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兴起,慈禧对义和团的态度由“剿”改“抚”,终至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慈禧态度改变的原因何在?历来存有争议。慈禧招抚义和团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是慈禧对光绪和洋人的仇视;其二是慈禧对义和团力量的过高估计;其三是慈禧被所谓“归政”消息刺激。慈禧利用义和团来打击西方国家,不是基于对国家前途的负责,也不是基于对满清政权巩固的考虑。慈禧招抚义和团只是为了泄私愤而已。  相似文献   

2.
关于慈禧反对戊戌变法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她的地主阶级反动立场使之所致。笔者认为,这未免失之笼统。慈禧最终破坏戊戌变法是由下列三个原因综合起作用的:一是出于与光绪争夺个人权力;二是她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腐朽使之必然,这是更为根本的;三是她缺乏政治家的气度,因人废言。  相似文献   

3.
谐音析字修辞手法除切脚、双反外,还有三个字都参与拼音的真正的三字反。谐音析字在先秦时代就已出现,它产生于中华文化本土。  相似文献   

4.
形补词组是海南村语中很有特色的词组 ,它由中心语形容词和补充成分构成 ,其组合规则是中心语形容词在补充成分名词或其他词组之前 ,呈现的语法意义是补充关系而不是修饰关系。本文根据收集到的语言材料 ,着重分析了“形十名”这一类型的形补词组 ,同时将之与以名词为中心语 ,形容词作修饰成分的修饰词组进行比较 ,两者虽然成分相同 ,但其表述的语法意义不同 ,在句中的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5.
例析补形法     
补形法就是根据解题的实际需要,将题目中的图形添补成为我们所熟悉的图形,使原问题转化为较容易的新问题来解决的一种方法。下面举例予以分析,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7.
8.
郑仪 《新读写》2012,(6):41-41
学生作为国旗下讲话的主讲者,伴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独立性的日臻形成,他们何尝喜欢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教师要多聆听他们的内心世界,因为真实的语言才更富感染力。而教师的审稿,不必是“垂帘听政”,而应帮助学生打开视角,增强其思想的敏锐性,从而对其所表达的主题有着更深更远的思考和表达,  相似文献   

9.
慈禧的手帕     
谁得罪了小樱桃,就会遭到小樱桃善意的打击!嘿嘿,古董店的老板就是一个例子。可虽然被打击了,他却对小樱桃佩服得五体投地。  相似文献   

10.
杨帆 《语文知识》2004,(11):26-27
高中《语》第五册第14课《蜀道难》一后附有一篇《李白故事两则》,用言写成。第一则很简单,第二则较长,记载的是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李白酒后进《清平调》三章极力夸赞杨贵妃美貌”的故事。然而教材对《清平调》三章没有任何注释,教学参考书中也无一字提及。为了帮助广大师生准确理解这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现补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杜甫入蜀的行动是经过诗人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老杜入蜀原因有四:一是仁途失意;二是身处绝境;三是战争威胁;四是“借道他适”。杜 甫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入蜀既是唯一选择,也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2.
慈禧的胭脂     
差不多一过了阴历四月中旬,京西妙峰山就要进贡玫瑰花,宫里开始制造胭脂了.这事自始至终要由有经验的老太监监督制造.老太后(指慈禧,以下同)的精力非常旺盛,对于这些事也要亲自过目,所以我们也随着参与了这些事.  相似文献   

13.
能否使人们准确地使用多音多义字是推广汉字规范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多音多义字形成原因的分析,发现造成多音多义字误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多音多义字读音使用频率的不同;其次,受形声字声旁或相近字形的影响、受口语和书面语相互混淆的影响以及受字义与"二简字"的影响,这些都是造成多音多义字误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吴棠与慈禧     
近代历史人物川督吴棠,在整个同治朝,一直与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曾国藩、陕甘总督左宗棠等疆臣齐名。但许多人都认为吴棠没有多大能耐,是因为错送银子给慈禧,得到慈禧报恩,才被超擢为四川总督的。慈禧报恩不是历史,而是民间故事,始作俑者是恽毓鼎。很多人对此盲目地认同,严重地损害了吴棠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15.
吴棠与慈禧     
近代历史人物川督吴棠,在整个同治朝,一直与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曾国藩、陕甘总督左宗棠等疆臣齐名。但许多人都认为吴棠没有多大能耐,是因为错送银子给慈禧,得到慈禧报恩,才被超擢为四川总督的。慈禧报恩不是历史,而是民间故事,始作俑者是恽毓鼎。很多人对此盲目地认同,严重地损害了吴棠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16.
王泽民、夏纯德两同志对《壮士横戈》一文的语病作了一些分析,除两人指出的外,该文语病还有多处:1.第104页“它从江苏仪征县扬庙公社出发,载着一名军人妻子对征人的关切,千里万里飞越关山,从长江三角洲来到云贵高原”。用词不当,“出发”应改为“发出”;状语“从长江三角洲”应提到主语“它”的后面,变  相似文献   

17.
两汉王朝的统治者高度重视荒政建设 ,荒政成其为巩固政权、治理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其原因除了当时严重的灾情给社会经济、政治带来巨大威胁外 ,汉代以经治国的统治思想 ,以孝治天下的伦理原则以及汉代环保意识和生命意识的崛起 ,使统治者对荒政产生的新认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西汉时期,匈奴民族经历过“五单于争立”的大内乱与分裂。其分裂原因不能唯独归因于匈奴社会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亦须从西汉王朝起始于“马邑之谋”的对匈奴大规模征服战争所导致巨大影响着手探索。汉匈战争中,由于军事上的失利导致匈奴民族生存地理环境的巨变,从而严重损害了赖以生息的畜牧业经济基础,继而激化社会内部政治、经济等方面一系列矛盾,最终以单于继承问题为导火线爆发了匈奴史上第一次大内乱与分裂。  相似文献   

19.
云南护国首义原因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护国运动首先发难于云南的原因进行探析1、有利的地理环境和保存相对完整的反袁力量,是云南护国首义的客观原因;2、广泛的群众革命基础,是云南护国首义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3、雄厚的军事力量,是云南护国首义的最基本条件;4、孙中山先生的指导和云南反袁力量的积极筹备讨袁,是云南护国首义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莫斯科中山大学成立于1925年,是苏联专门为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培训干部而设立的高等院校,国共两党的许多重要人物都曾在此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是苏联、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三方合作背景下的产物。其兴衰起伏与中共、国民党和苏联三方的关系以及中苏两国关系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联。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国内革命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国共合作最终破裂,中国国民政府与苏联的关系也日趋冷淡。中国革命形势以及中苏关系的剧变时莫斯科中山大学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直接导致中山大学生源严重不足。加之莫斯科中山大学自身也存在一系列严重问题,如资金投入与人才产出的失衡、中国留学生托洛茨基反对派的活动、清党运动等一系列事件的综合作用,最终导致这所在留苏教育史、中苏关系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上都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学校于1930年停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