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国际单位制(SI制)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单位制,已成为国际上共同的计量语言。我国规定从1983年7月1日起实施。使用SI制后,克当量等单位应以摩尔代替。怎样运用摩尔代替当量,又能保留当量及当量定律在分析化学计算中简单方便的特点,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自从中学化学教材引进摩尔概念以后,相继在教学刊物上提出了使当量赋以新的内容和以摩尔取代当量的问题。这里就我的粗浅认识和教学的尝试谈点看法,以期共同研究。 当量概念 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批准了国际计量委员会于1969年提出的摩尔定义:  相似文献   

3.
摩尔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摩尔概念的教学是学习气体摩尔体积、摩尔浓度、反应热等概念的重要基础,也是从量的方面分析处理化学问题,进行化学计算的重要基础。摩尔概念的教学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现行中学教材关于摩尔的教学内容安排,对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的涵义未作明确的介绍,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灵活、准确地运用当量定律进行化学计算,这是一个难点。要想突破这个难点,首先必须讲清楚什么是当量定律和全面地介绍当量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现行中学化学课本只介绍一个当量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不够的。何况当量定律的其它数学表达式,推导容易,学生容易接受,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当量定律。如果我们全面地给学生讲当量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为学生深造学习容量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化学(甲种本)第二册有关当量和当量浓度的概念及计算的教学中,学生感到学起来很吃力,教师讲授也感到难度大。由于学生理解概念不透,在实际运用中常常无法下手解题,尤其是多元酸和多元碱的克当量的计算,有时还有盐的克当量的计算,学生很难掌握。虽然在科学领域中,摩尔概念运用日趋广泛,当量的概念终究要被摩尔代替,但目前克当量的概念在化工生产中和  相似文献   

6.
统编教材编入《含有反电动势的电路》后,电路计算增加了难度。现从能量宁恒定律出发,分析它路中各点的电势变化,归纳出处理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并举例说明它的应用。一、闭合电路中电荷能量的得失分析。在内路上,正电荷获得电能,同时因克服内电阻又  相似文献   

7.
本期刊登了刘浩同志的文章《关于当量问题的探讨》,其他报刊杂志也常见此类文章,似乎“当量”问题十分重要,万古永恒,如此才引起人们颇大的兴趣和关心。究竟如何看待“当量”,“当量定律”的命运又有多么久远,能否以“摩尔”代替“当量”,以及“当量定律”是否能被“摩尔定律”所取代等问题。正是笔者在此所要谈及的问题。一、“当量”为什么在目前的化学教学中仍然占有一定的地位? 有关当量、克当量、克当量数、当量浓度及当量定律等问题,确实在目前的  相似文献   

8.
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常常既不是等温过程又不是绝热过程,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过程称为多方过程。在热学教材中,直接将绝热过程的过程方程中的γ换成n即得多方过程的过程方程: PV~γ=常数→ PV~n=常数 式中n称为多方指数。为1≤n≤γ的一常数。 在热学教材中,没有对上述多方过程的过程方程加以推导。而我们在处理这一节教材时,对该过程方程进行了推导并加以适当的讨论。这样能使学生对热力学第一定律,摩尔热容量和理想气体内能的概念加深理解,并且对理想气体一般过程与特殊过程间的关系更有所认识。现在对这节教材的具体处理,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刊先后已收到有关“摩尔”的来稿多件,除了在1979年第2辑发表了《摩尔—当量》外,本辑又发表《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和《摩尔——中学化学计算教学的核心》两稿。从来信来稿对“摩尔”概念的涵义提出的不同看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摩尔是指一物系中物质的数量单位;(二)摩尔是指一物系中物质的质量单位;(三)摩尔既不是数量单位,又不是质量单位,而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四)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已经收到的稿件本刊将择要陆续发表,同时希望更多的同志踊跃来稿,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和滴定实验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其实验结果的分析,也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以往的教材中有一当量定律NIV一NZVZ,对于浓度误差的分析曾有很好的作用,但由于标准单位制的执行等原因,当量浓度的知识已从中学教学中取消,因而新教材上也就砍掉了当量定律这一知识内容,使学生分析起来就变得更困难了。近几年来,笔者在处理这段内容时,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引入一个新的公式,将物质的量浓度与当量定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及浓度计算均有很大帮助。n$ofVk一n碱c碱V减式中:n——酸或碱中氢原子或氢氧…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毕奥——萨伐尔定律 这条定律是计算电流Idι产生磁场的一个基本公式,一般教材指出:毕奥——萨伐尔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抽象提出来的。然而这里所说的实验是什么?由实验抽象出定律又运用了哪些概念?在这里有必要讨论清楚。  相似文献   

12.
本章主要讲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教材的基本内容跟试用课本相比,除了没有讲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移到下一章讲过动量守恒定律之后简单提一下)以外,其他没有什么大变化。不过,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问题中,没有连接体问题,题目的难度上也降低了要求。牛顿第一定律概述了惯性的概念,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物体运动不需要力,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次编写教材时,牛顿第一定律的叙述改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因为这样  相似文献   

13.
首先,抓住“双基”,处理好教材,注意培养能力。如何解决难点、突出重点,注意能力培养?比如摩尔这一章,摩尔浓度是重点,要合理安排时间,精打细算,不能平均用力。按教学原计划要用四周完成。过去对摩尔概念的教学,总是多次单调重复。而讲到摩尔体积与摩尔浓度又在重复已知教材。现在注意抓住了摩尔概念这个重点,突破难点,并解决好有关计算。因此仅用三周时间授完本章,省下较多时间复习提高。同时注意全章的贯通、综合分析,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教学中最大的难题是教材分析和处理要做到有的放矢、科学取舍。文章提出基于大概念的统编教材教学设计建议:基于大概念,提炼单元主题,明晰教学目标;立足大概念,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逻辑;围绕大概念,设置探究问题,培养学科思维。  相似文献   

15.
题没有出错     
贵划 1996年第3期《一道应用题解后的反思》一文,对统编六年制数学教材第9册练习12的一道应用题给出了四种解法。并认为导致计算结果不同的原因是:“由于题中的数具有特殊性,缺乏普遍性”。笔者认为,造成计算结果不同的原因不在于题本身,而是由于计算过程取近似值所致。后两种解法把19.5÷585的商0.03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做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一些想法和经验。做整个国家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况且这又是唯一的一套教材,所以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儿童的经验在哪里?课程和教材如何处理儿童的经验?虽然我说的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处理经验,但这对于其他课程或学科的研究同样具有借...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在使用统编农业学校化学课本进行“当量浓度”一节的教学中,运用了“学导式”教法。课前让学生复习酸碱的克当量、当量定律,预习当量浓度内容,为讲新课打下基础。课堂上,首先提问两题(什么是酸、碱的克当量和当量定律?),板演两题(写  相似文献   

18.
新教材中的文言文怎么教?我认为: 一、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阅读》一至三册文言文的编排方式与统编教材完全不同。它按文体将文言文和现代文混编在一起,大体上是每个单元一篇文言文。从第四册开始,文言文跟现代文分开,但与统编教材又不同,它是自成单元。每册有两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后面附有知识短文,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9.
现行教材根据有关规定,废除了“摩尔数”、“摩尔浓度”等概念的使用而改用“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们对“物质的量”及其导出概念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笔者认为;教材中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规范性.一.关于“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由于“物质的量”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在结构和用字方面都不够准确、理想.教材和许多资料对这一概念既缺少准确定义,也没有具体阐述,这就给学生理解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造成了一定障碍.而该章第一句关于摩尔概念的概述一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  相似文献   

20.
论文综述了针对统编本初、高中语文教材的三方面研究成果,总结了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编写的三方面特色;指出统编本语文教材淡化文言理论知识,从四方面论述:(一)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淡化文言理论知识的表现;(二)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介绍的古诗文常识;(三)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介绍的现代汉语知识体系;(四)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汉语知识。小结指出,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修订时应该适当介绍学界形成共识的古诗文常识,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应该更为系统介绍古诗文常识,选择更为权威的版本,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掌握更为牢固的语文能力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