权后果的扩散性的特征,因此法律保护对加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6.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网络让人们的隐私变得更加透明。无论在公司企业还是在国家机关部门,无论是研究项目还是文化娱乐方面,无论是全球的信息控制还是超市的小小监控器,无不渗透着网络的血液。网络令现实社会中个人隐私权的有关问题延伸到了网络空间。网络隐私权与传统的隐私权在各个方面也都不同。加强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应当结合各国主要的保护模式,全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网络迅速发展,个人隐私保护已经成了互联网发展中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强化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网络立法的当务之急.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对于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国外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基本立法模式,从而提出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网络隐私权现状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目前我国对于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国外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基本立法模式,提出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中出现了许多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现象。笔者在剖析了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后,针对我国网络隐私权在法律保护中的不足,结合国外先进做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网络隐私权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一个概念。本文在分析网络隐私权与传统隐私权的关系及其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对保护网络隐私权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对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某些层次超越了物理世界的局限,而进入了另一个更强调个性化、自由化的空间,而与之相对的是,个人的私人空间在技术的发展下越来越狭小,如何在信息时代尤其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保持个人隐私不受他人的非法干涉,是各国立法的新领域,尤其对于没有隐私立法传统的我国,更是一个挑战,也是我国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反应。  相似文献   

12.
未注册商标的法律地位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数国家采用注册取得商标权原则.未注册的商标作为商标的事实及其所具有的无形财产价值,使其所有人对其享有合法的民事权利.<巴黎公约>、TRIPS协议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对未注册商标进行保护.我国商标法已将未注册的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和驰名商标纳入保护范围,但普通的未注册商标的保护水平尚需要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刘磊  彭云杰 《教育科学》2012,28(4):62-65
大学生隐私权是大学生就读期间依法享有的,对属于自己私人生活范畴的事项依法自由支配并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的一项人格权利。高校管理中,大学生隐私权的侵权方式主要有非法干涉大学生"隐的权利"和非法侵犯大学生"私的权利两种类型"。当下我国高校管理中,保护大学生隐私权亟须从理顺高校与大学生的法律关系和引入正当法律程序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广泛使用,产生了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新问题。对当前分布式隐私保护关联规则挖掘的经典算法进行了改进,在不使用当前流行的多方安全计算(SMC)的条件下,用较简单的方法进行隐私保护关联规则挖掘,降低了运算量。同时,在分布式关联规则挖掘的同时,很好地保持了各个站点的数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据信息的不断发展,信息量也越来越大,数据挖掘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挖掘过程中私有信息如何得到保护,并且还能获取比较准确的挖掘效果,已经成为数据隐私保护平台开发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数据挖掘过程中的隐私保护平台的设计展开探讨,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个性特征变量对隐私关注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隐私风险是阻碍网络用户自愿暴露信息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合理而有效的政策保护消费者个人隐私,减低隐私顾虑。文章在西方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网络用户的隐私关注程度进行测度,并运用性别差异等理论,考察了个性特征变量对隐私关注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女性的信息控制权感知水平高于男性,受教育水平越高对信息被收集的担忧程度越高,网龄越长隐私关注程度、控制权感知和信息被收集的担忧程度反而越低。最后,总结了本研究的学术贡献并向实践者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以及手持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移动学习逐渐成为现代人学习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它在给人们学习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其学习资源提供方(服务方)和学习者的私密及其知识版权等却遭到了极大的威胁和损害。如何进行身份认证并保证各种学习资源和重要信息在传输中的安全,是移动学习系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数字认证是主动防御攻击的重要技术,可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信息的不可抵赖性。基于认证的移动学习私密保护模型将加密存储数据和访问控制二者结合起来,既最大限度地享用网络资源,又有效保护服务方和学习者的私密。身份认证是移动学习安全体系的基础。从长远看,口令方式将逐渐淡出市场,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将有助于提升移动学习私密保护的安全性,但是需要克服传统方式占据较大存储空间的缺点。采用模糊身份鉴别的认证技术,可以不存储生物特征而实现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因此可以在移动学习远程考试、在线选举等方面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网络实名制下的隐私权具有数据性、财产性及易受侵害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的保护对策不同于传统隐私权。本文从网络用户的自我保护、行业自律及法律规制三个层面探讨如何保护网络实名制下的隐私权。其中,法律规制措施主要包括:立法上制定专门的信息保护法及加强对网络服务商的法律规制;执法上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局"以及统一的数据库;司法上建立解决争议、落实赔偿和处罚的机制,充分保障信息主体的救济权。  相似文献   

19.
在公共场所安装视频监视设备,被认为是维护治安、打击犯罪的灵丹妙药,全国上下对此深信不疑。但近年来诸如深圳罗湖监控"直播"居民隐私事件等侵犯公民隐私情况的不断出现,凸显了各城市在公共场所视频监控方面的弊病,引发了人们对隐私权保护的担忧。本文从以上问题出发,对我国公共视频监控与隐私权保护的现状予以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给我国如火如荼的公共视频监控建设打一支清醒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