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民办学校终止的规定还不够具体、详细,存在关于民办学校终止的原因规定不全面、没有规定民办学校解散的原因、有关民办学校清算的规定不详细、对学生受教育权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民办学校的终止,可将《民法总则》中的指导原则作为重要法律依据。在今后的民办教育立法中,应加强民办学校终止的法律制度建设,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办学校法人的退出,可将《民法总则》作为重要法律依据。从《民法总则》的规定来看,民办学校退出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民办学校的终止、民办学校的解散和民办学校的清算。《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民办学校退出的规定非常粗糙,仅对民办学校的终止原因、民办学校的清算义务人、民办学校财产清偿顺序及剩余财产处理等方面作了规定,无法有效解决民办...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宪法     
宪法(constitu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本是组织、确立的意思。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  相似文献   

4.
5.
《民法总则》第70条首次在民商事一般法的层面上规定了法人解散之清算义务人及其清算责任。在《公司法》对公司清算义务人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形下,《公司法解释(二)》第18条至第20条在实质意义上规定了公司清算义务人及其责任,却与《民法总则》第70条不一致,有违反上位法之嫌。但是该司法解释并未明确提出清算义务人概念,其所谓清算义务人责任的相关规定并非全部依据清算义务人之法理而做出,可以继续有效适用,亦可迎合《民法总则》第70条的规定而进行适当修改后继续适用。  相似文献   

6.
《科学课》2008,(5):16-19
一、情境:经验唤醒,冲击已有观念《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声音》单元的第一课,《声音》单元的核心概念是"声音的产生是物体振动的结果。声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与某学校相邻的一事业单位,在翻建房屋时,擅自侵占了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30多平方米。学校向上级领导部门反映了情况.但一直得不到解决。  相似文献   

8.
创意是整个创新过程的起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长期以来,我国缺乏对创意的法律认知和保护。美国将创意作为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并通过《统一商业秘密法》制定出确认商业秘密的要件,将其作为整个联邦的统一标准,这种做法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民事裁判中面临民族习惯的概念理解不清、法律规范适用不当等困境。虽然《民法典·总则编》第十条为民族习惯用于司法裁判搭建了桥梁,但“法律优先,习惯补充”适用规则一定程度上成为民族习惯直接适用的障碍。现今在民族习惯适用时应充分发挥调解及人民陪审制度,正确认知民族习惯的概念,并试图在未来民事裁判中衔接好民族习惯与软、硬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顾建平 《小读者》2011,(3):51-51
我国历史有关稿酬这方面的记载比较长远。 据说最早的稿酬起源于晋代。不过,至少在西汉,已有过出钱请人写文章的事。汉武帝时,陈皇后阿娇被冷落遗弃,住在长门宫。她为了能重新获得宠爱,便花了一大笔钱请当时文笔最好的司马相如写了一篇《长门赋》,想用这篇倾诉衷情的文赋打动汉武帝,  相似文献   

12.
《声音的产生》一课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通过几种实验得出结论:声音可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接下来的验证实验是教师演示的,教科书是这样安排的:其一是教师敲击音叉并迅速用音叉接触水面。其二是教师敲击音叉并迅速用音叉接触悬挂的泡沫小球。虽然这两则实验都会出现一定的现象,但要使全班的学生都能有一个醒目的观察还是很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这两则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第183、184条旨在保护见义勇为者的救济权利,是对《民法通则》第109条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但该制度在现实中的适用仍旧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民法总则》见义勇为制度进行剖析,明确其定义及构成要件,并以"赵宇案"为切入点,从民事见义勇为存在的独立性和正当性出发,分析国内现行部门法对于调整见义勇为关系的局限,并对该制度在实践中的适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妇女的法律地位,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进步与文明程度,妇女权益的法律保护,标志着妇女法律地位的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则是从不同方面来确保妇女权益的实现,确保妇女法律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会提出一些教师事先无法预料的问题。比如,把气球弄爆产生声音有没有振动,用手握住三角铁再敲击发声有没有振动等等。这些问题是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是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对于这样的问题,作为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教师应该具有及时判断迅速转化的能力。对于那些能够在课堂里解决的,应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究,由扶到放,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习得概念。  相似文献   

16.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1 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听一段优美的音乐 ,猜这段优美的音乐是怎样发出来的呢?2 看———为了更清楚地看到喇叭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老师今天特意请来一位“小精灵”(用乒乓球做的小人头) ,同我们一起欣赏这优美的音乐。(教师把“小精灵”放置在喇叭的纸盆上 ,音乐响起后 ,“小精灵”因纸盆的振动而欢快地跳起了舞。)师 :大家知道“小精灵”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地跳起来吗?二、发现问题 ,引导探究1 猜测 :(当学生看到“小精灵”在喇叭的纸盆上跳动时能稍稍领会到)声音可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提问 …  相似文献   

17.
2024年4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以下简称《学位法》)是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影响深远。《学位法》制定过程中涉及若干重要的法律问题:一是《学位法》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二是国家学位制度与大学学位制度的关系;三是《学位法》立法的目的、立法依据和适用范围;四是学位授予单位资格的取得和丧失的条件与程序;五是学位评定委员会与学术委员会的关系;六是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院系评定委员会分会与答辩委员会的关系;七是学位撤销的条件与程序;八是有关学位纠纷的法律解决;九是对国外大学学位的认证,等等。对以上法律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对理解和适用《学位法》至关重要。同时,作为教育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学位法》并没有穷尽所有细节,主要是确定了原则和框架,为学位工作的具体操作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总之,一部公正、透明、有利于学术发展的《学位法》对促进学术交流、提升教育质量、维护学位制度的权威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大连大学学报》2019,(2):87-93
国外的民法(典)鲜有民事责任的专章规定。我国《民法总则》在第八章以专章形式规定"民事责任"。这是我国民事立法的重要特色,是对《民法通则》有关"民事责任"章规定的延续和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时代创新,是中国法律智慧对世界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贡献。从应然性角度,我国《民法总则》"民事责任"章在"民事责任形态""责任竞合""归责方式"等方面仍有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六条明确规定"利益"为民事法律保护的独立对象,为"利益"在司法实践中的可诉性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与新的保护路径。民事"利益"具有独立内涵,是获得独立法律保护的基础。我国当前民事"利益"司法保护有三种基本模式。对于有独立保护必要的民事"利益",应当积极探索独立保护的司法原则及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