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车在底板上运动时 ,底板同时反向运动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是中学物理的一个经典实验。这个实验的演示历来有二个难点 :1.底板反向运动时 ,受到的阻力较大 ,导致底板启动难 ,反向运动现象不明显。2 .小车启动、停止一般直接用手参与操作 ,破坏了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成立的条件。本装置采用水浮式底板 ,小车遥控启动等措施 ,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难点 ,取得了明显演示效果。装置整体如图 1,主要部件介绍如下 :图 1  一、水浮式底板流体阻力一般可由公式 F =ηρSV2 给出 ,其鲜明特征是与相对速度平方有关。底板开始运动阶段 ,因速度极小相应…  相似文献   

2.
用轨道小车做的几个力学实验山西省教委教育技术装备处卢红梅轨道小车是根据新编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制造的学生分组实验仪器。小车在铝型材轨道上运动,减少了摩擦,并解决了小车运动时跑偏问题,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是替代斜面小车的新产品。轨道...  相似文献   

3.
1 仪器装置及电路图 (如图 1,图 2 )图 1 装置图图 2 电路图2 仪器的特点及用途(1)特点 :①该仪器采用平衡摩擦力的方法 ,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②该仪器不是直接测量速度 ,而是根据在相同的时间内两车的位移比求速度比 ,进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③两小车的连接采用自锁装置 ,操作方便。用磁铁使自锁装置松开 ,保证了两车开始运动的同时性 ,两车碰挡板后 ,两个小灯泡即被接通发光 ,便于观察到达的同时性。④长木板上的标尺从两端向中央标度而且采用大刻度 ,观察起来直观方便 ,由两车前端的读数比即可得到两小车到端点的距离比。木板…  相似文献   

4.
在高一“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和高三“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两个学生分组实验中,都要用到J2108型斜面小车。实验室现在通用的J2108型斜面由于缺乏对小车起保护作用的装置,学生在操作时,小车往往会滑出斜面,出现车轮被摔坏的故障,笔者进行了改进。用厚度为0.7mm的铁皮制作一“U”型挡板,钉在斜面带滑轮的一端,如图1所示。这样,当重锤拉动小车运动到斜面边沿时,就会被挡板挡住,从而避免了小车因冲出斜面而被摔坏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1特点和用途(1)特点①本教具在轨道上装有多组光电管,小车上装有射向光电管的光源。小车运动时扫描每个光电管,通过光电采集小车运动的信息。由于信息是光电采集,不影响小车运动,且测试点多,更利于探究运动规律。②利用采集的小车运动信息,即可控制电子秒表计时,也可传入电脑利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二第七章第6节,是一个让学生探究的实验。实验设计的思想很巧妙,用橡皮筋的拉力对小车做功,使小车的速度发生变化,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再由打出的纸带计算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依次使用一根、二根、三根、四根同样的橡皮筋重复做实验,保持每次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相同。用一根橡皮筋时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二根、三根、四根橡皮筋时拉力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2W、3W、4W,小车与之对应的速度均可由纸带上的点迹计算出来,然后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教材在处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该节内容时,首先是从生活实例定性得出:当质量m一定时,物体所受的力f越大,加速度a越大;当f一定时,m越大,a越小。对于高中生而言,仅仅知道它们之间的定性关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知道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教材对此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应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但精度不够、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用黑板刷或夹子夹小车后  相似文献   

8.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物体的运动》单元的一课,以学生们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这是建立假设后,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收集证据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一节课,也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一节实验课。他们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分工合作,记时、把握小车、喊口令,一次次实验,一次次记录,学生在一步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车的快慢与载重量有关,重量越轻,小车越快;重量越重,小车越慢。紧接着,…  相似文献   

9.
1对“研究滑动摩擦力”实验的一点改进在初二物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手拉弹簧秤做匀速运动很不容易,任何一点造成不匀速的因素都会引起弹簧秤的指数发生忽大忽小的变化。为此,我对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如图1)。把木块放在一个较长的平板小车上,用一个微型电动机牵引平板小车运动。由于电动机的转速是恒定的,所以平板小车的运动也是匀速的。这使弹簧秤的指数十分稳定,摩擦力的大小也就很容易直接读出。图12巧做“马德堡半球”实验做“马德堡半球”实验,需用一个很笨重的抽气机将两个半球中的空…  相似文献   

10.
图 1为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的改变的实验。“在右盘里增加一个砝码 ,小车受到向右的力F1图 2图 1和向左的力F2 的作用 ,F1大于F2 就相当于受到一个力F =F1-F2 的作用 ,此时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 ,速度越来越大。”这个实验的初始状态是静止 ,后在非平衡力作用下开始运动 ,由静态到动态现象明显 ,但运动起来后 ,速度越来越大 ,学生往往还停留在运动需力维持的直接体验上 ,忽略了物体由低速变为高速的状态变化 ,看不出物体在运动中的惯性。为了显示物体在运动中的惯性 ,突出非平衡力参与改变的低速状态和高…  相似文献   

11.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物体的运动》单元的一课,以学生们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光电计时导轨四川潼南师范学校丁定华陈福平一、原理该仪器由光源小车、小车运动轨道和光电计时器三部分构成。小车发出线光束,在轨道上作定向运动,光束依次照射到计时器的三只光敏管上,控制计时器的开、关,从而实现对物体(小车)运动时间和位移的测量。二、特点和用...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几个实验是用斜面小车进行的.其中“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等是定量实验,如果误差太大,就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当然实验没有误差也是不可能的,用钢板尺或游标卡尺测量小车的位移会产生测量误差,电磁打点计时器、斜面小车等会产生系统误差.因此,根据仪器来选择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是必要的.下面仅就斜面小车的系统误差做些讨论.  相似文献   

14.
J2 1 87型牛顿第二定律演示仪是配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的教材而设计的新型演示实验仪器。可以定性、定量的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外力的合力成正比 ,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1 仪器的结构和原理1 1 结构 :仪器主要由制动装置、导轨、小车、砝码等组成 ,见图 1所示。图 1①制动装置②刹车柄③双支脚④小车⑤导轨⑥单支脚⑦砝码桶⑧滑轮架⑨⑩拉线  制动结构由制动装置①和制动手柄②组成 ,控制两辆小车同…  相似文献   

15.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3课。这一课在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过程中,第一次引导学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从而达到搜集证据的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变量,学会怎样确定变量和不变量,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问题。就这课而言。通过研究认识到坡度、坡长、车重在小车冲出距离的远近中起着主要作用,从而理解坡度大小、斜坡长短、小车轻重等都是可能影响距离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物理课的重点、难点内容之一。做好演示实验是突破重点、难点的有效手段。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一册中介绍的一种实验方法是 :对两个质量相同的小车施以不同的拉力 ,或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小车的质量 ,然后同时释放小车 ,通过观察小车运动路径的长度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这种实验方法虽然简单易行 ,但缺点是只能定性观察 ,不能定量研究。气垫导轨与计时器配合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等实验上实现了定量研究的突破 ,多年来已经成为经典的物理实验方法。但是仍然存在计算繁琐 ,耗费课时多等不足。为克服传统实验方法的不足 ,我们…  相似文献   

17.
探究物体在桥上的压力与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实验,因没有现成的教具,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为此,笔者用一些废弃物做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现介绍如下。(1)用途用小球(代表物体)在自制装置轨道上的运动来模拟物体分别通过凸形桥、凹形桥的情景。(2)制作材料薄木板若干、质量不等的  相似文献   

18.
中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 ,基本上是两种方法 :一是将实验数据列表 ,通过相关物理公式的计算得到实验结果 ;另一种是图线法 ,将实验数据用图线描绘出来 ,从图线中分析实验结果。从目前高中物理课本看 ,要求用图线法处理实验数据的实验有两个 :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测定性实验 )2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验证性实验 )从方法上看也可分为两类 :1.所得图线为直线 (实验中有关物理量是线性函数 )。测电源电动势 ε,内阻 r的实验中 U=ε- Ir的U- I图象 (图 1)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 ,当小车质量 M不变时小车牵引力 F和小车加…  相似文献   

19.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 (下册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 3课。这一课在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过程中 ,第一次引导学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从而达到搜集证据的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 ,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变量 ,学会怎样确定变量和不变量 ,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问题。就这课而言 ,通过研究认识到坡度、坡长、车重在小车冲出距离的远近中起着主要作用 ,从而理解坡度大小、斜坡长短、小车轻重等都是可能影响距离的因素 ,也就是“变量”。要上好这一课 ,关键是如何控制变量。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  相似文献   

20.
1 仪器装置图 (如图 1)图 1①小车②细线③系细柱④尼龙搭扣⑤定滑轮⑥小桶⑦平板玻璃⑧标尺⑨木箱 (演示台 )⑩调水平螺钉 释放点挡板2 仪器的特点及用途(1)特点 :本教具 (图 1)的演示方法十分简单 ,首先将两只放置在水平玻璃板上的小车拉开 ,停靠在各自的释放点挡板处 ;接着两手同时释放小车 ,两小车在各自的跨过定滑轮的盛沙小桶的牵引下 ,相向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随后两车相遇 ,接触面上的尼龙搭扣④把两车紧紧粘合在一起 ,并通过巧妙的止动装置 ,两车作急剧的减速运动而静止 ,其时间和位移极短 ,可以略去不计。即两车相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