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的对策和建议 从调查情况来看,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仅凭宣传部门一家之力可以做到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理解支持,共同营造一个开展舆论监督的良好环境。 1.重申党和国家制定的关于舆论监督的政策和法规,大力宣传开展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明开展舆论监督有法可依、有据可行,使舆论监督得到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成为了时代的"新宠儿",与此同时各级广电媒介也在积极推动新媒体的建设,转变传统媒介的发展形势。在新媒体时代,社会舆论监督发生着重要的转变,全新的传播渠道、模式、理念提升着新闻舆论监督的成效力。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短板",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全面提升媒介融合的舆论监督力。  相似文献   

3.
<正>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由《青岛日报》报送的《“垃圾围村”亟须“解围”》荣获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三等奖。至此,《青岛日报》自2020年以来,已有三篇舆论监督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青岛日报》于2019年2月组建舆论监督部,记者们以“邱正”作为集体笔名,开启了常态化舆论监督,截至目前已刊发500余篇舆论监督报道,推动解决了一批涉及营商环境、百姓急难愁盼和城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有效提升了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现代社会权力制衡机制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社会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其对秩序化、法制化社会的呼唤,新闻舆论监督因其特有的影响力和规范力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历史上其他社会类型舆论监督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延伸和运用。在确定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新时期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模式后,新闻舆论监督被列为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机制和权力机制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是党报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地方党报的传统优势所在。地方党报必须进一步提高新闻记者综合素质,坚持求实精神,追求灵活有效的报道方式,才能掌握舆论监督主动权,提高党报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6.
由于被监督单位设置的种种障碍,被监督个人的无理取闹,常常使得一些舆论监督新闻胎死腹中,舆论监督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尤其对于地方媒体来说,面对的制约因素更多,舆论监督常常会陷入尴尬的状态。所以,开展舆论监督并促成问题的实际解决,媒体的一己之力是相当薄弱的,必须动员各种可以聚合的资源以增强监督效力,简而言之,就是要借力而行。  相似文献   

7.
费兴海  路平 《新闻战线》2023,(21):89-91
“看见”栏目运用技术赋能重构主流媒体话语权和舆论引导力,找准舆论监督的“支点”和“落点”,在选题策划、报道方法、呈现方式、传播效果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凝聚社会共识、整合社会力量,发挥舆论监督的建设性作用,推动主流媒体引导力、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新闻宣传手段有两种:一种是从社会生活中选取大量的先进典型,进行有力、有效的正面引导;一种是有选择地揭露矛盾、批评落后,开展正确的舆论监督。这两种基本宣传手段有点像可以前后加力的越野汽车,正面引导是“前加力”,舆论监督是“后加力”。  相似文献   

9.
邵荣英 《传媒》2020,(10):76-77
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深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不断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舆论监督功能越发重要。如何增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在舆论监督方面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当下各融媒体中心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融媒体中心自2019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以来,整合原有舆论资源,为老品牌注入新活力;培养“网红”新闻监督者,用流量为真相发声;开辟新的舆论监督节目,强势打造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舆论监督阵地。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手段。过去一提到舆论监督报道,人们往往把它等同于“批评性报道”,或者是“负面报道”,“抓人痛处、揭人短处、群追猛打”也往往是舆论监督报道的习惯性做法。初做这类报道时虽慷慨激昂,但日子久了难免生出疑惑,难道这世界就如此灰暗吗?舆论监督报道的目的是为了引以为鉴,解决问题,一味使“蛮力”或感情用事,显然有悖初衷。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应该进行建设性舆论监督,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引导力,更好地促进矛盾的解决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正搞好舆论监督报道是传统主流媒体的职责之一,也是其提升舆论引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应继续增强,以确保传统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主导地位。笔者认为,电视媒体要从实际出发加大舆论监督报道力度,将"注重用镜头揭示存在问题、坚守客观公正的媒体立场、追求积极正面的社会效果"作为落脚点,力争通过报道来取得解决问题的实效。一、注重用镜头反映存在问题2014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2.
张颖 《新闻前哨》2001,(9):38-39
马克思曾经指出:舆论是一种“普遍的、无形的和强制的力量”,并形象地称之为“另一个法庭──社会舆论法庭”。舆论监督虽不像司法监督具有强制力和约柬力,但在大众的心目中它是一种威慑力的监督。开展舆论监督,针砭社会时弊,维护民主法制,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一项神圣权利。 新闻工作者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搞好舆论监督,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它包括:责任意识、权利意识、事实意识、诉讼意识等。 一、责任意识 舆论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是一种代表人民利益的有效监督。要想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和作用,新闻…  相似文献   

13.
【摘要】作为清末民初的著名报人、新闻理论家,梁启超亲力创办和积极参与的报纸多达17家。其在大量的办报实践中总结出的舆论监督思想在今天仍然发挥着借鉴作用,并在后人的不断继承修正中熠熠生辉。梁启超被誉为“舆论界之骄子”,他并不抱残守缺,舆论监督思想并非一成不变,虽然部分理论现在看来有其局限性,但究其原因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从“喉舌论”到“监督政府”的舆论监督思想的提出与嬗变具有时代性。  相似文献   

14.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支柱产业。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央企不仅成为国家审计的重点单位,也成为全民关注度最高的企业。本文从中央企业当前舆论监督中存在的认识缺位、制度缺失、履职缺力、监督缺深问题入手,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央企舆论监督、打造制度体系和推进舆论导向的深层次管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新闻舆论监督三论(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柏铨 《新闻界》2002,(5):17-18
一、当今条件下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一)舆论监督与批评报道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就有了自己的新闻事业,很早就进行了舆论监督的实践。通过党报、党刊所进行的此类实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被称作批评与自我批评。舆论监督是一个后起的概念,但与舆论监督的基本精神相一致的实践是早已有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提法在大众传媒上的使用频率逐步降低,其内涵开始收缩,专指党的思想建设特别是党内监督的一种手段。早先由‘批评和自我批评’所指代的党外监督的内容,被一个更具时代感和概括力的概念——舆论…  相似文献   

16.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遭遇重大冲击.恩施日报社发挥传统优势,以内容创新为根本,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通过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及时发出"主流声音",守正创新,推进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从2013年4月18日开始,《荆州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消除‘中梗阻’打造最优环境"系列报道:以记者暗访的形式,将舆论监督的目标对准市直权力部门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部门。报道刊发后,荆州市委书记李新华、市长李建明、纪委书记黄汉桥先后就这一报道作出批示,市纪委、市委督办室要求涉及的部门和单位作出整改。目前,这一报道仍在继续,并由系列报道变成《荆州日报》的重点栏目。这是一次成功的舆论监督,这一组舆论监督的推出,我们也有很多的感触。不少新闻从业者认为舆论监督难做,但事实证明,只要坚持从建设性的角度出发,服务于中心工作,舆论监督非但不难做,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出新闻舆论的引导力,能够更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18.
提起舆论监督与新闻真实。业内人士多从媒体从业人员的自律方面论述。诚然,当今媒体间的竞争空前惨烈,媒体从业者为抢发新闻,追求轰动效应,失实报道时常见于报端、电视。但对于行政干预较多的中国媒体,行政部门的开明对于减少新闻失实,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于舆论监督。媒体要客观公正,官员也要有点承受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舆论的格局和业态发生了变革。新时期,传统媒体应积极面对这一发展态势,以变革的精神应对挑战,强化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正确舆论导向的渗透力,增强传媒自身的影响力与引导力。  相似文献   

20.
张洋 《新闻战线》2020,(2):10-12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固有属性,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对党和国家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批评、赞扬或提出建议),包括对其决策和行为的监督。人民曰报社政治文化部“读者来信”编辑室只要是涉及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不力的、涉嫌违纪违法违规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都会尽最大努力激浊扬清、扶正祛邪。从事舆论监督工作,如何借助舆论监督关注民生、洞察社会,使其成为践行“四力”、提升素养的重要平台,上连党心、下接民心的重要体现,笔者结合在“读者来信”编辑室的工作经历,谈谈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