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昳晗 《天中学刊》2024,(1):113-119
黑格尔美学思想重要命题之一的“艺术终结论”诞生于19世纪初,引发了后世学者的广泛讨论且存在颇多争议。将“终结”一词置于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中进行分析,可知黑格尔并没有否定艺术的价值,“艺术终结”也并非意味着艺术的消亡或被取代,而是指艺术功能和地位的变化。艺术作为人类沟通心灵、交流情感的载体,其本质在于人类情感的创造性表达,具备无限开放的意义生成和永无止境的发展空间。“艺术终结论”诞生以降的艺术实践证明,艺术伴随人类的精神需求而变化演进,不断涌现的多元化新兴艺术形式实现着对艺术本身规定性的解构,其所引发的每一次对艺术本质的追问都为探索艺术与真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现代艺术令人瞠目的表现形式不由得使人们质疑它的合理性,而这种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殃及到艺术本身。于是"艺术的终结"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理解艺术方向的新观念。然而"艺术的终结"在提出者黑格尔那里并非指艺术作为一种人类文明形式的结束而是其它,现代艺术也只是意味着艺术的"人类中心主义"理解方式的一种反思与觉醒。而在人类学视角上,现代艺术依旧行驶着它的艺术职责。  相似文献   

3.
4.
对于广告是不是艺术,人们一般都很难有统一的看法。广告的商业本质使其与艺术之间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是当代艺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不能再用传统艺术的标准来衡量当代艺术。艺术在走向生活化,走向生活化的艺术应该接纳广告。  相似文献   

5.
胡磊 《成才之路》2009,(35):83-83
进入新的世纪,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历史终结论”“哲学终结论”“意识形态终结论”“艺术终结论”“文学终结论”等等的“终结论”思潮.这股思潮对文学艺术脊;中击很大、它像“梦魇”一样萦绕在人们的心头、如何面对这种现实?这股思潮何以存在?它是否预示着文艺的终结?这迫切需要我们结合实际予以理论上的回答本文首先分析了“终结”论出现的历史文化语境,认为它的滋生与发展,是与高科技的发展、“读图时代”的到来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指出世界文学艺术的历史表明,随着各民族诗意的生存方式和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式的丰富、发展和变化,在文学艺术领域出现萌发与消亡、起始与终结,是一种带有规律的现象、我们需要的主要是以清醒的、冷静的头脑,面对中外文艺的实际,从不同的层面上去认识“终结”论的方方面面。通过分析,作者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奇葩她因人而存在,为人而存在,只要有人类的存在,就会有文学艺术的存在“艺术的终结,恰恰是艺术新生的起点,艺术的黄昏则是艺术的黎明的前夜”在新的世纪,文学艺术必将走向更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中国教育学研究》一文在考察所谓的“本质主义”以及相关的教育学研究的过程中走错了方向,因而在“截取”了所谓的“反本质主义”的一系列时髦话语的同时,也“背负”了其固有的“反本体论”、“反形而上学”的一系列通病。所谓的“本质主义”及其“严重的历史性后果”是“反本质主义”所赋予和强加的。21世纪的中国教育学研究必须深刻地批判和彻底地抛弃所谓的“反本质主义知识观和认识论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世界观或本体论的基本观点,否则的话,势必误导现实的教育学研究并进而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普林尼、黑格尔、阿瑟·丹托曾先后提出“艺术终结”之说,尤其丹托《艺术的终结》更是引起学术界持续已久的争鸣。鉴于目前众说纷纭的现状,要弄清“艺术终结”的断言,一方面离不开对理论提出者观点的澄清,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对新媒体辈出时代艺术现状的考察。从理论层面来看,“艺术终结”决非艺术死亡.但艺术终结之说也自有其裂隙。从新媒体时代的艺术实践来看,“艺术终结”只是幻影,艺术的类型和表现手法发生了嬗变.新媒体艺术作为新的艺术类型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的艺术本源论以其独特视角,探讨了艺术理论根本问题,尤其是他关于艺术的本质、艺术与真理的关系、艺术“建立世界”和“制造大地”的根本特征、艺术的非对象性存在以及艺术“让大地成为大地”的论述深刻独到,为我们反思传统的艺术理论模仿论和现代艺术理论主体论以及它们的主客体架构模式,探讨当今艺术理论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及其走出这种困境的出路,提供了艺术本体论意义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小说《百鸟朝凤》以传统艺术在艺术生产状况下遭遇的危机为背景,讲述了男主角游天鸣拜师,学习唢呐吹奏技艺,掌握唢呐名曲《百鸟朝凤》,成为唢呐艺术传承人的故事。当代,以唢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为了避免消亡,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自我调整,其宗教伦理维度的本体被转化为形式—消费模式,以此确立艺术的自律性,客观上,这是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现实中,文化产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宜江 《教育探索》2011,(11):28-29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应成为对教育本质问题认识的终结.但此认识上的终结并不能终结关于教育本质问题阐释上的学术论争.  相似文献   

11.
受西方反本质主义文化思潮影响,当下《文学理论》通用教材建设呈现出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倾向。反本质主义固然有一定反独断的学术意义,但作为有重要意识形态引导意义的通用教材建设,马克思主义科学本质的思考方式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主流学术价值。系统本质观是一种能够协调反本质主义合理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本质观,对《文学理论》通用教材建设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丹托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之一,其艺术终结命题的提出给全世界的学者以灵感。是对其从艺术终结的视角探讨康德美学问题的介绍与研究。通过这种分析,寻找康德美学的当代价值。指出丹托对康德美学的理解是一种六经注我的行为,需要我们在借鉴的同时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13.
自二十世纪末以来,随着新现实主义大潮的来临,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在文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他在五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秉承了亨利·詹姆斯和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又吸收了犹太传统的反本质主义,将传统现实主义的实体性真实观改造为对话性真实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现实主义.由于罗斯等一批作家的成功实践,新现实主义已经成为新世纪极具活力的文学思潮.  相似文献   

14.
作为20世纪比较有争议的文艺理论家、哲学家,丹托从艺术终结于哲学、艺术史叙事的终结和“艺术界”机制的丧失三个方面提出他的“艺术终结论”.但是艺术并没有终结,只要有人在,艺术就会经久不衰;艺术同时是一个历史概念,一代有一代之艺术;艺术也并非简简单单终结于哲学.因此,艺术终结论值得进一步思考,尤其是在当下中国.  相似文献   

15.
"艺术终结"之后创造的任何艺术都将打上"后历史特征",包括再现性叙事和现代主义叙事在内的全部宏大叙事已经终结,艺术步入一个极端多元主义时期.艺术史的发展不再是单一时间的、线性的、进步的、单一文化模式,艺术生存在于四维空间,包括文化冲突、文化融合、时间及作品本身.这些变化对美术教育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人们思考、研究美术之...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将艺术的发展分为了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和浪漫型艺术三个阶段,并指出在精神对物质过多超越的浪漫型艺术之后,艺术会被以纯粹理性精神著称的哲学所代替。然而在当代社会中,解构主义的思想弥漫着整个文化艺术领域,商品化的艺术所追求的不再是深度而是平面。艺术精神内涵的丢失似乎成为了艺术会被终结的最大原因。只有在艺术创作主体、艺术成品和艺术接受者三个方面重建崇高的理念,才有助于艺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以对"消费社会"的分析为核心,运用物、消费、符号、仿真、内爆等概念论证了"社会的终结"命运,为我们理解"社会何以终结"这一问题提供了独树一帜的逻辑线索。鲍德里亚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符号学转向为方法论基础,围绕消费社会的本质特征、分化逻辑与发展趋势,以对物体系的分析为起点,论证了从消费社会的产生到拟像社会的到来再到社会的终结的必然性。他的思想体系中暗含的"社会何以终结"的论证线索,使他一反主流社会学关于"社会何以可能"的经典论题,通过本体论的颠倒、认识论的逆反和方法论的转向,扩展了社会学想象力的空间,也为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开辟了另一种视点与可能。  相似文献   

18.
“艺术终结”之后创造的任何艺术都将打上“后历史特征”,包括再现性叙事和现代主义叙事在内的全部宏大叙事已经终结,艺术步入一个极端多元主义时期。艺术史的发展不再是单一时间的、线性的、进步的、单一文化模式,艺术生存在于四维空间,包括文化冲突、文化融合、时间及作品本身。这些变化对美术教育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人们思考、研究美术之方式从审美为主转向审美、叙事、阐释相结合,以及美术教育的内容维度扩展为社会文化、心理和经济面向。  相似文献   

19.
党圣元先生根据拙文《“文本的悬置”:文学理论学科性之反思》,指认笔者是“反本质主义论者”,“本质的悬置”说是“反本质主义论”的首要特征。笔者不认同党圣元先生。“本质的悬置”并不具有反本主义的内涵,其初衷是希望论争的双方能携手为文学理论体系的更新与建构做一些切实可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的论述及由此引发的“希腊难题”,是其艺术生产理论中悬而未决的历史难题。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和本质主义的抽象追问之间的逻辑悖论是此一难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