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从学校到生涯”(School-to-Career,STC)理念是美国在2211世纪提出的职业生涯教育理念,该理念主导着当前美国职业生涯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其核心内涵包括终身职业教育、全民职业教育、关注个体发展、加强与企业界合作及课程整合。STC理念下的美国中学生生涯教育的实践状况表现为:通过学分制,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关注学生个体需求,提供多样化的生涯发展道路;加强与家庭、社区、企业的多方合作;整合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我国的启示主要包括:树立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观,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给予学习者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重视学术性课程与职业性课程整合,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争取学校与家庭、社区、企业的多方合作。  相似文献   

2.
在现今美国职业教育改革中,“从学校到生涯”正逐渐代替“从学校到工作”,因此21世纪,源自于美国职业教育实践的STC理念正逐渐引导着美国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STC理念主要来源并发展于STW理念:包括关注个体的终身教育发展、关注以生为本、帮助学生学好生涯教育,完成就业.基于STC理念,美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实施内涵和特点,这些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借鉴和引导.  相似文献   

3.
"从学校到生涯"(School-to-Career,STC)理念是一种强调面向人人、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终身职业教育理念。STC理念主导着当下美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实践,通过透析STC理念的核心内涵,可以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任玥姗 《职教通讯》2012,(10):52-55
学校向生涯过渡(STC)是一种基于学生本位的全民化、终身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新理念。由此导向美国职业教育发展对以往的学校向工作过渡(STW)的超越。STC的核心要义在于变革传统的以工作为中心的思想,消解STW与高标准改革的冲突和自身复杂性的问题,寻求以学生本位的终身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生涯指导和课程整合。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美国21世纪“从学校到生涯”(School-to-Career, STC)的理念及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对高职专业课程改革起导向作用及经验借鉴。尽管近几年高职专业课程持续改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基于国家职业标准对高职专业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实施改革和完善,且通过能力这个切合点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衔接,注重工作本位的学习、终身教育学习及心智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从STW到STC:美国职业教育的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职业教育的STW和STC改革强调学校学习、工作本位学习、联合活动,强调"学生本位"。美国职业教育实践给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即重视对学生的生涯指导、促进个体职业社会化;强化职业教育的服务意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发,实施课程综合化。  相似文献   

7.
“从学校到工作”是美国上世纪开始实行的职业教育项目 ,该项目最大的特点是把职业教育渗透到基础教育阶段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 ,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主要从资金来源、课程设置和职业指导三方面介绍了美国从上世纪末开始实行的职业教育项目———“从学校到工作”的实施情况 ,并简单谈了它对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STC理念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生涯教育”运动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STW运动,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最终在21世纪初形成了STC理念的雏形。其核心内涵包括:终身职业教育、全民职业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加强与企业界合作及课程整合。它首先产生于当前美国职业教育的实践,应对和解决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可以说STC理念是美国进入21世纪后的选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顺应职业教育的选择。如何为当前的经济发展准备合格的劳动力,如何帮助学生在当前的经济、劳动力市场获得生涯发展的成功,这是21世纪的各国职业教育家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围绕通过建立学校职业教育体系重构美国公立教育的问题,职教理论界产生了“职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其后80年中,“职业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主导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于70年代的生涯教育思想和90年代的“新职业主义”对“职业主义”进行了反思与重构,并通过全国范围的改革对传统职教体系与模式形成了有力冲击。进入21世纪后,新职业教育理念以“学校到生涯”的形式在美国延续下来。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关系紧密。当前职业学校亟待重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文化,并体现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的互促互动。基于这一理念,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最需要帮助的学生以及帮助学生面向未来。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上,要突出提供公平的优质教育帮助每个学生成功;教学改革上,要着力破除造成学生学业失败的结构性因素;条件保障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相关资源的因应与协同,从而实现以课程改革促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文化与职业教育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1.
从STW到STC: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走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校向工作过渡(STW)的改革曾经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但伴随着2001年STW机会法案的废止,STW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学校向生涯过渡(STC)继承了STW改革的核心理念,继续致力于改善美国青年的生涯准备.分析从STW向STC转变的背景,比较这两种改革之间的异同,可以探求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大学生角度应对就业难问题,就要培养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文章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和结构维度,依据不同层次和类别高校的优势和特色,从机制、理念、能力、质量四个方面,总结出高校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共同路径,并分类探讨了学术型大学和职业型大学的特色路径。  相似文献   

13.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也关系到学生的就业、择业,它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结合自身特点。从有效性上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包含职业分析、职业目标、职业知识、职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针对当前高职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应从系统的职业生涯体系建设、真实的职业训练平台建设、客观的职业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人手,共同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才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高职教育及其职业指导,发端于20世纪初。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有较快发展。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新时期,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大力倡导以各种形式发展高职教育,并加强高职生的职业指导。高职教育与职业指导逐步纳入了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初步形成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上海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上海中等职业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对"10181工程"的深化,是上海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其核心理念可概括为:实用取向的普通文化课程改革;任务引领的专业课程改革;基于生涯发展的个性化学习制度设计.这些理念既是对目前上海职业教育现实问题的应对,又是对职业教育课程本质深刻思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加尔文是法国宗教改革时期的倡导者,其教育免费理念、职业公平理念对后世的欧洲诸国影响深远。王守仁是我国明代著名教育家,在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学"学说基础上,创立了影响中国一个多世纪的"王学教育体系",王守仁也积极提倡职业公平理念,主张对学生的教育要"随人分限所及"。通过对二者职业教育理念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二者职业教育理念虽有差异,但教育目的却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7.
职业倾向测评是界定人的社会职业方向的科学手段。职业倾向测评对职业教育具有提升入学新生选拔质量、帮助职业教育院校学生自我认知、促进职业教育院校教学改革和学生就业指导等作用。鉴于此.建议职业教育院校要面向学生提供专业免费的职业测评服务、开展学生职业心理测评后续职业咨询、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充分发挥基层院系在学生职业规划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在职业教育院校中行之有效地落实职业测评工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继续深入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问题,形成了新挑战。文章认为,新形势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以此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此基础上根据高职学生的新特点和高职院校教学的特色,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以实现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选择性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权利,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选择性课程改革要拨开认识误区,其改革的不仅是课程本身,还包括招生制度、教学组织形式、评价方式、教育保障等方面的变革,由此满足职业教育选择性课程改革的多元职业性、开放互动性、跨界合作性和自由民主性。当前,职业教育选择性课程改革难以推进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参与选择的自由度不高、选择的选项不够以及学生选择课程的能力不足三个方面。从应对策略来讲,应赋予学生"专业+课程+生涯发展"的多元选择权利、为学生提供"目标+过程+环境"的自主选择空间和培育"责任+心智+方法"的学生核心素养,以打造适应学生的最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