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阿昌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有少部分分布在保山市腾冲县和龙陵县.因其有语言无文字,阿昌语承载了其全部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基于保山阿昌族的语言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等的了解,对下一步阿昌语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莫娜 《广西教育》2022,(3):59-6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广西部分高校壮族大学生壮语使用与语言态度进行调查,发现在壮族地区长大的壮族大学生绝大多数可以用壮语交流,他们热爱自己的语言;而在非壮族地区长大、在外地上学的壮族大学生,由于从小缺乏壮语环境,基本无法顺利用壮语交流;生活区域和教育区域影响壮族语言使用的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态度。基于此,提出壮语传承与保护的对策:重视壮族青少年语言态度培育,提高保护壮语的积极性;发挥儿童壮语自然习得的优势,重视壮语的家庭学习;深化壮语在民族地区的教学研究,提高壮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二十年前,国语和闽南话是台湾社会的强势语言,而闽南话较之国语又略占优势。当今台湾社会,国语和闽南话仍然是强势语言,但是国语的优势远远大于闽南语。闽南人只有在家庭内部,与祖父辈、父辈交谈时及在菜市场时使用闽南话的比例超过国语,其余在面对各类交际对象、交际话题和交际场合时,使用国语的比例均超过闽南话。外省人、客家人、少数民族的国语能力、使用、评价更是远远高于闽南话。客家人和少数民族的族群对应语言已经退到家庭内部使用,在家庭之外,闽南话在客家人中的优势比客家话明显,闽南话在少数民族中和少数民族语不相上下。客家话及少数民族语处于令人堪忧的弱势。  相似文献   

4.
吾屯人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吾屯是青海同仁县土族聚居地之一,吾屯话是汉语在当地藏语强烈影响下形成的混合语。村内主要通行吾屯话、藏语和当地汉语。土族家庭及族内主要使用吾屯话,藏族家庭及族内主要使用藏语。家庭三代使用双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不同民族对藏语文、汉语文的认同程度最高,行为倾向也最积极;对吾屯话的认同程度不高,行为倾向也比较消极。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用田野实地调查法对库克西鲁格乡瓦窑本村所获得的一手资料,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纳而形成文章。调查结果显示:瓦窑本村塔吉克族单语型人少,双语型和多语型人较普遍。单语型人群只会讲塔吉克语,且几乎是女性;双语型人群主要是讲“塔吉克语—维吾尔语”和“塔吉克语—汉语”;多语型人群主要是讲“塔吉克语—维吾尔语—汉语”或“塔吉克语—汉语—维吾尔语”较多。其中“塔吉克语—维吾尔语”型人群和“塔吉克语—维吾尔语—汉语”型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塔吉克语—汉语”型和“塔吉克语—汉语—维吾尔语”型人群主要是青少年。瓦窑本村塔吉克族对本民族语言的情感十分深厚,目前瓦窑本村塔吉克语的使用情况还没有面临濒危的危机。  相似文献   

6.
在穗的农民工数量大,来源广,调查他们的语言使用和对普通话的态度具有积极的意义。调查显示,粤语在广州公共场合是仅次于普通话的强势语言。在穗农民工对普通话的态度比较积极,认同感较强。在穗农民工对自身普通话水平要求较高,对子女会说普通话的愿望强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调查了青海省藏族大学生对藏语、普通话、青海方言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态度,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8.
尚义县四台蒙古营是蒙古族为主的自然村,多数蒙古族最先学会蒙古语;村民均会尚义话①,半数以上的人会普通话,近七成的人会蒙古语。尚义话是当地主要交际语,在家庭内部和本民族之间,使用蒙古语的以中老年蒙古族为主,青少年和部分中年人主要使用尚义话。村民对普通话的社会地位评价最高,对蒙古语文社会地位的评价低于汉语文,对尚义话的实用功能评价最高。因语言环境、语言态度的变化,蒙古族的蒙古语程度出现明显的代际差异,蒙古语的使用逐渐衰微。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生是城市未来的主体,他们对语言的看法和选择往往反映一地语言发展的走向.调查表明,永州市中小学生在与熟人交谈使用方言的比例很高,但在与陌生交谈或谈论较正式的话题时使用普通话的比例有所提高.在语言态度上,他们对普通话有较高的认同感,认为普通话比较“有用”;但对本地方言也表现出很强的心理依赖.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时间里本地方言的使用依然会占主导地位.这是因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外来人口少,人们的语言生活相对保守导致.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得知:北方大学生在湖南的语言使用情况,他们大部分时间使用标准普通话,但仍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湖南地方普通话或方言的影响。他们认为湖南人能熟练运用普通话,但受当地方言影响根深蒂固,主要表现在声调和某些音节上。  相似文献   

11.
主要运用社会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的调查方法及学科理论对博州地区的语言使用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及录音,调查是以不同年龄的被调查对象分别从个人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家庭语言使用情况、社会交际场合的语言的使用情况来进行统计分析的。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土家族婚俗文化,是巴渝文化的"活化石"。文章通过田野调查与相关文献研究,探讨土家族婚俗特色及其文化价值,试图为土家族婚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一些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濒危语言:族群特征最后的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族群特征最重要的载体.濒危语言蕴涵着语言使用者在千万年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逐步积累起来的丰硕认识成果,反映了使用这些语言的人群在思维和认知模式上的特殊性,忠实地记录和见证着族群的历史变迁,承载着这些族群的文化,表现了他们的社会结构关系和民族特征.保存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保存一种文化,相反则会失去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失去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失去一种可供比较、借鉴的文化和信息来源,最终也将失去了人类的一个族群.  相似文献   

14.
布傣族群是壮族的一个支系,聚居于中越边境线中方一侧的广西龙州县金龙镇。对布傣族群文化研究情况进行综述,目的是为了对过去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回顾,肯定成绩,分析问题,从而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社会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的调查方法对博州地区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在多学科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博州地区语言使用的七大特点,并分析了博州地区语言使用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只要有土家族生活的地方,就有竹子的存在。在千百万年的历史中,竹子成了土家族创造文明的使者。具有土家族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竹文化,是土家族灿烂瑰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家族的保护神和敬仰崇拜的图腾,它自成体系,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田野调查方法,从人口、生计角度对鄂西南三个侗族自然村的社会现状进行了考察。认为:鄂西南侗族社会是200多年来不断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结果,当前鄂西南侗族社会族际和社会关系和谐,其传统正急剧变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新疆农业大学汉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和新疆教育学院汉语专业成人专科二年级共61名少数民族学生在以《我最熟悉的人》和《我最崇敬的人》为题的作文中的一些例句,分析了他们的汉语语用失误及其原因,为改进汉语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乌鲁木齐地区少数民族小学生为个案,试图从语言资源的角度,考察、分析少数民族小学生接受双语教学以来的汉语学习与应用能力、课外学习汉语的途径、语言识读能力和语言社会交际能力情况,以期为新疆少数民族小学生双语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凤凰县作为历史文化古城,解放前由于长期战乱,大量军队不断涌入,导致外来人口很多。建国后,随着商旅的进入,尤其是受沈从文《边城》的影响,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到来。这些都对凤凰县语言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复杂且独具特色的语言状况。通过广泛调研凤凰语言现状,分析凤凰语言生活状况,探讨旅游参与背景下少数民族语言的继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