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融合及植株再生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根据对有关文献的分析,讨论了原生质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指出植物原生质体的游离、培养和融合技术在近20多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今后在进一步加强原生质体培养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重点放在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遗传性状的改良,以获得优良性状的个体并通过无性途径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2.
<正> 自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和原生质体的融合技术不断完善,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利用原生质体培养和原生质体融合进行遗传育种、改良植物、创造新颖品种的研究方面也显示了巨大的潜力。一、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早在1892年,克拉斯科就采用机械的方法分离植物的原生质体。他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切掉其细胞壁而不损伤其内部的结构从而得到植物原生质体。用这种方法先后得到洋葱鳞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文论述了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当今食用菌遗传育种中的作用;阐述了在原生质体融合过程中菌株的选择、酶液的制备、融合的具体方法及融合子的再生;并介绍了融合子的综合鉴定方法:同时说明了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以经过青霉素筛选后的两株絮凝菌为对象,分别测定其溶菌酶处理前总菌数、溶菌酶处理后总菌数和原生质体再生菌数,计算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并对PEG的作用浓度和时间进行优化。实验结果:F2原生质体形成率为99.97%,F6原生质体形成率为99.96%,F2原生质体再生率为0.4225%,F6原生质体再生率为0.5423%,初步判断溶菌酶处理后得到的原生质体在质量和数量上满足细胞融合需求,确定了原生质体融合PEG最佳作用浓度为30%,最佳作用时间为10 min,以保证原生质体融合的完成。  相似文献   

5.
木耳原生质体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原生质体的释放与再生、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单核心化以及原生质体无性系繁殖等的研究及在木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木耳原生质体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原生质体的释放与再生、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单核化以及原生质体无性系繁殖等的研究及在木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大型真菌原生质体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大型真菌中原生质体的诱变、杂交、细胞融合和转基因技术.其中鲍鱼菇和香菇原生质体制备、再生、遗传标记筛选与原生质体融合来自作者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技术能够克服植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实现遗传物质重组,创造和培养植物新品种,对多基因控制农艺性状的改良和植物基因互作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原生质体融合方法、融合机理和融合方式等的研究进展,并且分析了其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 疑点一细胞融合有几种形式? 学习人教版选修3"细胞工程"专题中,"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时,教材仅画了1个马铃薯的原生质体与1个番茄的原生质体之间的融合简化流程图。一部分学生误认为只有这一种形式的细胞融合;也有一些学生大胆质疑:能否有3个或多个原生质体融合在一起,形成融合细胞? 实际在真正操作过程中,是把许多马铃薯的原生  相似文献   

10.
生物工程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和医疗卫生领域已广泛应用,在食用菌方面也取得可喜进展,食用菌于细胞工程,分离获得的原生质体有五、六十种之多,有些种类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获得了融合子,并证知有结实性,食用菌于发酵工程,已获得60余种适合于深层发酵的菌种。同时二者在食用菌方面应用的技术规程,也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1.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茶薪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茶薪菇原生质体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并进行了以原生质体为材料的诱变育种工作.实验表明,培养5天的茶薪菇茵丝体酶解3小时原生质体数目达到最大值.原生质体经紫外线照射20秒,致死率即达70%以上.再生茵株经筛选后,原生质体再生株C16和诱变株C304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42.7%和17.9%.  相似文献   

12.
After deregulating the purine and riboflavin synthesis in the Gram-positive bacterium Bacillus subtilis,it is critical to amplify riboflavin operon with appropriate dosage in the host strain for remarkable increase of riboflavin production. Bacillus subtilis RH13, a riboflavin-producing strain, was selected as host strai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strains by protoplast fusion. The integrative plasmid pRB63 and autonomous plasmid pRB49, pRB62 containing riboflavin operon of B. subtilis 24 were constructed and transformed into the host strain respectively. Increasing one operon copy in B. subtilis RH13 results in about 0. 4 g/L improvement in riboflavin yield and the appropriate number of operon copies was about 7--8. Amplifying more riboflavin operons is of no use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yield of riboflavin. Furthermore, excessive operon dosage results in metabolic unbalance and is fatal to the host cells producing riboflavin.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与试验室保存的耐盐荚膜红假单胞菌为出发菌株,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耐高温光合细菌。比较了耐盐荚膜红假单胞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和融合子在营养需求、细菌的耐盐性、抑菌实验、融合子降解氨氮和亚硝基氮功能的测定等方面的异同,以对其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起始材料、原生质体分离、原生质体培养、原生质体植株再生等四个方面对我国果树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行了简要总结,对今后我国果树原生质体研究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姜花属(Hedychium)植物花形奇特、花色艳丽、气味芳香多变.但种植过程中易患姜瘟病、切花瓶插期短、植株太高等因素限制了大规模的应用.姜花属植物在栽培地结实率低,限制了通过传统的有性杂交方式进行新品种的培育.通过诱导突变、体细胞杂交和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是获得植物新品种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对姜花属植物的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了影响生物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以细菌Aeromonas.sp.CNY0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UV)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获得产酶较高的菌株CNY01-27-13,酶活达到98.42 U/mL,比原始菌株酶活提高了110.52(,菌株经过9次传代,酶活较稳定。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人工感染兔瘟 (兔出血热 )病毒致死兔的肝组织 ,制成 1 0 %的兔瘟组织灭活苗和1 0 %的兔瘟蜂胶组织灭活苗 ,研究蜂胶对兔瘟组织灭活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用常规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比较了注射兔瘟组织灭活苗和兔瘟蜂胶组织灭活苗后 ,兔体内抗体水平的消长情况 ;结果表明组织灭活苗免疫后第 1 0d效价为 2 .75log2 ,2 0d抗体水平达到 6.2 5log2 ,30d又降为5 .2 5log2。而兔瘟蜂胶组织灭活疫苗第 1 0d效价为 4.0 0log2 ,2 0d抗体水平已达 8.2 5log2 ,30d抗体水平高达 1 1 .0 0log2。说明兔瘟蜂胶组织灭活苗能明显提高抗体效价 ,增强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