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传媒的社会心理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是人感觉的延伸,能隐性或暗示性地向社会公众施加心理压力,强化他们的心理选择意向,影响他们的心理机制,即传媒具有社会心理教育功能,具体表现为暗示功能、诱导功能、导向功能等.  相似文献   

2.
何谓“暗示”?心理学认为,“暗示”即指在无对抗态度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心理影响表现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就新闻实践而言,“暗示”是新闻标题赖以增容信息、充实内蕴或含蓄点评表明倾向的技巧。标题作为新闻的眉目,其暗示效应是通过运用逻辑力量即编辑部按照自己对纯粹新闻事实独特切点、角度的认识撷取、剪辑、提炼而产生的。标题的暗示,目的在影响受众的  相似文献   

3.
暗示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暗示过别人,或受别人所暗示。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是大家熟知的,这位曹公是率先把暗示用于军事领域的先驱之一。近年来,医务界和教育界也开始逐渐利用心理学家们关于心理暗示的研究成果,“暗示疗法”和“暗示法教学”已崭露头角。作为天天与各色人等打交道的新闻记者,也不应忽视这个领域。  相似文献   

4.
田忠梅 《大观周刊》2012,(20):201-202
暗示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它在教育上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如何运用心理暗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也是值得大家关注的。本文将从环境暗示,教师体态,教学情境,心理气氛,对学生的认同等六个方面阐述如何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调控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陈文旭 《大观周刊》2012,(35):298-298,297
暗示训练是利用语言等刺激物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前苏联的学者普拉顿诺夫认为,自我暗示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肌体内部的皮层过程对自己施加影响的现象.这种皮层过程与过去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有联系。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自我暗示的现象。例如,清晨对着镜子梳妆打扮一下.如果看到自己的脸色很好,往往会心情舒畅,这是一种积极性的暗示。如果在镜子中,发现自己的脸色不好,眼皮略有浮肿.怀疑自己肾脏可能出了毛病,于是就感到了腰痛,这是一种消极的暗示。  相似文献   

6.
陈文旭 《大观周刊》2012,(31):326-326
暗示训练是利用语言等刺激物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前苏联的学者普拉顿诺夫认为.自我暗示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肌体内部的皮层过程对自己施加影响的现象。这种皮层过程与过去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有联系。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自我暗示的现象。例如.清晨对着镜子梳妆打扮一下,如果看到自己的脸色很好,往往会心情舒畅,这是一种积极性的暗示。如果在镜子中,发现自己的脸色不好.眼皮略有浮肿,怀疑自己肾脏可能出了毛病.于是就感到了腰痛.这是一种消极的暗示。  相似文献   

7.
一、心理群体与群体心理特征: 心理群体,在心理学上讲,就是指聚集成群的人,他们 的感情和思想因外界刺激,全都转向同一个方向,从而形成 了一种集体心理。心理群体的产生往往因为突发事件而起。 SARS是一个突发事件,在这一事件中,媒体面临的就是这 样一个有着共同心理特质的心理群体。 这一群体。因为内部受到无意识的控制,表现出“易受 暗示、情绪传染、促发行动”等特征。在这次SARS事件中, “谣言飞传、抢购风潮”等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样一个心 理群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一、忘龄人的生理年龄是客观的,但心理年龄则不同,它反映了人的精神状态。有人刚过花甲之年,就不断暗示自己老了。这种消极的心理是健康长寿的大敌。人说“人不思老,老将不至”是有道理的。二、忘仇如种下怨恨的种子,  相似文献   

9.
新闻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新闻学相结合的新兴边缘科学.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活动是外界事物刺激人的感官所引起的心理反应.不同的采访对象,对待新闻记者的来访,会有不同的思想反应.一个有经验的新闻记者从事采访活动时,善于从采访对象的表情、语言和行动中,观察其思想反应和心理反应,摸透其心理活动,从而采取不同的采访方法和采访手段.  相似文献   

10.
邱剑星 《视听界》2005,(6):59-60
心理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状态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他人的思维施以影响和引导,使其心理结构产生变化,接受暗示意见并且付诸行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相信星座的人都说算得真准,在自己身上得到了验证,而心理学家指出这恐怕只是一种心理暗示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暗示法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心理学心理暗示的原理,在分析积极心理暗示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积极意义的基础上,就高校图书馆在读者服务中,如何有效运用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开展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和原则。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3.
数字图书馆转型期的馆员心理问题及其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数字图书馆转型期馆员的心理失衡、技术压力、心理焦虑、心理疲劳、情感障碍等心理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进行认知调整、加强业务培训、科学设定岗位、优化工作环境、丰富工作形式、进行心理暗示等心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暗示的威力     
心理暗示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如果一个人自己认为自己什么也做不到,他必定终生一事无成;相反,如果出类拔萃的意识时刻占据着一个人的心灵,就必定会产生一种巨大的能量,引导着这个人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5.
暗示效应     
暗示是用间接的话语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某种信念与意义的心理过程.其特点在于暗示实施者不需要说理论证,只是动机直接的移植;暗示接受者则不进行分析批判,只是盲从地接受.  相似文献   

16.
吴云燕 《大观周刊》2012,(48):341-341
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爱慕、厌恶、悲伤、忧郁等。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尤其是体育教学.南专业特点决定教师经常要手把手教授学生动作。与学生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具体。教师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暗示、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教师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心理暗示,《心理学大词典》定义为:"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媒体对受众的新闻信息传播也会产生心理暗示,某些情况还会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在现实社会中产生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心理暗示对馆员所起的作用,指出馆员的成长不仅靠自己,更需要图书馆管理层的关怀与心理暗示。  相似文献   

19.
邹苏 《新闻前哨》2014,(8):66-67
本文通过对心理学“暗示效应”的了解及分析来探讨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如何通过心理掌控,引导受众心理,避免“群体盲思”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20.
库埃的《超级心理暗示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参考,这将有助于改变我们对正统、学术心理学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