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编辑札记     
一、“龙城”、“龙庭”还是“茏城”? 在编审《爱国将领的故事》“卫青”一篇中,前后文分别出现“龙城”、“龙庭”、“茏城”三个地名。原文中说明“龙城”是匈奴祭祀祖先之地;“龙庭”是单于驻地,设在“蒙古鄂尔浑河东岸”;至于“茏城”,原文只说是汉朝军队所要进攻的地点。作为一本通俗读物,有必要注明三个地点的大体方位,而原文中  相似文献   

2.
小引我不是个很有条理的人。在百科全书研究和编辑工作实践中,不免时有所得,或时有所误,便随手找个笔记本记上几笔。年积月累,笔记本成堆,杂七杂八,不成系统。偶然翻翻,总觉得是动过脑子的、不忍丢弃、于是便整理成这个拉拉杂杂的札记,仍按笔记时的时间顺序编排起来。谁知道愚者之见,有无一得呢? “上帝”条目由“魔鬼”撰稿英国《知识之乐百科全书》(在美国出版名为《兰登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3.
如今我国报刊如林如海,我所在的中国图片报不过是这报海之一粟、报林之一株而已。尽管她是全国唯一的图文并茂的时事性报纸,但并非因为有了这个“唯一”就可以高枕无忧,她同样面临着求生存、求发展的激烈竞争。唯有办出自己的特色,方可在这竞争的大环境中占住一席之地。对此,我在编辑工作中深有所感。下面是我的几则编辑札记。  相似文献   

4.
螺旋式发展的历史,常常会出现类同相似的现象,尽管不是重复,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透出“一脉相承”的蕴涵。比照历史,研究今日,是促进事业发展的一种手段。读一读王宗义所撰写的一组由今而昔,融会贯通的“史料整理札记”,当可受到一些“以史为鉴”的启迪,有助于我们对现实问题作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编辑工作究竟重要不重要?这个问题有的人解决了,有的人还没有解决。我想还得把鲁迅请出来解答。在出版界老前辈赵家璧同志的《编辑忆旧》一书里讲到他第一次见鲁迅时,在谈到出版编辑工作时鲁迅对他说:“这是一件非常需要而且很有意义的工作,我自己也是搞过这一行的,其中也大有学问啊!”短短两句话就  相似文献   

6.
编辑工作中实行三审制由来已久,一部书稿投到编辑部,对某些可予考虑的稿件,先由初审提出意见,再交由复审审核,最后送呈终审(决审)裁夺取舍。这是一般的工作程序。多年来各家出版社也正是以此行使自己的编辑职权的。可是近几年来情况有点异样,似乎对编辑工作中间的三个审次不同的职责和应负的权限,没有予以严明要求。一个辞书编辑,他为了多揽“生意”,多发稿,早出书,完成每年既订的发稿计划,他可以将待发的书  相似文献   

7.
武汉晚报高级记者范春歌,曾获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1989年骑自行车穿越中国西部采访;1994年,她只身进行"中国陆疆万里大扫描"的采访,又走了大部分西部地区。今年正值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范春歌于9月9日驾车从武汉出发,重访西部。应本刊编辑部之约,风雨兼程的范春歌将在这次西行途中,写下她一路颠簸的采访札记,介绍西部纪行背后的新闻,供《新闻实践》杂志独家连续刊发。当读者看到本期《西阅中国》的时候,范春歌仍在西行路上。让我们诚挚地祝愿这位勇敢的女记者:一路走好!——编者  相似文献   

8.
做编辑工作,经常遇到不合语法的病句,一边加以改正,一边摘录下来,几年工夫居然摘录了几百条。《中国出版》“编校园地”主持人若谷先生得知此事,嘱我分类整理。于是,我将其中一些较典型、出现率较高的语法错误分类整理,略加分析,找出其错误之处及出错原因,并且予  相似文献   

9.
二、介词、连词使用不妥。 1.误:作为预防,君王对将帅开始产生猜忌,于是采用分割之法,将其乓权不断削弱,规定将帅只掌军队训练,但无权调动军队。 正:作为预防,君王对将帅只要产生猜忌,便采用分割之法,将其兵权不断削弱,规定将帅只掌军队训练,但无权调动军队。  相似文献   

10.
笔者当编辑10多年,深感思想内容对于刊物质量的重要性,可以说,思想内容就是刊物的核心和生命线.然而,在工作中,发现有不少编辑,不是组不来好稿子,就是拿到一篇稿子不知如何下手,甚至"乱砍滥伐",对原作进行了去"精"存"芜"的"编辑",使刊物缺乏思想内容,造成同一刊物同一版面、栏目因责任编辑不同而编辑水平差距悬殊.细心观察,发现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报刊也有类似问题.究其原因,我看主要是由于个别编辑缺乏思想认识水平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来稿总是那么多,收发员每天都要扛来一大袋。办公桌上的一叠叠稿件,象一支支声律杂乱的曲子,象一条条夹沙裹泥的河溪,不断地从耳边、从眼前流过。每当我从杂音中捕捉到几节悦耳动听的旋律,从小河里捞出几枚色彩醒目的石子,我常常象孩子得到了盼望已久的礼品,心里欢喜好几天。剪枝记得,我拆阅过一份厚厚的稿件,字体清晰秀丽,是湖北一个偏远中学里一位中年教师写的,他是第一次给本刊投稿,过去也没有发表过文学作品。这篇散文,作为童年琐忆,他拟了:春实、夏渔、秋趣、冬花这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春,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召开会议,动议策划编辑一套"书林守望丛书",为弘扬优良的职业传统做点实事.这一倡议得到出版界领导部门和一些老同志的赞成及大力支持,最终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承担了这套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经过几次会议的讨论、研究,确定丛书通过老编辑的生动讲述,反映编辑工作的创造魅力与内在规律,阐扬科学严谨、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传承优秀的编辑传统与出版文化.  相似文献   

13.
从“天”开始有些朋友常常问我,《中国大百科全书》为什么从《天文学》卷开始编辑?我想可能是这样的原因,我国有个传统说法,说有学问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国对科学学科还有个传统的排列法,叫作:天、地、生,数、理、化……。看起来,我国百科全书从天文学开始还是顺理成章的。不过,《中国大百科全书》从天文学开始并不是因为这个道理,而是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文化大革命”之  相似文献   

14.
学做编辑札记杂缀隋千存1图书编辑是有权利和义务建议出版发行图书并使其成为文化产品的社会劳动者,其劳动内容和过程的复杂性,迫使编辑必须充当著作者、评论家、图书发行商、读书人、广告人等多种角色,而且要善于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这带来了编辑人格的复合性,这种...  相似文献   

15.
“笑谈千载大文章”记得1978年是大百科议论风发的时节。6月,中央决定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并成立专门的出版社。姜椿芳同志穿梭于北京和上海之间,紧张地开展宣传和筹备工作。所到之处,寂寞十年的知识界老前辈们,掀起阵阵“大百科热”的兴奋议论。不仅大小规模的座谈会上谈百科,老朋友相聚也三句话不离这一主  相似文献   

16.
《艾青全集》编辑札记花山文艺出版社张凤洪我作为《艾青全集》的责任编辑不是偶然的。我和艾青夫妇有着整整10年的友谊。10年前,也就是1982年那个杜鹃花盛开的春天,我和艾青夫妇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相遇了。艾青偕夫人高瑛回到阔别多年的杭州,参加他的创作生涯5...  相似文献   

17.
开会与效益一位编辑问:不开会审定的稿件算不算数?这使我想到,开会似乎变成了唯一的工作方法。编百科全书免不了要开一些会。开会可以把“大忙人”拘来一段时间;不同意见可能在开会中解决(也可能解决不了);有些约定性的东西可在开会中得到大家认可。不过开会花费很大,如果过于迷信开会,那么编百科全书要开的会可多了:什么座谈会、筹备会、框架讨论会、编委成立会、撰稿人会、试写稿剖析会、稿件初审会、复审会、定稿会、总结会,等等。开会对于编辑来说消耗的精力也太大,例如先要“串联”协调时间,拟定名单,编造预算,寄发通知,准备文件,寻找会址,安排住房,送往迎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学术,如江河奔腾,绵延千里,如千峰耸起,各呈其秀.先秦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是为中华文化之滥觞.而后,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儒家文化,发源于长江流域的道家文化,以及发源于印度恒河流域随后传人我国的佛家文化,各行其道,浇灌着三大流域的文明之花.流至魏晋,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相融合,于是魏晋玄学形成--此为中国学术史上之第一座高峰.中经隋唐,儒、佛、道三教并重,遂出现三教融合趋势.流至宋元,三教融合,渐成气象,蔚为壮观,于是宋明理学形成--此为中国学术史上之第二座高峰.流至明清,西学东渐,华夷碰撞,中西融合,近代诸子学形成--此为中国学术史上之第三座高峰.  相似文献   

19.
谁是“百科全书之父”? 西方人喜欢把某重要事物的创始者称为某事物之“父”。那么,谁是“百科全书之父”呢?西方比较多的人认为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因为他为了讲学编写了全面讲述当时已有的一切学问的讲义。也有人说是柏拉图(前427~前347),他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有人说是斯彪西波(卒于前338年),因为他留  相似文献   

20.
作者年青化台湾《环华百科全书》有一条编辑方针,颇值得注意。他们主张多找刚刚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年轻学者撰稿。因为这样的作者架子小,知识新,有积极性(他们更珍视为百科全书撰稿的荣誉),容易商量问题。大名家固然权威性更高,但都是特大忙人。向他们组稿,往往也是由他们的高足代笔。可以想象,为别人代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